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熹崐
来源 | 爸妈堂(bamatang123)
爸妈堂说:
有一位“严格要求”的妈妈,是家庭和孩子的一大幸事。
……
这是邻居李姐的日常,自丫丫上幼儿园的五年来,雷打不动的坚持着。
丫丫的同学都很羡慕她有一位知性优雅的妈妈,连学校老师都觉得丫丫的优秀与她妈妈的培养密切相关。
可一次晚饭后的散步中,丫丫却和我抱怨:
妈妈对别人,总是那么温柔礼貌,对我可不一样,像是“母老虎”附体一般,凶巴巴的。
每天晚上玩儿的时间特别少,要练功(跳舞基本功),要写作业,还要写书法,可以玩得时间加起来不超过20分钟,然后就该洗澡-听故事-睡觉。
听着丫丫的诉苦,我顿时对眼前的这位小姑娘心生怜爱。
曾看过一个访谈,里面有个片段是黄磊和孙莉讲述他们的女儿黄多多:
小时候练琴不听话与妈妈反着来,孙莉打了黄多多。
孙莉曾说:“音乐修养对女孩子是必须的。没有一个小孩子可以凭自觉坚持练琴。在这件事情上,我要求她必须持之以恒地做完。”
其实,像丫丫妈妈、孙莉这样的妈妈,一点儿都不罕见,他们对孩子的要求,是不折不扣的严格。
著名作家龙应台曾告诫儿子: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的工作,过有尊严的、快乐的生活,而不是被迫谋生。”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这一点毋庸置疑。
如果家里有一个「严格要求」的妈妈,是孩子的一大幸事。
因为「严格要求」的妈妈,会对孩子负责,最大程度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
「严格要求」的妈妈, 更能对家庭作出事无巨细的规划,让整个家庭其乐融融,井井有条。
家庭中有这样的妈妈,想不幸福,都难。
有人将「严格要求」视为学校教育的铁律,可面对家庭管理,它又何尝不是一剂良方。
网上有个帖子说:
刚到休斯顿,到超市采购生活用品。有一个美国妈妈牵着一个大约两岁的小男孩,小男孩拿着一个玩具冲锋枪坐在地上哭闹:“我就要这个!我就要这个!”妈妈哄了几分钟,似乎不见效,于是双手抓住小男孩的肩膀把他提起来,更严厉地说:“小彼得,看着妈妈的眼睛,妈妈说不可以!”小男孩并不抬头。这位美国妈妈更严厉了:“彼得,把头抬起来!”小男孩缓缓地抬起头,看着妈妈。几分钟后,小男孩似乎读懂了妈妈的眼神,乖乖地把玩具枪递给了妈妈。
关于家庭教育,这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家庭作业的辅导、亲子活动……
稍微一不留神,孩子就可能「不成体统」 。
然而,在「不成体统」和「出类拔萃」之间,往往只隔着一个「妈妈」。
我舅舅的女儿彦彦常说,自己是个幸运的孩子,遇到了「严格要求」的妈妈。
从小在妈妈严格要求下长大的她,目前在读高中,独立性极强,能独自将学习和个人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高中以前的彦彦,年龄还小,就在他习惯养成的那几年,舅妈狠下功夫,对于时间管理、习惯养成,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执行制度。
彦彦也曾一度崩溃:
比如:晚上可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10点之前必须入睡;
又如:写作业时间,不允许吃东西,不可以听音乐,写作业就要专注地写;
还有:周末的钢琴课,雷打不动的坚持去上,不能找任何借口偷懒。
现在回过头来看,即将成人的彦彦一脸欣慰地说,有我这样的妈妈,三生有幸啊!
其实,多数家庭教育的失败,都败在了“心软”上。难怪古人说“慈母多败儿”。
有人说:如果你的父母对你严格,请你不要悲伤,因为你的未来会比他人更加精良。
是啊,每一个幸福的家庭,都离不开妈妈的辛苦付出,孩子的优秀卓越。
妈妈对孩子严格要求,说明心中对这个家庭有爱。“爱”才是一个妻子对家庭、对孩子最好的负责。
一、「严格要求」的妈妈将“列清单”进行到底:
谷歌的前总裁桑伯格就很善长列清单,她说:
“别人花一个小时的会议,我10分钟就能解决,我的方法是,先制定一份会议清单,在清单上列出会议必须讨论的要点和重要的决策,然后与下属逐一讨论,每结束一个要点就划掉一栏,如此一来,会议短而高效”。
尽管桑伯格管理着几百名的员工,每天都有繁杂的要务缠身,但是她每天都能按点下班回家。
不管是管理员工,还是管理家庭,“列清单”的良好效果都不言而喻。
受桑伯格启发,半年前姐姐用“列清单”的方式,对外甥点点开启了“精英化”培养之路。
早餐时间的五分钟用来列清单,到今天已经用完两本记录本。
元旦假期,我去他家,看到孩子
早起后一杯温白开下肚;
原地锻炼12分钟——上卫生间——听着音乐刷牙——自己穿好外出衣服——背书包(不忘嘱咐他爸拿好车钥匙,安排他妈妈做好午饭);
点点和我说:姨妈,我觉得我变化挺大,在妈妈的管理下,我变得更好了。
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个五岁小孩的日常。可见,姐姐的“列清单”管理模式已经深入孩子内心。
为此,姐姐也和我分享:千万不要小看列清单,这是最简单易行且低成本的“管理孩子的好工具”。
二、「严格要求」的妈妈能不失时机地 “定规则”:
克林顿很疼爱女儿,但从不过分溺爱。
克林顿坚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明确要求女儿要自己打扫房间,并经常督促检查,女儿是否已经把房间收拾干净。
严格要求不等于不爱,反而,因为爱,所以更要严格要求。
还是说说外甥点点,姐姐和姐夫在点点入园前,制定了“三要求”,至今已执行一年半的时间。
每晚睡前自行整理玩具,并物归原位;
每晚睡前,要自觉刷牙;
早晨不许赖床。
春节假期回姥姥家的点点,从言谈举止到生活习惯,都很招人喜欢。
不得不说,这一切归功于姐姐抓住点点入园的良好时机,定下了“三要求”规则。
三、「严格要求」的妈妈坚决“断舍离”电子产品:
在全美国的孩子都抱着iPad玩愤怒的小鸟的时候,比尔盖茨的子女却被禁止玩手机游戏,电脑也仅仅是用来做功课。
尽管生活富足,盖茨夫妇对子女要求却颇为严格。
如今多少家庭可以做到对电子产品的“断舍离”?
心理学中有个“蔡格尼效应”,意思是我们的潜意识不停地要求自己去处理尚未完成的工作,但又始终不能付诸行动。
多少妈妈,是一边想着放下手机、抛弃ipad,另一边却又始终爱不释手。
当妈妈严格要求孩子,并能始终如一贯彻实施,一个责任心强的妈妈形象便立在孩子面前。一颗「妈妈爱孩子、爱家庭」的种子就种在了孩子心里,一个幸福有爱的家庭就形成了。
幸福的家庭,是一处和乐踏实的温馨之所。
在严格要求下长大的孩子,从来都不需要刻意寻找幸福,因为幸福一直围绕在他身边。
妈妈严格要求,说明心中有责任。
有责任就会提出要求,要求即是关爱,而关爱才能让家庭变得更加和睦、幸福。
·END·
爸妈堂长期招募原创作者,征集优质育儿情感文,公众号对话框回复
【投稿】
查看详细规则。
作者简介:熹崐,自由撰稿人,文学硕士,热衷于儿童心理学研究。用心观察人生百态,执笔驰骋职场内外。本文由爸妈堂原创首发,转载请加微信:bamaxiao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