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曹将
《PPT炼成记》作者,关注职场成长和知识管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秋叶PPT  ·  《哪吒》破百亿!这页PPT杀疯了! ·  昨天  
旁门左道PPT  ·  淘宝情人节礼物黑榜发布!这PPT没眼看... ·  昨天  
秋叶PPT  ·  DeepSeek满血版一键生成PPT,简直强 ... ·  昨天  
秋叶PPT  ·  看到同事用DeepSeek做Excel,我人 ... ·  昨天  
旁门左道PPT  ·  除了Deepseek,这8个Ai工具好用到离谱!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曹将

舍不得分享的《沟通手册》(66页)|明晚过期

曹将  · 公众号  · PPT  · 2019-07-04 21:42

正文



和会说话的人沟通,是种怎样的体验?


答案两个字:舒服。


无论是从第一次破冰,还是后期到建立深入联系,他们的言辞、行为,都会让你觉得被尊重,但又不是那种生硬的虚与委蛇,而且你们总能自然的过渡到下一段关系。


但如何把握这个度,是个学问。


今天,曹将将自己过往和沟通有关的一些真实案例和思考进行了整理,形成了这份《沟通手册》合辑。


希望看完之后,能有一些感触,也有一些思路。


(文末限时免费领取)


以下是手册的概要。



(一)  知己知彼


职场沟通的基础,是知己知彼。


一方面是要了解对方的背景信息,这有利于找到共同的话题;另一方面是了解对方的性格特征,这帮助我们以合适的方式表达信息。


背景信息上,比较容易形成切入话题的有:家乡、学校、行业、公司、岗位等。


例如:


·  家乡:“我之前去过你们那,XX很好吃!”

·  学校:“奥,你们学校特别漂亮!”

·  公司/行业:“广州的房子现在适合入手吗?”

·  岗位:“听说你们也是996?”


性格层面上,不同的测评工具会用不同的维度来刻画他人。这里介绍一个 DISC 的工具,它用四个维度来展示性格:



·  D: Director

老板型/指挥者,类似希特勒,表现为目标明确、执行力强。


·  I: Interact

互动型/社交者,类似克林顿,表现为热爱分享、性格活泼。


·  S: Supporter

支持型/支持者,类似《命中注定我爱你》里的陈乔恩,表现为依赖和迁就。


·  C: Corrector

修正型/思考者,类似比尔盖茨,表现为标准清晰、追求卓越。


当了解了对方的性格之后,我们也可以对沟通重点进行适当调整。


1.当我们面对老板型的,那么就需要简明扼要,而非拖泥带水;


2.当面对社交型的,则可以多点好玩的内容,增强互动;


3.面对思考型的,则必须要有逻辑,否则就容易被质疑;


4.面对支持型的,则要多表现出关怀和主动,因为他一般比较内敛。


(二) 驱动他人的两张牌


沟通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增进感情,二是达成目标。针对前者,那主要是愉快即可;针对后者,重要的是驱动。


这个怎么说?因为我们需要拉对方入伙,那就需要给出理由。


在驱动他人时,我们手上的牌一般有两张:


第一张是胡萝卜,激励牌。也就是参与这件事,你可以得到什么。


第二张是大棒,约束牌。即不参与这件事,你会损失什么。


比如领导要让员工努力工作,一般会同时打出这两张牌:


·  激励牌: 做好后升职加薪。

·  约束牌: 做不好就得扣绩效。


这两张牌能不能打好,还收到另外两个因素的影响: 相关度和强度。


相关度指的是:这件事是否与他相关。


比如这件事上,他只是一个协助者,而非主导者,那么在激励和惩罚上,他都不会是最强的,自然被驱动的效果更低。


强度指的是:这个刺激是否会被他感知到。


比如对方家里有矿,那纯粹的金钱刺激很难让他有所改变,这时候就需要找到其他的驱动因子,比如成就感、荣誉感。



(三) 线下沟通实践


01   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之所以重要,是我们做决策的思维惯性: 证实倾向。


比如当我们觉得一个人不错时,会不断找到他更多优秀的品质,继而论证他的好;反之,则会不断发现他的更多陋习,继而论证他的差。


那如何操作呢?


除了穿着得体之外,更重要的是:给对方(社交)好处。


这些好处包括四点: ①欣赏; ②共同点;③ 鼓舞;④ 启示。


1.欣赏。 就是表达对他的肯定,比如「这次演讲真的不错!」。


2.共通点。 就是让对方感觉跟你是同类人,比如「我也喜欢手绘哎!」。


3.鼓舞。 就是很投入地进行交流,让对方感觉你重视他,比如「奥,对,当时我也是……」。


4.启示。 就是给对方带来启发,让对方感觉你是有价值的,比如「上一次我这边也参与过这个项目,有个对接人我一会推给你」。


在具体的实操中,还必须要注意身体语言要配合。比如一个眼神、微笑、点头等动作,很容易给到对方欣赏的感觉。


比如,主动向他人问好。


对很多人来说,遇到熟人,可以侃侃而谈;而遇到没那么熟的,就会非常拘谨。


针对后者,其实只要一两句问好,如「早」「Hello」,其实就可以让关系更进一步。


例如,同事蓉蓉姐每天都面带微笑,遇上任何人,都会主动问好。


情绪具有感染力,接收到积极信号,也自然会礼貌回应,一来二往,自然留下好印象。


02   主动自我介绍


把自己的核心能力输出,可以收获他人的重视,也创造了以后沟通的可能性。


在商务场合,基本礼仪是双手递出名片,并附上一两句介绍,比如:


你好,我是XXX公司的曹将,请多多指教。


在微信上,则可以准备几句常用介绍语,创造后续连接。比如:


你好,我是XXX公司的曹将,主要负责XXX,未来如果有需要,请随时联系!


另外,如果此人确实是你特别在意的,则可以将这段介绍丰富成几段话。


例如:你好,我是曹将,用三句话来介绍一下自己:


①擅长 PPT ,著有《PPT炼成记》,销量 10 万册;

②自媒体运营,公众号「曹将」关注量 13 万,微博「曹将PPTao」关注量 14 万;

③喜欢倒腾 App ,多篇相关文章阅读量 10 万+。


03   赞美他人在意的人或物


能被我们看到的,都是他人在意的。


比如某人换了个发型,穿了一件新衣服,内心中其实都在渴望被肯定。所以,如果观察到了,给与正面反馈,会很让人欢喜。


例如,去他人家里拜访,客厅里有一张全家福,那自然可以从孩子聊起,可爱、活泼、聪明,都是打开话题的方向。


又比如,在互动时,发现对方使用的是新款 iPhone ,那就可以问「一直都想买,不知道体验到底怎么样?」——对方肯定马上滔滔不绝。


04   准备一些通用话题


这类话题的作用是:帮助我们快速打破尴尬。常用的包括:


①城市类。


比如见面的地点在广州,最近又是广交会,那就可以说「哎,广交会真的好可怕,地图上整条路都是红色」,或者「感觉最近广交会没有以前那么火爆了」。


②影视类。


比如最近比较火的电视节目、娱乐明星,聊聊剧情,扯扯周边,「你在看《创业时代》吗?」「那谁好像又整容了」。


③热点类。


比如朋友圈里大家都在转的 10 万+的文章,可以直接拿来做引子。例如「你听说了重庆公交车的那事吗?」「最近苹果发布了新款 iPad ,准备买吗?」。


05   针对交谈对象聊他的优势话题


还有一类是, 把握交谈对象的喜好,从他的优势话题入手。


这个该怎么操作呢?


有句话说得很到位:成功男人爱聊事业,普通男人爱聊老庄哲学,中年女人爱聊家庭孩子,老年女人爱聊养生,老年男人爱聊过去的辉煌,青年女人爱聊时尚,青年男人爱聊理想。


更重要的是,在不断地来往中,找准对方的喜好,为后续的互动创造更多的前提。


06   定制化的礼物或祝福


人总是更关注自己,比如看一幅合照,第一眼觉得是去找自己在哪里,至于其他人……那就随便了。


所以,在祝福和礼物上,如果能给出定制化的方案,得到的反馈肯定更加积极。


又比如,在某次培训时,鄢婉同学给每个同学画了一张卡通头像,他人自然心生喜。



07   在特殊场景下进行赞美


场景不同,大家对他人行为的感知程度也不相同。


比如,一个大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赞美时,不会觉得有什么;但如果是在他演讲结束后,有人走过来说,「谢谢老师,今天收获很多」,那感觉就不一样了。


因为前者是在其舒适的圈子里,经常收获肯定;而后者则相对陌生,内心会有一些惶恐,此时的肯定会让他更心安。


08   懂得化解尴尬


在两人的交往中,总会遇到一些尴尬的场景,让人左右为难。


这时候,就需要采用技巧来回避。


比如,当不是同事的朋友发来一份文档,问你觉得怎么样。你觉得其实并不好,但又不想打击对方。


这时候,可以考虑从某个做得比较好的细节着眼,比如「我觉得里面的视觉呈现很不错哦!」。


又比如,对方提到了一个让你觉得很无理的方案,比如花几个小时帮他做一份策划。


那么,可以借助「第三方」来规避,比如「孩子这两天都不舒服,回家后必须陪他去医院,恐怕真的没时间帮忙哎」。


再比如,对方提了一个想法,你实在是不敢苟同,那么可以说「这样挺好,但如果这么做,会不会更好?」,或者「我有个想法,不知道会不会更好?」。


总之,给对方一点台阶下,毕竟以后可能还要打交道。


09   主动将朋友介绍给他人


朋友和你一起参加饭局,跟其他人不熟。此时,如果能帮助互相破冰,可以有效增进感情。


例如之前去参加一个聚会,人群中我只认识 C 。C 非常热情地把我介绍给了其他人,当时我的心情简直就是找到了沙漠中的绿洲。


这之后,有 C 的聚会,我也一般更愿意参加。


10   点菜时询问对方的「忌口」


自己就闹过笑话。某次吃饭,自己就根据喜好点了很多菜。中途发现某个朋友一直没怎么动筷子,询问后才知道,对方不吃猪肉和海鲜。


当时就尴尬了。


所以,在此之后,每次点菜的第一步就是:询问在座有没有忌口。


11   不要只顾自己说


很多人是话匣子,一打开就停不下来。但是,沟通的要义,是让对方多说,自己少说。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先通过话题,找到对方的兴趣点。然后不断根据对方喜好,来做内容导向。


比如,当发现对方去了很多国家后,就将话题导向「在X国,吃的还习惯吗」。


而自己的身体,可以保持适当前倾,并点头肯定,保持倾听。


12   避免封闭式问题


问题有两类,一类是封闭式,例如「你喜欢 A 还是 B ?」;另一类是开放式,例如「你喜欢哪种类型的女生?」。


如果想延长交谈,开放式问题会更容易让话题持续。


13   不要什么都想着给理性的答案


这是我犯过的错。


一个女生跟男朋友分手了,问我:你觉得是不是我有什么问题?


然后,我分析了她的五个问题。


就没有然后了……


事实证明,最好的答案,肯定是一起说那男的不是……



(四) 微信沟通实践


因为现在大多数沟通都在线上,特别是在微信里,所以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微信沟通技巧。


01 加好友


微信沟通中,加好友是最有意思的环节。这背后,藏着「交换」的逻辑。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价值,才能换取他人的通过和帮助。


具体操作上,我们分步骤剖析:


1.发送申请,请注明理由,不然别人凭什么要加你


在微信加好友上,发送申请时理应更改为自己的名字,并附上一个标签。可能是:


1.共同好友型:曹将,阿文推荐的:)

2.企业职位型:XX公司-XX部门-曹将

3.特殊标签型:《PPT炼成记》作者-曹将

4.讨好谄媚型:我是XX,喜欢您刚刚的分享!


对方看到信息,自然会评价是否值得通过,做后续沟通。


2.对方通过后,请不要一开始就提要求,目的性太强会得不偿失


在加完对方好友后,一般的处理方式有两类:


第一类, 再做一次完整的自我介绍,强化自己的标签。


第二类, 其实就是上一类的简化版。例如:你好,XXX公司XXX,188-9292-1821,请惠存。你肯定很忙,不过多打扰。常联系。


3.平时建立好沟通机制,千万不要有事时就是朋友,没事时爱搭不理


人都会面临求助的情况。本质上,这就是用某样东西来换取对方的时间或资源。


如果前面两步做得到位,那就相对好办,请求帮助时,交换的内容即是:如果你在我的领域上有需求,我也会拔刀相助。


当然,如果要让这个过程更加顺滑,那就有一些套路可做参考。


第一,利用节假日发送祝福微信。


第二,借助朋友圈创造连接,比如经常点赞互动。


02 发祝福攻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