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7年12月1日,再过一个月,就将迎来新的一年,孩子们慢慢长大,我们也在渐渐衰老。
我们与孩子,因为基因和相处,形成了一生都扯不开的关系。然而这种关系,有时候带来温暖,有时候则带来伤害。
于是,如何与孩子好好相处,成了每一个为人父母的人一生都要学习的课题。
(▲图据:华阳那些事儿)
今天上午,10点左右,就在成都双流某小区,一个男孩子坐在楼顶似要跳楼,之后被劝放弃。经双流区公安分局协和派出所核实:
这个男孩子患有抑郁症,因家庭矛盾引发轻生念头。
抑郁症的发作受许多因素影响,而婚姻家庭问题是很多人患病的直接诱因。尤其对于儿童而言,家庭中遭受的应激、创伤乃至暴力事件,为之后青春期或成年后爆发抑郁症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因此,对于许多患者而言,抑郁由家庭触发,更需要以家庭为单位的努力来治愈。
情绪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家庭教育中易被忽略的内容,其中包括对自身以及他人正性及负性情绪的感知、表达、调节等等。
在有关情绪的部分,我们常有的错误认知往往会将孩子或是我们自己推向精神崩溃的边缘,甚至是深渊。比如:
正性情绪(如:开心、幸福、惊喜)是好的,负性情绪(如:恐惧、悲伤、焦虑)是不好的,因此要尽量扩大正性情绪,压抑负性情绪。
“男儿有泪不轻弹,哭是很丢脸的事。”隐含意思,男孩子不应该有悲伤、难过等情绪,即使有,也不应该表达出来。
因此我们看到,在家庭中,不管是夫妻之间还是亲子之间,都少有关于情绪情感的表达。而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人,也常常不善于情绪的感知和表达。
另外,我们是缺少对负面情绪的关照的,甚至羞于承认或谈论自己的悲伤、恐惧……把负面情绪与羞耻感等同起来,这是不健康的呀。
理论上,一个健康的人,应同时具备认识、表达、调节情绪的能力,并且认同自己的正性、负性情绪都是正常的。
那么作为家长,要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起健康而坚固的情绪能力呢?
要先从认同孩子的感受做起。
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是我们依然要努力,因为这对孩子和我们的健康拥有极大的助益。
认同感受是什么呢?举个例子:
从小到大我们经常听大人说:“不许哭。”
而认同感受的说法是:“看起来你真的很难过。”
你可能会说,哈哈压根儿没有人这样对我说过啊!
是啊,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与此相关的表达是少有的,所以当我们意识到之后,更应该从我们开始,把从前缺的课补回来,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更多的关照。
来看一些例子吧:
[ 情景1 ]
孩子的玩具摔坏了,因此大哭。
父母常见的说法:
- 不就是把玩具吗?再买一个就好啦!
- 刚刚不是让你小心一点吗?你看看,不听话就摔坏了吧?
- 多大点儿事儿,有什么好哭的?
认同感受的说法:
- 你的玩具摔坏了,你一定很难过。
[ 情景2 ]
约好一起玩的小朋友爽约了,孩子大哭。
父母常见的说法:
- 不来就不来呗,你可以找别的小朋友玩儿呀!
- 一定是因为你上次不给人家玩玩具,他才不来的。
- 他以为他是谁啊,咱们才不稀罕呢,以后别和他玩儿了。
认同感受的说法:
- 你特意准备好了玩具,还穿好了你最喜欢的衣服等着小朋友,结果他答应了你却没有来,你一定很沮丧。
[ 情景3 ]
孩子抓到一只蟑螂,拿到你面前。
父母常见的说法:
- 这么脏,拿这个干什么,快扔了!
认同感受的说法:
- 哇欧~你抓到了一只大蟑螂,从哪里抓到的,能跟我说说吗?
认同感受是让孩子从这些情绪中解放出来的第一步,孩子会觉得我的爸爸妈妈是理解我的,懂我的。
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释放,因此才会从困住自己的情绪中走出来。
无论孩子在现实中遇到的困难是怎样的,走出情绪困扰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在此之前,爸爸妈妈的建议也好,安慰也好,无论怎样苦口婆心,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对他的感受的拒绝。
不妨试一下,如果在宝宝遇到问题而受到情绪困扰的时候,用这种认同感受的方式和他交流,你可能会惊喜地发现:当他从情绪中解放出来之后,他所想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许比你给他的建议还要更多更有创意。
即使孩子没有遇到情绪困扰,在日常生活里善于觉察和认同孩子感受的父母,也更容易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
那么问题来了,在我们还不习惯觉知、表达、调节情绪的时候,要怎么办呢,感觉会手忙脚乱呀。
以下是干货时间,帮主为宝爸宝妈们总结了500条描述情绪的词语及其含义。如果你想做出改变,那就先从认识开始,不断提高自己对情绪的敏锐度吧。
因内容较多,所以,
想要获取情绪词的朋友,请在后台回复“
情绪
”,即可收到帮主为你精心制作的情绪词卡。
- END -
欢迎大家扫描文末的二维码
添加帮主的私人微信
一起学习科学育儿知识
分享孩子们的快乐童年
本文为帮主原创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来函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