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气象爱好者
气象小知识,气象小科普,台风全程追踪。新浪微博:中国气象爱好者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气象爱好者

中国的24节气,终于打败了韩国的节操

中国气象爱好者  · 公众号  · 科学  · 2016-12-03 21:58

正文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可点击右上角的 …,分享这篇文章


11月30日,联合国管“非遗”的委员会通过决议,把我们中国的“24节气”纳入世界“非遗”名录。

《人民日报》的报道


消息传来,举国沸腾,连吃货群众都表示这次终于打败了韩国。

当然也有人说,24节气是老一套,是过时的东西,不科学,没价值。

真的吗?当然不是!作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4节气是一套宝贝,它的基础是科学。要不然你告诉我,为什么春分和秋分时,正好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为什么晨昏线正好连接南极和北极?


秋分这天,黑夜的笔毫在南北极点之间拉出经线的形状,从东向西奔跑。这天过后,北半球的时间太平上,黑夜越来越重,阳光越来越轻,直到冬至。图为2015年9月23号,秋分当天


有证据表明,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我们的老祖宗就敏锐的感觉到,每天的太阳不一样高。所以他们搞了个血压计一样的仪器测量太阳高度,叫圭表。


就这么测了好多年,老祖宗们突然有一天醒悟:这太阳每天有多高,是有规律的;太阳到一定高度,总会有一些天气大新闻发生;这些天气大新闻发生的时候,庄稼长的就不一样了,该干活了……

就这样,老祖宗们成功地把天文学、天气学、物候、农业无缝对接,组成了一套词库,告诉大家,每年什么时候太阳会有多高,这时候天气会怎么样,庄稼会怎么长,该干什么农活……这就是24节气。西汉的皇族、淮南王刘安组织编写的《淮南子》中,第一次系统阐述了24节气,把它放在了天文篇。


24节气中的每个节气,都有优雅的叫法、美腻的画面感和令人向往的意境,引无数文人骚客作诗赋词,泼墨挥毫,搞成了一个文化宝库。随便举个节气清明,后面你一定会想到“雨纷纷”。


摘自人民日报微博


现在我们知道,24节气和地球怎么绕太阳转严格对应。如果把地球绕太阳转的轨道看成一个圆,24节气正好把这个圆24等分,每个节气之间差15度。


摘自东方网

所以说,24节气的出发点,是如假包换的科学,是天文学,是太阳,所以它和阳历的日期能对上,和农历反而对不上,因为农历是阴阳历。所以,说它是“农历24节气”,这是错误的。

我们也可以看到,定24节气的时候,我们国家的经济和人口中心在中原,在黄河流域,重点是河南山东和陕西关中地区,农业是绝对的重点,当时还没有长三角和珠三角什么事。


西汉人口密度地图,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现在我国领土大了,经济复杂了,人的需求更多了,24节气在很多地方也就不适用了。譬如说今年立冬的时候(11月7号),广州连秋天都没进,还是夏天。马上就要到来的大雪节气(12月7号),除了新疆和东北,我国其余地方都不会下雪。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大雪节气这天(12月7日),全国降水稀少,而且除了东北之外几乎全国气温偏高


现在科技发达了,我们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查到精确到秒的太阳高度、天气情况和天气预报,在天文学上,在天气学上,24节气确实过于简单了。但它的原理仍然是正确的,它是科学,更是历史和文化。它是我们祖先智力和创造力的体现,是古代中华文明高度的体现,它应该有永恒的价值。不管韩国人怎么作,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珍惜和爱护,恐怕还是我们比不了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向韩国人学习。

韩国版的24节气

最后,让我们大声念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天气提醒:东北即将遭遇剧烈降温,相关分析在二条文章中发出。


如何调戏小编、联系小编、问小编问题



1、自动查询天气:我们和中国天气网合作,提供回复城市名查询功能,目前提具体到地级市和县。譬如要查询赤峰天气,请在文本框中输入“赤峰”,点击发送即可;亦可输入“赤峰天气”。

2、合作、约稿、授权:由于微信后台的收件箱已被自动查询天气的消息淹没,小编来不及查看,若有合作、约稿方面的需求,可通过“留言”功能或新浪微博的私信功能和小编取得联系,感谢各位的支持和配合。

3、关注我的分答,扫码提问。



中国气象爱好者,有理有趣有温度、有料有货有逼格

本号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关注请加微信号:qxahz-tybbs或长按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