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信
最高法司法观点、裁判规则推送平台;法律人实务技能、实用资讯汇聚平台。“法信”平台互联网版(www.faxin.cn)开放注册中,目前可以免费体验部分权限,全部权限开放时间请关注法信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厦门日报  ·  备受瞩目!福建这场县域经济盛会即将召开 ·  14 小时前  
厦门日报  ·  蛇年上班首日,百亿级新能源项目正式开工! ·  22 小时前  
厦门日报  ·  谷歌,被立案调查!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法信

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荐读:中国古代案例⑫一一李南公捏伤辨伪真

法信  · 公众号  ·  · 2024-07-27 10:16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法信”公众号推出的中国古代案例专栏,重点介绍了《折狱龟鉴》中的一则案例《李南公捏伤辨伪真》。李南公通过观察和捏摸伤痕,成功辨别了控辩双方伤痕的真假。文章还介绍了《折狱龟鉴》的丰富内容和思想价值,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的法律数字资源及其重要平台作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法信’公众号推出中国古代案例专栏

为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独特魅力,‘法信’公众号开辟了‘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中国古代案例专栏,呈现中国古代案例库的丰富内容。

关键观点2: 《折狱龟鉴》中的案例《李南公捏伤辨伪真》被介绍

文章介绍了《折狱龟鉴》中的一则案例,讲述了李南公如何通过观察和捏摸伤痕,成功辨别控辩双方伤痕的真假,体现了其卓越的法律智慧。

关键观点3: 《折狱龟鉴》的丰富内容和思想价值

文章阐述了《折狱龟鉴》作为案例汇编的丰富内容,包括体例井然的结构、对前人折狱经验和理论的总结以及郑克自身的发明创造。同时,强调了该书的思想价值,展现了中国古代司法的能动色彩。

关键观点4: 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的法律数字资源

文章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的法律数字资源,包括中国法律文献库、外国法律文献库、法律法规库等,并强调了其作为传播法律文化的重要平台的作用。


正文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跨越时空,亲历古代判案现场,从珍贵的历史案例文献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独特魅力。“法信”公号开辟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中国古代案例专栏,为您独家呈现中国古代案例库的丰富内容。


本期推出选自《〈折狱龟鉴〉选译》的《李南公捏伤辨伪真》


李南公捏伤辨伪真


概述


根据打架形成的伤痕会因血凝聚而变硬,故通过用手捏伤痕,从而断定控辩双方的伤痕孰真孰假,确实是令人钦佩啊。

古文



李南公尚书知长沙县时,有斗者,甲强而乙弱,各有青赤痕。南公召使前,自以指捏之,曰:“乙真而甲伪也。”讯之果然。盖南方有榉柳,以叶涂肤,则青赤如殴伤者。剥其皮,横置肤上,以火熨之,则如棓伤者,水洗不落。但殴伤者血聚则硬,而伪者不然。南公乃以此辨之也。


(《折狱龟鉴》卷六)

白话文


李南公尚书担任长沙县令时,有两个人打架,甲强壮而乙较弱,他们身上都有青赤伤痕。李南公把他们叫到跟前,亲自用手捏捏他们身上的伤痕,然后说:“乙身上是真伤痕,甲身上是假伤痕。”经过审问,果然如此。原来,南方有一种名叫榉柳的树木,用它的叶汁涂揩皮肤,染上的青赤色象打架的伤痕一样。剥下榉柳树皮,将它平放在皮肤上,用火熨烫,便显出如同棒伤一样的痕迹,水洗不掉。但是,打架的伤痕由于血凝聚着,变得坚硬,而伪造的伤痕则不会这样。李南公正是依据这个道理,辨别出真假伤痕的。


(来源:《<折狱龟鉴>选译》)



折狱龟鉴


《折狱龟鉴》又名《决狱龟鉴》,其是南宋人郑克在五代和凝父子《疑狱集》的基础上采摭旧文、增广条目、附益宋事、分类增补、附以按语编撰而成的一部案例汇编。


《折狱龟鉴》内容丰富、体例井然。该书原记载了春秋战国至北宋大观、政和年间的395个案例,其体量比《疑狱集》大许多。原书当为三卷二十门,即《释冤》《辨诬》《鞫情》《议罪》《宥过》五门为上卷,《惩恶》门及其下的十二门为中卷,《严明》《矜谨》二门为下卷。这种始于《释冤》终于《矜谨》的结构,不但体例井然,而且充分体现了儒家宽仁折狱的思想。


《折狱龟鉴》中既有对前人折狱经验和理论的总结,也有郑克自身的发明和创造。中国古代没有控审分离的理念,也没有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明确划分,现代司法中的调查取证、侦查、起诉、审理、判决和执行等都属于古代“折狱”的范畴。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该书所收录的主要是刑事诉讼方面的案例,但也有少量民事诉讼方面的案例。就刑事案件而言,侦查破案、定罪量刑是折狱的核心内容,相关记载也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方面。而就民事案件而言,对案件的处理(即判决)是最核心的部分,其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司法的能动色彩,司法者对法理、事理、情理的把握和演绎常常让人拍案叫绝。


(引自《光明日报》(2024年01月20日 11版)《<折狱龟鉴>的思想价值》,作者何永军)



01

关注“法信”公号“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中国古代案例专题,即可随时随地查阅这份丰富多彩的法律文化遗产。


扫描下方二维码,登录“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官网,即刻开启您的中国古代法律探索之旅,期待与您一同见证中国法治文化的悠久与辉煌。


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


机构开通试用联系

010-67553398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