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铁血胖兵
只做优质军事内容,让你获得军事知识,充实军迷每一天,一万期的长征路。
在西方的航海文化中,舰猫(Ship's cat)可谓历史悠久,维京人早在公元8世纪就开始带猫上船一起出海,这项传统又在15-18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时代得到进一步传播,并逐渐发展为航海圈的普遍现象。
务实与迷信
在风帆时代,木质船体最怕的不只是狂风巨浪,还有老鼠。对于老鼠来说,长途航行的船只是非常理想的乐土,上面集中存放的大量粮食可供它们疯狂干饭、快速繁衍,而木质船身及绳索也正好满足了啮齿目生物需要磨牙的习性。
▲ 保存至今的“宪法”号护卫舰
这是一艘典型的木质风帆舰
可对于人来说,船上的老鼠却是不折不扣的灾星,偷吃粮食、损坏船只,还会传染各种恶性疾病,所以在那个老鼠药还没被发明出来的年代【1】,水手们要在船上养猫,一来捕鼠除害,二来作伴解闷。
随着时间推移,舰猫也逐渐从捕鼠的实用手段演变成航海文化的一部分。
▲ 纹身与舰猫都是海军传统
迷信的水手们认为猫有神奇的力量,可保护船只免受危险天气的影响,他们还将舰猫视为天气预报员,并发明了各种行为参照,
如舔舐谷物意味着冰雹、打喷嚏是要下雨,活泼好动则会有风。
最夸张的是,许多水手坚信猫会在尾巴中储存魔法能量,如果猫意外落水或被扔到船外,就会招来一场可怕的风暴使船沉没,就算船只幸存下来,船员也会遭受连续九年的厄运诅咒。
Emmmmm……胖兵寻思这些水手应该是在海上太过无聊,只好给舰猫编一些神神叨叨的东西,找点事做打发时间,顺便图个心理安慰。
▲ 赫敏号轻巡洋舰的水兵
为舰猫制作的小吊床
尽管绝大多数迷信说法都是人为杜撰的,但人们还是“歪打正着”地总结出一些客观规律,比如当猫紧张不安时,意味着可能有雷雨天气来袭,这是因为猫的内耳非常敏感,能提前感应到气压变化。
在数百年航海历史中,许多有名有姓的舰猫和它们的故事流传后世,其中最具传奇色彩也备受争议的一只就是德国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上的舰猫——“不沉的山姆”(Unsinkable Sam)
不死传奇
山姆的本名已无从考证,人们只知道这是一只黑白双色的奶牛猫,二战期间被德国水兵带上新建成的“俾斯麦”号战列舰并成为专属舰猫。
▲ 1940年服役的“俾斯麦”号战列舰
它之所以拥有“不沉”的头衔,是因为这只猫的命实在太硬了。
1941年5月,“俾斯麦”与重巡洋舰“欧根亲王”组队驶入大西洋,阻截向英国运输物资的盟军船队。在丹麦海峡海战中,“俾斯麦”非常幸运地命中了英国皇家海军“胡德”号战列舰的弹药库,使其殉爆沉没,还重创了另一艘英军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
▲ “胡德”号战列舰
损失惨重的英国海军集结四十多艘舰船进行报复,在两天后找到了正在返港的“俾斯麦”号。在此役中,英国“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出动16架“剑鱼”鱼雷机对这艘德国最大的战列舰展开攻击,其中一发鱼雷不偏不倚打中了“俾斯麦”的尾舵。
▲ “剑鱼”正在“皇家方舟”上进行起降训练
这种飞机在二战爆发后已明显过时
舵效失控的“俾斯麦”无法控制航向,开始原地兜圈。眼看英军的炮击越来越猛,本舰已无力回天,舰长恩斯特·林德曼在最后关头下令打开通海阀自沉,宁死也不让英国佬继续刷输出。
最终,舰上2200名船员只有114人幸存,那只舰猫也靠一块漂浮的甲板活了下来。
当英军的“哥萨克人”号驱逐舰检查战场时,水兵们发现了山姆,立刻将它从海上救起来。
英国人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它原来的名字,便给它取了一个新名字——奥斯卡,从此奥斯卡就留在该舰,成了英国海军的吉祥物。
这是奥斯卡第一次从沉船事件中幸存,但不是最后一次。
1941年10月24日,“哥萨克人”在执行护卫任务时被德国海军U-563号潜艇发射的鱼雷重创,只能由友舰“军团”号驱逐舰拖曳航行。
▲ “哥萨克人”号驱逐舰
翌日,严重受损的“哥萨克人”发生猛烈爆炸,当场炸死159名船员,战舰开始迅速沉没,奥斯卡则再次凭借一块漂浮的舰体碎片幸存下来,不久便被“皇家方舟”号航母救起,第三次担任舰猫。
没错,就是给予“俾斯麦”关键一击的那艘英国航母
当“军团”的舰员得知奥斯卡还没死后,纷纷开始议论奥斯卡这个名字实在透着邪,它似乎被诅咒了,于是给它起了一个绰号——“不沉的山姆”,希望能转转运。
他们的担心是对的,奥斯卡被救起还不到一个月,“皇家方舟”就被神出鬼没的德军潜艇击沉,奥斯卡仍旧凭借自己的好运气幸免遇难,当“闪电”号驱逐舰救援幸存者时,发现奥斯卡正安然无恙地趴在一块发电机零件上,只是看起来“非常愤怒。”
▲ 倾覆中的“皇家方舟”
右舷是正在转移船员的”军团“号驱逐舰
英国海军已经被这只猫吓到了,这哪是吉祥物,明明是灾星啊!甭管哪艘舰、什么船型,只要奥斯卡一登船保准被击沉,“闪电”的船员甚至不敢给它安排舰猫的“名分”,可这丝毫不影响奥斯卡的“灾星之旅。”
1943年3月12日,“闪电”在地中海护卫补给船时被德军鱼雷艇击沉,包括舰长在内的180名水兵幸存,奥斯卡也第四次向死神比了中指。
▲ “闪电”号驱逐舰
最终,这只多难不死的舰猫被送到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水手之家俱乐部养老,直到1955年去世。在此期间,从海军退役的肖像画家乔治娜·肖·贝克为它创作了一副名为《山姆》的肖像画,现存于英国格林威治国家海洋博物馆。
▲ 肖·贝克创作的《山姆》
奥斯卡这一生三次担任舰猫,蹲沉英德两国的战列舰、航空母舰、驱逐舰共四艘,其中“俾斯麦”号还是德国海军史上最大、最强的主力舰,以至后世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只猫。
莫非真应了中国民间的迷信说法:“命太硬了克亲友?”
进入新时代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现代军舰已不再使用木头造船,食品有专门的贮存容器,卫生条件也大大改善,应该不用再担心老鼠搞破坏了吧?
的确,现代军舰是钢铁与火焰的产物,但老鼠还是以前的老鼠,仍会携带各种传染病,所以直到二战结束多年后,各国依然保留了饲养舰猫的传统。
▲ 俄罗斯潜艇上的舰猫
但是随着战舰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种精密仪器与电气设备越来越多,舰猫反而成了破坏力更强的潜在威胁,谁知道它会钻到哪个空隙里,万一抓挠啃坏光纤电缆啥的,引发设备故障怎么办?
在制冷和消杀设备普及后,军舰上就很少有老鼠了,即便偶有一些漏网之鱼也会因为没有足够食物而无法繁衍,当年的鼠患已不足为惧,所以英国海军在1975年后就不再饲养舰猫,美军也基本停止了这一传统。
▲ 美国“游骑兵”号航母的舰载机飞行员
正在与舰猫玩耍,照片摄于1944年
不过也有例外,俄罗斯海军直到今天还保留着舰猫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