它被当作国礼,赠送给各个国家的元首!
在30多年前,就出版了英文、法语、西班牙语、泰语等多个语种,影响到世界各个地区,至今仍有国外友人称道。
它是倾全国之力完成的书,集合了32位功成名就的顶级美术专家共同创作而成。
这样内容完整的《西游记》主题图画书,市面上少有。这样泰斗联手的奢华阵容,更是绝无仅有,难以复制。再调配这样代表了中国当代儿童美术创作最高水准的顶级资源共同创作,已是不可能了。
这套书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图书,更像是一套收藏品,也的确被很多国家的图书馆收藏。但遗憾的是,这三十年来它一直都没有中文版。
当年出版国外的各个版本
现在,在很多名家、编辑、资深阅读推广人的共同努力下,中文版终于推出了!
经典中的经典,值得所有中国孩子阅读!
说起四大名著,大部分孩子都一样,最爱看的当然还是《西游记》。
这可
是温暖了我们整个童年时代的神话故事~
(▲动画片《大闹天宫》,1964年)
我们的童年,正好是央视版《西游记》热播的年代,一听到电视里传来“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就无比兴奋,反反复复把剧刷了一遍又一遍。
《西游记》的精彩和神奇,是我们最美好的集体回忆,而美猴王孙悟空,是我们认识最早的超级英雄。
(▲电视剧《西游记》,1986年)
和咱们小时候比,现在的英雄多了很多,蝙蝠侠、蜘蛛侠、变形金刚、美国队长……但我总觉得,还是
那个有着传统中国韵味,黄衣红裳虎皮裙的美猴王最有爱。
我一直在寻找适合给孩子读的《西游记》图画书,一方面因为自己童年的情怀,另一方面也因为《西游记》的内蕴和文化精髓,是不该让孩子们忽略和错过的!
之前看《爸爸去哪儿》,连中法混血萌娃诺一小帅哥都成了“西游记十级学者”,咱们中国娃娃童年却没读过《西游记》,那该是多遗憾啊~虽然小窝头也爱看《超级飞侠》,但我更希望她多看看《西游记》。
(
▲
诺一的一言一行都流露出丰厚的“西游记学养”,从观音菩萨、雷音寺到三借芭蕉扇,取经细节信手拈来~)
(
▲
就连小房间里都挂着很有历史感的《大闹天宫》的海报)
然而,市面上改编的版本虽多,但要找到完全满意的却很难。
要么是文字为了刻意迎合,粗糙幼稚经不起推敲;要么绘图毫无美感,失去了中国画的传统韵味;又或者是只是节选了其中的一章,没有宏观的故事脉络。
我一直认为: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起始阶段,就接受语言大师、名家的典范作品的熏陶。所以在版本选择上,尊重原著,兼具美学、趣味性,就成了我的首选目标。
精简版本的,对原著内容进行了大幅度删改,一套书浓缩成了一本。这么精彩的故事,缩减成这样太可惜了!
彩绘注音版本的,这种版本是我最不推荐的,不但不利于孩子对绘本的阅读,整体上更是画面质感粗糙,图文搭配不讲究,排版毫无美感可言......
这些画风完全没有美猴王的美和气势。也有白描的画风,对孩子的吸引力不够。
以上这些版本,都或多或少的缺陷,这也让我内心遗憾,孩子在童年时期阅读时间有限,就必须是用来读精品,时间浪费在平庸之作上的话,那真是太不值得了!
看到这套《美猴王系列》中文版绘本的时候,我终于觉得,对,就是这个感觉才对!
他腰束虎皮短裙,身着大红彩裤,脚蹬白底皂靴,眼睛滴溜溜古灵精怪,金箍棒挥舞间身手敏捷,躲闪、攻击瞬息万变——
是的,这才是真正的美猴王。
整套书一共有32册,从“猴王出世”开始。
到唐僧师徒四人最终实现“取回真经”结束,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立体的美猴王,一段可歌可泣的取经路!
它也是目前唯一一套内容全、成系列的《西游记》图画书,内容充实饱满、情节完整有趣。完整再现了西游记全书最精华的部分!
整套书一共有32册,文字选用浅白话文,既保留了古典文学的流畅美感,又深入浅出,是小朋友也能看得懂的中国文学经典。
注意一下:它与之前开团的《美猴王系列》中文版礼盒套装珍藏版是完全一样的,只是改换了开本设计,以满足小人书爱好者的需求。
其实这套《美猴王系列》系列图画书,早在1986年就开始制作了。那时,央视版《西游记》电视剧在全国首播,由此成为不可超越的经典。
中国外文局于是集合了当时中国动画界和美术界的资深专家、前辈,甚至是泰斗级人物,一共32位名家,共同完成了这套书,很多人一生中只创作了这一本儿童书。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套书可以说是中国连环画和儿童美术创作的巅峰之作。
出版社的业内人士也认为,“是时代造就了这样一套精品力作,集齐中国最顶尖的美术大师来完成;当创作的高峰过后,再也不可能具备全部这些主客观条件,同样水准的创作就很难再实现了。
当年它被翻译成了英、法、德、西、泰、印等语言,为了推广中国文化,把它作为国礼,赠送给各个国家的元首。
当年出版国外的各个版本
这套倾全国之力完成的书,意义已经超出了图书,更像是一套收藏品,也的确被很多国家的图书馆收藏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也影响了世界各地的孩子和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所以说它是闪耀世界的中国原创经典,一点儿都不夸张。
像西游记这么经典的作品,插画肯定是大家挑选绘本时最最关注的。
这套书的插画,色彩饱满鲜艳,线条流畅细腻,一笔一划一点都是浓浓的中国风。
各个角色的动作和神态惟妙惟肖,人物呼之欲出,就如同在看最经典的那部动画片一样。
敢做敢当、爱憎分明、百般神通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哪个孩子不爱啊。
还有心地善良,严守戒律的唐僧,一直对“取西经”有着最坚持的坚守,是团队里不折不扣的“精神领袖”。但有时也会发慈悲发过了头,是非不分。
好吃懒做,爱搬弄是非的猪八戒,也是让人又爱又恨。不过他也不全是缺点,至少他憨厚淳朴,作战时也很勇敢。
虽然很多人说沙僧没有个性,是个和事佬,但他态度随和,任劳任怨,尽职尽责,这样的队友肯定不能少啊。
这些人物的性格因为插画的高水准,完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即使是之前没有看过动画片的小朋友,也能迅速形成对这些角色的认知。
还有那些紧张,激烈的打斗场面,更是让人读起来直呼过瘾啊。
比如真假美猴王的时候。
两个美猴王势均力敌,谁也不愿意服输,一个举起金箍棒准备下去,另一个抡起金箍棒准备回击。
背景色是炫彩的渐变的紫色,还有漩涡的感觉,更衬托了当时紧张的气氛,读者的嗓子都要被吊起来了。
我相信有美猴王情结的读者,肯定已经被这些插画打动了吧。
整套书,含封面在内,一共有近2300幅画,都是老艺术家们一笔笔手绘而成,历时三年,细细打磨,才创作出了这部恢弘的作品。
这些绘画者包括陆新森/严定宪等在内的32位美术名家。
△原画作者严定宪
下面这份长长的名单中,不乏电影和动画界的泰斗/大学美术教授等,如此强大的阵容实属罕见。
而动画片的创作过程,则需要这些美术大咖们需要一笔一划地将动画片《大闹天宫》中的人物精准地画下来,工作量有多大可想而知。
《大闹天空》经典部分手稿
如果没有对《西游记》的爱和严谨的态度,出不来这么优秀的作品。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王立军老师曾对这套书如此点评:
“既有很强的装饰性,又有典型的中国画风格:运用线条和墨色,以以钩、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多种表现手法,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真正是一套洋溢着浓郁的中国画风,有强烈地民族民俗特色的中国原创儿童美术的集大成者。”
在那个广大人民不知电脑为何物的时代,手绘图的创作要求非常严谨,基本上不允许出错,否则就要一切重来。
画家要先打好底稿,用心上色,然后托裱,包装好,邮递给出版社,这种创作过程和精神放到今天已是弥足珍贵。
《西游记》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且长盛不衰呢?鲁迅的一句话就点出了其中奥秘:“吴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
(再厉害的美猴王,也抵不住紧箍咒的魔法。)
《西游记》有足够精彩的情节,也有足够鲜活的角色。它想像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且,这些人物、情节、故事,极具画面感,用绘本的形式表现出来,更接近孩子的阅读心理。
这种深刻的阅读体会对孩子以后的影响,是任何空泛的说教无法与之匹敌的。
除了绘图,这套书的文字也经过了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实践检验,十分考究。既保留古典精髓,又通俗易懂。语言保留旧白话文风格,孩子也能感受文字之美
比如唐僧一行来到某寺院化斋,对方问他们从哪里来,唐僧说:“弟子从东土大唐来,奉唐王圣旨,前往灵山拜佛求经。路过贵地,特来宝刹,打顿斋食就走。”
一位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唐僧立刻活起来了有木有!
“弟子”“贵地”“宝刹”……想想我们的汉语言,原本就是既言简意赅,又包含了礼节、态度、身份等诸多意味在其中的,这些语言宝藏都要让孩子们学起来才是啊!
这套书在装帧印刷上也下了很大的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