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流行道歉的时代吗?”
(一)
最近发生了几件事,事情收场都靠一件事,道歉。因而我们似乎得到了一个“道歉应用题”题库,可以详细地来看它是如何被使用的。
曾轶可的道歉,是本该如此,也是骑虎难下。
在机场与边检民警发生冲突之后,她做了两件事。第一时间发微博表达自己的不满,第二条微博用九宫格挂出了当事民警的个人信息。在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后,微博大号发布了致歉信息,小号又重述了一遍原委。
正是这一遍重述,反而与新闻报道里的几个点默契地合上了。
大号里的“我骂你全家又怎样”,对上了小号里的“中间一位女士举起手机拍我们,遭到我的喝止。这让边检员误认为我在骂他。”
新闻报道里“两次不配合摘帽”,也对上了小号里的“帽子也在意识到忘记拿之后摘掉。”
饶是我们再理解音乐人的性格与敏感,怜惜她的天赋和才华,事情是自己做的,好与坏也清清楚楚的。「道歉」与其说是对法理和情理的顺从,不如说,道歉是降低损失的途径,也成了让事情收场的唯一办法。
当然,摩登天空的后续危机处理更优秀,让曾轶可退出“草木音乐节”的表演,是关起门来领教训,也是另一种变相保护。
(二)
何蓝逗也发布了致歉声明,她的错与认错都来自于一场“情商”风波。
《向往的生活》不负“娱乐圈会客厅”的美誉,已成为圈内人的荧幕灵魂故乡。年轻的孩子们凑在一起,摩擦和剐蹭都不会少。如同何蓝逗这次成为焦点的原因,不是因为她坏,而是她太咋呼。
太热络。进门见张子枫先喊“张老师”,其实就是拉近距离的玩笑话,但是开在这儿不合时宜,因为以黄磊和何炅的资历,她又该如何称呼呢?反倒使妹妹也尴尬了。
热情地撺掇彭昱畅与张子枫演吻戏,并且撂下话,“演员有什么不能演。”结果黄磊指派自己上场的时候,又用满脸在拒绝。此刻不“双标”,大大方方演了,倒显率性,但她又不是这种人。
本是爱抖机灵的性子,奈何还收不了场。
其次,网友不欣赏她的表演欲。综艺也是一个舞台,有人喜欢默默当背景,有的就要出戏。这的“戏”,可能就是想多一点镜头和话题。
何蓝逗背着箩筐差点摔倒就被网友合理怀疑了一下。且跟彭昱畅说,我非常喜欢你;cue刘昊然,自己与他有点撞脸。更显得有表现欲。
这些都是她身上被“控诉”的点,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热情、直白、爱表现甚至是情商不高显得蠢,可能是会招人烦,但属于明明白白的错处吗?又有没有必要发展到道歉的程度?
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艺人都「佛」。生物是多样性的,人的脾性也一样。但当网络舆论一边倒压制一个女孩的时候,让人惊讶的不是事件本身的对与错,而是我们已经把脾性也拉进了警戒线,因为不达线,所以要低头道歉。
那道歉未免在道理之中,情理之外。
何蓝逗在《向往的生活》里真的没有做对的事情吗?她刷了彭彭那双沾满泥的球鞋,刷到一半发现鞋上踩了屎;伸着手给黄磊打伞,也在细小处照顾了别人。但这些,并没有列入反向讨论。
何蓝逗的道歉让人有点恍惚,可能对于艺人来说,此时不道歉,后面还有滔天的麻烦,于是尽快服软是聪明的选择。但论情理来说,这样的「讲理」反而变得不讲理。
第三个道歉的人是张若昀,他的声明是求生欲强,把风波掐死在襁褓里。是真聪明,也是真谨慎。
我们也几乎可以预料到,如果没有这则声明,后续的事件又该以何种形式发酵。
聪明的人都已学会未雨绸缪,但道歉变成一种人人自危的主动自保,也分外可悲吧。
当致歉变了味,被道歉绑架的又岂止是当事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