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麦肯锡
麦肯锡公司是麦肯锡大中华区的官方微信账号,旨在与公众分享麦肯锡公司最新的研究和洞见,发布企业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峡小微  ·  三峡集团综合快讯 ·  昨天  
小易说钱  ·  锁定直播间!明晚7点!明清精品钱币专场! ·  2 天前  
纪念币预约信息  ·  蛇年纪念币钞没约到?还有机会! ·  3 天前  
小易说钱  ·  蛇币蛇钞涨了!这里还能预约!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麦肯锡

麦肯锡季刊 | 中国创新平台的过去与未来

麦肯锡  · 公众号  ·  · 2017-08-01 18:33

正文


作者:李广宇,吕文博,王祎枫,刘明明


具有行业特征的、以科技资源为基础的垂直型创新服务平台,将逐步成为各地政府、地产公司、行业龙头企业的关注和推动重点,也将在中国创新创业战略实施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创新平台生态系统经过三十余年的不断建设累积,不管是从创新平台的数量上看,还是从具体的汇聚能力上看,都称得上是成绩斐然。特别是近几年,以众创空间为代表的开放式创业载体作为新成员进入生态系统,更是推动中国创新平台发展驶入快车道,成为地产界、投资界、政府、企业界关注的焦点。

 

根据最新的数据,目前全国的众创空间已有4298家,企业孵化器3255家,企业加速器超过4000家。而创业的主体也更加多元化,其中技术人员和连续创业者分别占到创业者总体的22%和16%(见下图)。



中国创新平台从起步之初即带有明显的政府主导基因。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市场力量逐步渗入,加上城市化推进、产业需求调整、政策环境更为开放,创新平台的模式和形态开始延伸,出现了以众创空间为代表的创新型载体平台。尽管如此,创新平台的盈利模式和专业化的服务能级仍然尚未形成。

 

我们认为,未来创新平台还将不断演变、迭代,以科技要素资源整合为核心的形态将快速成长,同时满足对接行业内领军企业、帮助技术创新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这两大核心需求。需求导向性、产业资源导入能力为盈利模式和服务能级带来新的解决思路。同时,这类创新平台的建设将对实体经济产生更深远的影响,也会吸引更多的科研机构、领军企业、投资机构等主体投入进来。


现阶段尚未形成清晰的盈利模式和专业化的服务能级


从1987年中国的第一个孵化器建设开始,政府就扮演了重要角色。孵化器公益属性较强,这一基因对后期创新平台影响深远。在之后的20余年里,中国孵化器一般以企业创新中心、科技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创业园等形式存在,归属科技部高新技术火炬中心和各地区科技部门、高新区等机构管理,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对孵化器进行引导调节、促进网络化等扶持手段,对入孵企业提供税收、进出口权等方面的优惠,提供创新基金以及出台火炬计划给中小企业以政策扶持。

 

对这类创新平台,中央政府的期望是将科学技术成果产业化,提高成果转化率,扶持科技创业企业。地方政府则希望通过对孵化器的扶持,培育新兴产业领域,为区域经济发展增加新的驱动力,所以这时的孵化器被看作是新政策实施和机构改革的试验田,是产业政策区的细化——载体政策区,即政府作为运作主体,提供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小环境,其服务对象主要为科技型创业企业,不具备清晰的盈利模式。政府作为服务供应者,其专业性和深度也较为有限。

 

随着孵化器有关优惠政策的逐步出台,孵化器投资和运作主体的多元化,互联网领军企业、带有产业概念的地产开发和运营机构、具有产业用地存量的制造业企业纷纷进入孵化器领域。特别是2015年“双创战略”提出以来,以“众创空间”为代表的创新型创业载体,更是成为社会热点。


众创空间因具备共享经济、开放服务、投资驱动等特点,可以将创业要素更高效地结合起来、将各类主体更好地连接起来。这种开放式的创业生态系统出现后,业内人士认为孵化器3.0时代到来了。众创空间的表现形式非常丰富,有偏重地产属性的联合办公型,如优客工场、SOHO 3Q、创客空间,也有偏重投资属性的投资促进型,如3W咖啡、创新工厂,也有偏重服务属性的培训辅导型,如联想之星。可以说,服务创新与创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

 

值得关注的是,不管是哪一种创新平台,盈利模式一直不清晰,或者说成立后的短短两三年时间里,还没有来得及证明盈利模式是行得通的。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类创新平台的服务对象,更偏重于围绕商业模式创新的创业类企业,偏重的更多是创业,而不是创新。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双创战略提出时正值“互联网+”风起云涌,这类业态特征往往是消费驱动型创新,是具有中国时代特色的产业发展,这类创新型企业正好属于广大众创空间的服务对象,同时这类企业在过去两年更受投资方青睐,对孵化器特别是投资型孵化器来讲,更容易减轻运营压力。


偏重科技要素、以行业领军企业需求为导向、多元化主体参与的开放式创新平台,将在中国创新创业战略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围绕大企业需求建立创新生态平台。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军企业本着开放、共享的原则,加入到创新平台建设中来,成为平台经济的重要现象。如何实现对内服务并保持适度的开放性和兼容性,是一个尚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话题。围绕大企业需求建立创新平台,借助外部力量,帮助其整合资源、拓展网络是解决之道。一方面大企业提出技术创新需求,可以帮助创业企业从设立之初就确定方向、快速找到市场,创新平台的经济成效更快显现,同时大企业雄厚的资金实力,可以缓解创新平台的运营初期的投资压力,帮助其建立良性的盈利模式。

 

其次是聚焦“硬科技”领域、具备技术共享平台的创新平台。创新平台从产业技术应用领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是以往各类服务平台所不能比拟的。研发机构、高校将是重要的参与者,除了提供试验设施和研发服务,它们往往也是最新的技术成果的产生者,创新平台将提供高效的技术转化服务。科技型创业,特别是硬科技创业企业,需要更多技术层面的专业化服务,大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参与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麦肯锡与新加坡政府合作的灯塔项目,就是基于此理念建立的具备技术专业化服务的创新平台(见下图)。



最后,全球化网络的搭建,将更进一步深化创新平台的服务内涵。国际化的视野有利于创新平台的各个参与方在技术研发领域保持敏锐的嗅觉,国际性创新资源的整合和流动,也有利于创新活动的成功。麦肯锡在世界多个发展经济体已经建立了创新平台,并基于此搭建了全球合作网络。未来我们还将不断增加创新平台的全球布点,不断丰富这一全球网络(见下图)。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中国创新平台生态系统从无到有,成就瞩目。然而,清晰的盈利模式和专业化的服务能级尚未形成。我们认为,以偏重科技要素为核心、以行业领军企业需求为导向、多元化主体参与的开放式创新平台,将在中国创新创业战略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李广宇为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咨询业务及公共部门咨询业务负责人,常驻上海分公司;

吕文博为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大中华区公共部门咨询业务负责人、区域经济和产业规划领域领导人,常驻上海分公司;

王祎枫为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合伙人,大中华区公共部门咨询业务、区域经济和产业规划联合领导人,常驻上海分公司;

刘明明为麦肯锡区域经济规划专家级咨询顾问,常驻北京分公司。


本文选自《麦肯锡季刊》2017年夏季刊

本期所有文章都将陆续在微信公众号 - “麦肯锡咨询公司”以及微博 - “麦肯锡季刊”上推送,敬请期待。本书还可在当当、亚马逊、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上订购,在Kindle上亦可阅读。


《麦肯锡季刊》是麦肯锡公司的公开出版物,旨在帮助企业管理人员以更高效、更有竞争力和更富创新精神的方式经营企业,一年四期。《麦肯锡季刊》兼具中国深度和全球广度,文章主要由公司的咨询顾问撰写,其中既有麦肯锡与全球企业合作的实践经验,紧跟时代的前瞻性研究报告,还有对世界顶尖企业领袖和商界精英的独家专访。


《麦肯锡季刊》近年出版刊物包括:


 2017年 

《产城突围进行时》

《跨境并购:迷思与真相》

 2016年 

《弄潮新消费》

《敏捷组织》

《中国工业4.0之路》

《中国房地产 越冬取胜》

 2015年 

《正念领导力》

《启航“一带一路”》

《提高你的“数字商”》

《重塑客户体验》

 2014年 

《制造业复兴》

《决胜数字时代》

《管理:下一个50年》

《探路数字转型》

 2013年 

《识时变 驭天下: 修炼新时代领导力》

《中国新篇章》

《颠覆性技术与商业趋势》

《大数据:你的规划是什么?》

 2012年 

《创新中国》

《社交媒体与新消费时代》

《建设世界级的中国企业》

《城市化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2011年 

《2011议程构想》

《如何重启增长》

《乐观的中国消费者》

 2010年 

《剧变时期的战略与领导力》

《明察战略决策偏见》

《如何在重新平衡的全球经济中竞争》

《非洲:经济增长的新大陆》

《十大技术趋势改变商业模式》

   ......   

欲了解更多往期内容,请在此公众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