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许多年前,网易给我做一个访谈,一开头主持人就问:生活中的陈希我和写作中的陈希我,哪一个是真实的陈希我?我回答两个都是。但
在写作中,
我灵魂赤裸,应该更切近真实的我
。这时候我袒露自己,把自己身上的黑暗东西表达出来,不会去掩盖自己灵魂中肮脏的黑暗的东西。
——陈希我
活动主题:
在灵魂中寻找光
——陈希我的写作和自我
活动嘉宾:
陈希我
对谈嘉宾:
郑国庆
活动时间:
11月04日 15:00
报名方式:
长按识别二维码
报名参与活动
活动主办:
厦门大摩「纸的时代」书店
协 办:
人民文学出版社
活动地点:
厦门大摩「纸的时代」书店
做好人,写恶文章。——陈希我
陈希我
虐心之作
揭开
“
中国式亲情
”
之暗伤——该怎么安放你,我的亲人!
《命》写了7则亲情故事,有母亲对女儿近乎变态的教育《命》,有儿子寻父的复杂心态《父》,有是否给母亲采用“安乐死”的伦理挣扎《母》,有父母倾家荡产送儿子留学的疯狂《家》,有对生育的终极反思《子》,有人与宠物的奇异相依《宠》……小说以温柔的情感抚摸亲情之殇,篇篇都是虐心之作,篇篇都在追问:该怎么安放你,我的亲人!
《我疼》里的疼痛故事有:女儿的疼、母亲的疼,有钱人的疼、底层人的疼,诗人的疼、小店主的疼,丈 夫的疼、妻子的疼,以及民族的疼……疼痛,照亮了一个个真实“存在着”的灵魂。正如西班牙作家乌纳穆诺所说:除非我们受到刺痛,否则我们从来不注意我们曾拥有一颗灵魂。
《冒犯书》的作者就像但丁,为读者打开了层层地狱。这里有处女观的变异,有无性夫妻的挣扎,有贫富悬殊引发的抢劫,有老年人的畸形怀旧,有富裕却不再美丽的女人的自戗,有不堪考验的婚外恋情,有强奸导致的权力翻转,有死亡胜于活着的生存荒谬……作者用尖锐之笔,追问存在之真相。
其实某种程度上,
写作也是一种修行,
它不停地穿越黑暗,结果怎样不重要。
写作能解决什么?
文学能解决什么?
只是一种修炼。
——陈希我
陈希我
中国先锋作家。曾留学日本,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现任教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作品有小说《命》《冒犯书》《我疼》《大势》《移民》《抓痒》、随笔集《真日本》《我的后悔录》、研究专著《文学中享虐现象》等。获国内“人民文学奖”、英国ENGLISH PEN奖等多种奖项,五度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多次登上小说排行榜,部分作品被翻译成法、英、意、日等文字。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其为“一个特立独行的作家”,日本《イリプス》杂志称其为“中国的太宰治”。
郑国庆
文学博士,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专著《文本内外》《美学的位置:文学与当代中国》,合著《文学理论新读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99个词》《台湾女性文学史》等。
陈希我回应了中国小说一个根本的疑难:精神叙事何以成立?当力图照亮我们的内心生活时,我们手里的“灯”在哪里?或者,当我们企图建构起一种内在的、自省的、有逻辑的精神空间时,什么是可用的资源和方法?
— 中国作协副主席、文学评论家李敬泽
陈希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另类”作家,他不玩弄叙述技巧,也不从事晦涩的语言实验,但他的小说就是怪模怪样,非同寻常。 他敏锐而执著,只关注生活最根本的问题,他的写作纯粹而彻底。
— 北京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陈晓明
陈希我采用了一种极端的叙述方式,他要把他对人生、对社会、对精神的忧思推到极致,这种推到极致的叙述甚至在考验一个读者的承受能力。我愿意把他的这种小说称为一种观念小说,他的好几篇小说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精神的震撼。
—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贺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