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沙梨熊286
知识的良心 效法的源泉 文盲的导师 萝莉的救星
51好读  ›  专栏  ›  沙梨熊286

刀锋边缘(三)  —— 八王议政

沙梨熊286  · 公众号  ·  · 2020-01-29 08:36

正文


战事告一段落,接下来如何走,又是考验地中海的一道难题。


本来借着胜势,预备把波俄战争作为下一个突破口,一路打到德国去,去总坛把世界革命圣火点燃,差一点就成功。波兰是快完了,华沙近在眼前,可惜波兰方面出了个名将毕苏斯基。 其实这位原来也是地中海的老朋友,俄社民党立波派堂主。他一看反正华沙守不住了,干脆留少许残军守城,生力军跳到外线去,看有没有侧翼反包抄的大漏可捡。


波俄战争


天不绝波兰,真有这么个地方。突破口在卢布林,本来西方面军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是派了西南方面军的布琼尼将军去守卫的,可要知道这对将帅是不同系统出身的。图元帅是托洛斯基的人,布将军是老爹的人,老爹指示不理丫的,我们的部队去攻利沃夫。结果波军就从无人防守的卢布林穿插,反败为胜,波兰史称维斯瓦河畔的奇迹,地中海大一统的梦碎了。


(敏感删除,会员群内阅读) 这时就不是统一的问题了,而是被人一路追赶,赶出江淮,北渡黄河,划河而制的格局了,史称秦淮河上的奇迹,波俄战争就这么个意思。


地中海对外扩张受阻,国内又接连出事。莫斯科铁路工会大罢工,农村地区出现绿军抗粮运动,波罗的海水兵起义陆续袭来。工农兵各界为何会蜂起抗暴?因为各阶层都觉得被布尔什维克骗了。


原来许给工人的工会民主、八小时工作,却换来全年无休的十八小时义务劳动,如果敢不尽义务,就有契卡制裁。原来许给农民土地改革,却变成土地集体化,强征余粮,如果敢不把口粮当成余粮全数奉献,那就被拉去打靶。


至于水兵,那是当年革命的骨干,承诺过的军中士兵委员会民主模式压根没有,变成政委专权、三人军事法庭制,比当初沙皇军队纪律还要残苛。虽然陆续镇压了国内工农兵各次起义,但地中海也不得不考虑转换策略。


俄国点子也背,大饥荒又来了,伏尔加河流域饿死上千万人。原因何在?粮食征集太凶!第一轮是布列斯特赔款,要赔给德国人六十亿,其中五十亿用黄金和现钞支付,其余十亿则要用粮食付。第二轮是内战,更加残酷的征收。这两轮搞完,连种子都没了,自然是饥荒。


怎么办?一面用粮食税代替食物征集,一面向西方求援。美国人和瑞典人心善,提供了大批救济粮,并且按国际惯例,希望俄国能有民间组织出来共同协作放粮。地中海可不傻,救济是要的,民间组织却是不放松的,省得自由派知识分子借机出风头。老外的援助只能先交给布尔什维克,然后由他们全权操作。


什么意思?好比朝鲜饥荒,国际提供帮助。 先得交给小胖,然后文宣开动,一面说饥荒是由于外国封锁,一面把外国粮食当作小胖党的关心,发给子民,既祸水外引,又刁买人心。 饥荒过去,反手又把在饥荒中自发组织做志愿者的知识分子以及教会人士一顿修理。知识分子里有国际名望的,装上轮船,礼送出境,史称哲学船事件。至于其余,一律发配古拉格群岛。


古拉格


所有大事告一段落,经济也要调整,让一批和布尔什维克有关系的本土商人出来搞市场经济,先富起来,活跃国内经济。对外,本着和平共处的原则,邀请想发财的外国老板来俄投资,反正这里有的是血汗奴工,布尔什维克和外国资本家双赢是没有问题的。


其中最出名的一位是美国人哈曼,用百万小麦换取俄国的百万毛皮,捡了第一桶金。 (敏感删除,会员群内阅读) 国门一开,俄国人民的老朋友们自然纷至沓来。


有了外汇,再去美国投资,政学两届院外活动,什么左翼进步人士、友好政界人士, 务虚就传信仰,务实就给美金 。再靠这些人去影响美国主流舆论,向美国无知的广大民众灌输不干涉俄国内政的价值观、世界观。


剩下某些一根筋搞不定、铁肩担道义的人士,被布尔什维克称为老牌反俄分子,不断被妖魔化,顺手又在国内对自己的子民大做文宣。目的就一个,借揭批老牌反俄分子,在人民潜意识里洗脑加偷梁换柱,把反共与反俄挂钩。


所有大政方针都搞定,地中海自己的大限慢慢来到。两个女人,一个是社会革命党的余孽卡普兰,还有一个是二奶伊内斯。这两位一个暗杀伤了地中海的身,一位感染霍乱早死伤了地中海的心。身心俱疲之下,不久就中风了,接班问题浮出台面。


这时的党内派系如何?四大派系:其一,季诺维耶夫、加米涅夫为首,革命前后出道的老兄弟,根基在旧彼得格勒。这些人在废都骑洋马,学钢琴,住豪宅,模仿旧贵族气质,在莫斯科控制最高苏维埃,也就是人大帮。


其二,老爹派,老爹政治秘书出身,长期管理组织人事处和登记分配局,手下都属于内战期间出道的征粮队、政委骨干,也就是中生代政工系,在军中又是察里津第十集团军创立者,骑兵军系的老领导,同时有盟友特工系的捷尔任斯基。


其三,布哈林为首的年轻技术官僚派,他们是新经济政策的执行者,控制着部长会议,体制外有新贵商人耐普曼的支持。其四,托洛斯基派,原区联派分子以及内战中的西方面军山头。


四派之中谁最强,托派。谁最险,也是托派。托派最大的痛脚在于他们其实不是布尔什维克出身,正统布尔什维克的老中青三派都对他不服气。单挑他谁都不怕,但如果三扣一,那就不行了。地中海是个什么意思?早年间,他把托当成对手来防,心中想传的是二代斯维尔托洛夫、三代布哈林。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快,斯维尔托洛夫死于西班牙流感,他的政工系盘口被副手老爹接收,老爹声势一起,又和季诺维耶夫、加米涅夫结盟,围堵托洛斯基。不久地中海连续中风,老爹野心膨胀,通过盟友捷尔任斯基安插医生、护士、秘书幽禁了地中海。




地中海多聪明,一眼看穿,要反制,让王后克鲁斯卡娅秘密串联托派,预备化敌为友,联手清君侧。事机不密,老爹得知,公然大骂王后是个老某(左女右表,维尼中文程度不好,不认识这个字)子。地中海更火,留下遗嘱,表面上是点评各位委员,实际是废老爹,想传给托洛斯基过渡,让布哈林隔代接班。


但到了地中海龙驭归天,王后本想在十三大上公布遗诏,季诺维耶夫和加米涅夫坏了大事,他们的目标是托派,结果老爹侥幸过关。不久,托派被压制,老爹反手联络布哈林派再攻季诺维耶夫和加米涅夫,老兄弟派出局。此时,莫洛托夫、古比雪夫已经入局,军中的伏龙芝被暗算在手术台上,捷尔任斯基一死,契卡也换了老爹嫡系。然后老爹借口新经济政策是走资派,把布哈林一派也拉下了马。


最后基洛夫案爆发了,小基本是老爹一派,被派去旧都接收老兄弟的地盘。不想他尾大不掉,想做钟会,老爹于是除了他,再嫁祸给已经被打在地上的对手,大清洗顺势上场。可怜地中海在水晶棺里,哭都哭不出来。


有人说老爹如之何,好像都是天煞星下凡似的。其实事情要细分析,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杀手,他们做那些事都是有理由的。拿老爹来分析,分三个层次: 对知识分子、社会革命党、立宪MZ党这票残余份子的打压,那是出于党性,是延续了地中海一贯方针。退一万步讲,即便上来的不是老爹,而是托派,或是布哈林的新经济派,这种政策也不会有所改变。不清除政治思想上的异端,党国的根基就不会稳固。


而对党内异己的清洗,这是出于私心。虽然从党国大业来说,这样做是动摇国本,亲者痛仇者快。但在老爹的立场,不把这批老布尔什维克、托派、布哈林派清洗出去,那自己就睡不着,自己的派系就不能全面夺权。所以这样做,对老爹来说,也是合情合理的。 至于对第三种人,也就是乡村富农、中农分子的镇压,那是出于为集体化政策开路的原因。


维尼前面已经说过苏联模式劫农济工的集体化是怎么一回事了,思路源起是地中海,高征购,一为对德赔款,二为支撑内战。到了老爹这代,目的是为了实现工业化,手段就借用了地中海的高征购方案,大规模的征收农产品,然后依靠初级农产品出口套汇。有了外汇,再引进工业化所需的机器、技术和设备。自然,农民在老爹这盘棋上,是属于被牺牲的弃子。


至于集体农庄,则是老爹为了克服地中海时期,单靠武装征粮队流动征粮无法完成征收指标的应对措施。有了集体农庄,等于把农民牢牢控制在了土地之上,不像单干自耕的时候能够瞒产私分,还可以远走他乡躲捐躲征那么方便。简而言之就是恢复到俄国传统的农奴制。


集体农庄


当然,老爹这套豪赌方案,不是单靠牺牲了农民,工业就一定可以起步的,还得看运气。老爹运气好,手里有了钱的时候正赶上美国金融危机,客观上需要向外输出工业,于是才有了三十年代初美国企业赴苏投资,苏联工业化起步。


到了三十年代中后期,又有苏德互惠合作。三十年代末再赶上西班牙内战,西班牙左派政府,宁与苏联不予佛朗哥,把西班牙多少个世纪积累的美洲黄金都运到了苏联,老爹这样才赚了个盆满钵满。


(敏感删除,会员群内阅读)



前文回顾:

刀锋边缘(一)——面包

刀锋边缘2——红色沙皇



大茶饭系列:

大茶饭——漫谈香港开埠以来的十大悍匪(1) 季炳雄  篇
大茶饭——漫谈香港开埠以来的十大悍匪(2) 叶继欢
大茶饭——漫谈香港开埠以来的十大悍匪(3) 张子强
大茶饭——漫谈香港开埠以来的十大悍匪(4) 陈虎鉅
大茶饭——漫谈香港开埠以来的十大悍匪(5) 吴建东
大茶饭——漫谈香港开埠以来的十大悍匪(6) 冯伟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