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7倍!刘忠范院士团队,新方法制备大尺寸石墨烯!
随着石墨烯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何高效、可控地在非金属基板上制备高质量的石墨烯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团队提出了一种创新的“预熔基板促进选择性刻蚀”(PSE)策略,这一策略的核心是在石墨烯生长过程中引入预熔化的基板和二氧化碳(CO₂)刻蚀剂,通过二者的协同作用,选择性地去除基板附近的过量成核点,从而显著减少石墨烯的成核密度,并促进大尺寸石墨烯晶粒的生长。研究人员利用制备的石墨烯制作了石墨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GGFF)。与传统方法制备的石墨烯相比,GGFF在电导率和工作寿命方面都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工作寿命提高了7倍。
来源:Carbontech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mi.4c20313
转换合金型阳极 Sn2P2O7 具有理论容量高、成本低和无毒等优点,是钠离子电容器 (SIC) 的理想候选材料,但它存在导电性差和体积膨胀大的问题。本文,山东理工大学 Peng Fu、 Mei Ma在《J. Mater. Chem. A》期刊发表论文,研究提出了一种温和的自组装策略,将还原氧化石墨烯(rGO)限定的 Sn2P2O7 用作钠存储的阳极,从而在0.1Ag-1的条件下获得了 433.3 mA hg-1的惊人比容量,并在10Ag-1 的高电流密度条件下获得了 185.7 mA hg-1 的卓越速率能力。
来源:材料分析与应用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9/D4TA08656B
中科院Takehisa Maekawa和名古屋大学Kenichiro Itami合作报告了在单一钯催化剂的催化下,通过一锅多环化序列,从现成的碘代联芳和二芳基乙炔衍生物中高效合成功能化小纳米石墨烯的过程。这种方法可以制备出带有各种极性官能团(如羟基、氨基和吡啶氮原子)的小型纳米石墨烯,而这些官能团在其他方法中很难掺入其中。这些官能团为进一步衍生提供了宝贵的帮助,从而可以调节小纳米石墨烯的溶解性、光电特性以及光致变色和气致变色行为。
来源:CBG资讯
原文链接: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5/sc/d4sc07995g
使用 AgI 功能化石墨烯制造的高灵敏度、响应性和选择性碘气体传感器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Yu Han,中国医科大学Jun Tao等人设计并制备了一种三组分传感材料,包括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作为底物、碘化银(AgI)颗粒作为活性位点和聚苯乙烯磺酸盐作为添加剂。AgI颗粒能够实现I2分子的可逆吸附和转化为多碘化物,从而引起rGO中电荷密度的显著变化。这种机制有助于实现卓越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超快的响应和恢复时间以及室温操作;利用这种材料制造的多功能传感器原型实现了最快的报告响应/恢复时间(动态模式下为22/22秒,静态模式下为4.2/11秒)和25 ppb的检测限,超过了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和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NIOSH)设定的标准,同时优于商用I2气体传感器。
来源:奇物论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6621-3
瞬态脉冲放电制备石墨烯气凝胶,支持促进二氧化碳电还原的不对称铜簇催化剂!
研究展示了一种利用瞬时脉冲放电法构建非对称纳米铜簇催化剂的方法。通过强脉冲电流和高温,氯化铜分解产生的铜原子被吸附到石墨烯气凝胶上,形成了具有不对称原子和电子结构的催化剂。在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中,这种不对称结构和丰富的活性位点提高了乙醇的选择性和活性。与可逆氢电极相比,在-1.1V电压下,乙醇的法拉第效率达到了75.3%,而多碳产物的法拉第效率达到了90.5%。此外,纳米铜簇和石墨烯气凝胶载体之间的强相互作用赋予催化剂显著的长期稳定性。
来源:学研云课堂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6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