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我就知道了水滴筹、轻松筹这类平台,但凡家里遇到了一些困难,就可以在上面说明情况,上传一些资料,然后开启筹款。
这次备受争议的“有房有车还设定筹款上限100万”的德云社相声演员吴鹤臣家人筹款风波用的就是水滴筹平台。
我们在朋友圈可能会刷到类似的筹款信息,我特殊一些,有时候在微博私信或公众号后台留言里也会收到希望我传播一下的请求。
不过我从来不看。
这不是由于我特别没有爱心,相反,现实生活中比我有爱心的人可能是少数,或许我孤陋寡闻,至少我身边不多。我经常会在路上停下来帮助别人捡散落在地上的东西,帮助老婆婆把小车推上桥,晨跑的时候,地上有被丢弃的空瓶我常顺手捡进垃圾桶。
为什么我愿意做这些小事,却不愿意传播“大爱”呢?
因为以上事情我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判断做了是否有意义,而云乞讨行为却不能,我没有时间去验证上传的这些东西的真实性。
(一个高度专业化的产业)
打开水滴筹的官网,第一屏页面有较大篇幅被一个流泪的孩子给占满了,孩子的表情可能很真实,但这种利用人心的商业设计我就很不喜欢。对于普通人来说,它是一个自愿献爱心的平台,“自愿”建立在中立的基础之上,但从一开始它的设计就暴露了它试图让用户偏离中立的想法,如果是一个普通的商业平台,这么做很合理,但偏偏它是一个爱心平台。
右侧显示让你输入手机号,然后下面告诉你,只要你登记了,就送你免费的筹款秘籍,看到没?秘籍哦。
这事儿该需要些什么秘籍呢,把自己的情况如实写上去不就行了?不行,有些人过于“老实”,在这儿就筹不到钱。
你得像运营自媒体一样:
如何取一个吸引人的标题;
如何让你的描述戳中用户的心;
如何措辞才能在模棱两可地夸大严重程度的前提下在受到质疑时还能自圆其说……
以上还不够,你还得懂得如何运营,尽管自媒体都说爆文是用户自传播出来的,但那都是后话,如果你不在运营上做先期引爆,无论你的文章多好,都是没有办法成为爆文的。
所以,那些你能看到的筹款需求,运营者往往有一定能力,至少它在“触达更多用户”的这一点上,做得比多数人要好,因此,罗一笑父亲这类文字老练,又深谙传播之道的,在这种平台上就会有很强的放大效应。
但他们是不是最需要帮助的人?我不敢说。老实说我帮过一些人,可他们大部分都是老实巴交的人,别说以上技巧,可能连描述清楚问题都有困难,但他们确确实实家徒四壁,需要钱,虽然大都只需要几万块钱,可就是什么地方都筹不到,因为他们真的不会搞这些有的没的,他们上了水滴筹、轻松筹也是被湮没在无穷的真假求助者的海洋里。
你可以说“谁让你没有这些技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吧”,在商业世界里我很认同,但我们要筛选帮助的并不是有技能的人不是么?显然水滴筹这样的平台并不能提供这样的筛选。
在我小的时候,家里常有乞丐上门,他们大都衣衫褴褛,头发散乱,拿着一只破旧的搪瓷杯,见到你就把杯子上下耸两下,让里面的硬币跳得叮当响,接着问我的父母要点吃的。
我的母亲经常拿饭给他们,但他们大都不要,只有极少数拿了饭千恩万谢地走了。
我就奇怪,为啥乞丐标配的都是搪瓷杯呢?后来我发现了,原来搪瓷杯跟金属撞击发出的声响特别大,而他们故意让硬币发出大的响声,是对主人家的一种心理暗示——给钱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