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米拍
米拍,就做新青年,就要玩摄影! 不要墨守成规,不要千篇一律,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米拍

罗伯特·弗兰克: In America丨团购只有15本

米拍  · 公众号  · 摄影  · 2017-08-13 13:0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罗伯特·弗兰克的《In America》是他1955~1956年在美国所拍摄的作品,和他的《美国人》同一时期。大开本,超低价,大师的经典之作,你不得不心动。



“如果只允许我评论一个摄影人,那他一定是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如果要评论一大帮摄影人,那第一个要评论的,一定还是弗兰克。因为,懂得了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的人,不一定能懂弗兰克;而懂了弗兰克的人,一定懂得布列松。”

——王子怡



罗伯特·弗兰克 ,美国摄影师和纪录片导演,他被称为美国现代摄影“教父”。


1924年出生在瑞士苏黎世的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里,他从16岁起就已经步入瑞士的摄影界,接受过严格的摄影专业训练,并且成为瑞士公认的具有才华的青年摄影家。


Parade, Hoboken, New Jersey, 1955-56


Cocktail Party, New York City, 1955-56


1947年, 弗兰克 来到美国纽约寻求更广阔自由的发展机会,在纽约做杂志摄影师。慢慢结识了一些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摄影师和策展人,包括安德烈•科特兹(André Kertész)、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和爱德华•斯泰肯(Edward Steichen)。



City Fathers, Hoboken, New Jersey, 1955



Men Drinking Aboard the Congressional Limited, 1955


而他的摄影之路并没有从此一帆风顺。在1953年左右,弗兰克遇到了一件非常受挫的事:他的照片无法在杂志上广泛刊登,比如《生活》杂志就经常拒绝刊登他的作品。同时,申请加入马格南图片社也被惨痛拒绝。



Movie Premier, Hollywood, 1955


Charity Ball, New York City, 1955-56


于是,他返回瑞士,不过短暂停留后又回到了美国。这一次他暗自对自己说:这是我最后一次回到纽约,势必努力让自己的个人事业达到顶峰。


Rodeo, New York City, 1955


Assembly Line, Detroit, 1955


1955年,他在Walker Evans的帮助下,得到了一个基金会的资助,去游历全美拍摄美国的方方面面。他去过的地方包括:底特律,Savannah,迈阿密,St. Petersburg,新奥尔良,休士顿,洛杉矶,内华达,盐湖城,蒙大拿,怀俄明,内布拉斯加,爱奥瓦到芝加哥……总共走了超过1万英里,拍摄了28000多张照片。


New York City, 1955-56


Elevator, Miami Beach, 1955


弗兰克曾表示,单个照片并没太多意思,应该以一个项目来进行,而所有图像是一个整体,并且将以书的形式来呈现。他试图摆脱当时正盛行的、把单张照片拍得完美的 “如实摄影”(straight photography) 。事实证明,他成功了。


Rooming House, Bunker Hill, Los Angeles, 1955-56


Political Rally, Chicago, 1956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自我感觉很好。它已经赢得二战,走向富裕,而杂志和电视节目都在推广美国式生活。爱国、乐观、郊区生活成为当时的标准生活方式 —— 必须坚信美国梦的神话。罗伯特·弗兰克,这个矮小的欧洲犹太人带着他的35-mm相机,开着一辆福特双门轿车,随走随拍,见证了那个时代的美国。


Ranch Market, Hollywood, 1955-56



Bootblack at Work Aboard the Congressional Limited, 1955


弗兰克的照片的主题本身并不令人震惊:心事重重的通勤者、政治选举、店员与顾客、塑料快餐盒、汽车的装饰性尾翼、自动点唱机、汽车旅馆、摩托车、和其他一切;但它们一起组成了那个时代的一个连贯肖像。




他的《美国人》一出,轰动整个摄影界,有别于其他任何摄影师, 影调、焦点、构图等似乎都在有意与人们习以为常的习惯作对。


弗兰克的《美国人》成为了处于拜金热潮与冷战恐惧下的美国人的焦虑、不安、冷漠、疏离的最好图像。评判家们称弗兰克是天才,称《美国人》是静止的电影。


汽车

电视机


当弗兰克的天赋被认可时,他却把摄影放下了,他不想重复自己。弗兰克撂下一句话: 我已无须再用摄影证明我的才能了”,就转头拍电影去了。



我们都知道布列松的“ 决定性瞬间 ”,但弗兰克的“ 非决定性瞬间 ”更是另一种视觉方式。弗兰克用自己“主观性”的作品激发着读者去发现,去思考,让我们得以重新认识了世界,也重新认识了都市中的自己。



“在照片里,有一样东西一定要包含,那就是瞬间的人性,这类摄影是写实主义派,但是光是写实还不够,还必须有视觉,这两样东西结合在一起,可以完成一张好照片。心灵的议题从哪里开始,物质的议题从哪里结束,要去描述这个微妙的分界线很困难。”

——罗伯特·弗兰克



这本《Robert Frank: In America》是弗兰克风格的完全体现,是他系列作品里面的经典之作。弗兰克曾说:“布列松是‘伪大师’,我的瞬间比他的更好!”,在这本书里你也许能找到答案。


画册内页展示:



说了这么多,划重点啦:大师的经典之作《In America》依然全网最低价,馆长吐血团购,只要 299 包邮带回家。只想说,只有15本,犹豫一秒就没了。


译名:罗伯特·弗兰克:在美国

出 版 社:Steidl Verlag

尺寸:235mm*248mm*25mm

语 言:英文

页码:196页

装 帧:精装




重要广播:

馆长建了一个米拍图书交流群,会不定期团购优质画册,有些稀缺的优秀画册可能在这个群里就已经卖完了,欢迎各位喜欢摄影、爱好收藏画册的朋友加入。如直接扫码无法入群,请添加馆长微信:mepaibook,馆长拉你入群。



-END-



推荐一个专业的摄影图书公众号: 米拍图书

这里有你想要的所有摄影类书籍

亲笔签名丨大师画册丨国外原版丨米拍出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