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浪潮工作室
给你另一种看世界的角度和态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航务周刊  ·  天津港“星闪”来了! ·  18 小时前  
中国航务周刊  ·  马士基调整中东至欧洲航线 ·  18 小时前  
中国航务周刊  ·  HMM公布2024年业绩,净利大涨290%! ·  18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浪潮工作室

听劝,绝对别带父母一起旅游

浪潮工作室  · 公众号  ·  · 2024-06-11 18:10

正文


实话实说,有多少人端午假期最后悔的事,是决定带父母出门旅游?


真不是夸张,在社交媒体上搜索“带父母旅游”,仿佛进入奇葩家庭故事分享会。


“带全家出门旅游,做攻略三天,玩了三小时就回家了”、“进饭店,我妈说你进去吃吧,我站门口等着”、“吃的说不好吃,玩的说不好玩,看的风景说不好看”。


幻想中是母慈子孝,实际上是鸡飞狗跳。好不容易盼来的小长假,能从工位上解放几天,没想到带父母旅游会比上班伺候甲方还折磨人。


问天问大地,带爸妈旅行,为啥这么难啊?



崩溃,在到达前就埋下了伏笔



虽然大家通常都认为,好不容易出门旅游一趟,就是为了缓解一下平日里上班上学的压力,但实际上, 旅游本身反而就是一件潜伏着无数压力源的“不定时炸弹”。


两名美国学者通过调查总结出来了一个度假压力模型,将旅游中的压力源归纳为出行前压力源、出行途中压力源,和目的地压力源三种类型[1]。


是的,一趟旅游需要面对的压力,往往从出发前就开始了,而和父母出游,更是如此。


很简单,有多少人是兴致满满地提议带父母来一次家庭旅游,但还没迈出家门,热情已经被浇灭了一半。


去哪儿玩,就是摆在面前的第一道难题。一项中国台湾地区的研究发现,40岁以上的受访者更容易接受较短的旅游时间,偏好距离更近的目的地[2]。


父母偏好邻近且热闹的古村古镇游,对长途旅行兴趣不浓 / 图虫创意


年轻人心中的小长假出游备选地是新疆大草原、三亚湾海滩,甚至日韩新马泰,就想趁着假期飞远点,看看不一样的风景;而你的父母给出的目的地清单,则很可能是邻近市县的某个不知名风景区、古村古镇。


好不容易成功说服他们出趟远门,一家人在行程安排上又面临着巨大差异。


一项研究对中国游客跟团出境游的偏好进行了调查, 发现年龄对时间安排偏好有显著影响。 青年组(18~35岁)和中年组(35~55岁),均偏好自由时间较多的时间安排,而老年组(≥55岁)则偏好景点较多但自由时间较少的紧凑行程安排[3]。


悠闲度假不是老年人青睐的旅游风格,他们希望享受高效且充实的旅行体验 / 图虫创意


爸妈的行程安排一向秉持着“来都来了”的指导原则,讲究在短时间玩遍多个景点的性价比。至于年轻人渴望的度假休闲、放松解压,平日里退休在家的他们表示真的不能理解。


在一项针对杭州50岁以上老人的调查中,放松度假,就被受访者列为了最不重要的旅游动机之一[4]。


当你这个家庭旅游项目经理,前期抓耳挠腮地协调好了各方需求,以为一切已经大功告成。可到了出行这一天,才终于明白再疏密的计划,落地时也总避免不了意外的发生,尤其是和爸妈一起。


城际出行时,天气、交通方式、出行时间上的一个不如意,都可能给人带来恐慌,降低人的幸福感,尤其是对于60岁以上的人群而言[5]。


庞大的的高铁站可能给携带大件行李的旅客带来诸多不便 / 图虫创意


其中,影响恐慌和焦虑最重要的因素是交通方式。


在飞机、火车、高铁三种城际交通方式中,坐高铁出行与负面情绪最为相关[5]。研究者分析,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各大城市的高铁站实在太大了,从安检处到检票区的路途漫漫,令人烦躁[5]。假如你的爸妈热衷于在包里装满来自家乡的瓜果零食,你可能会更加地感同身受。


带父母跨时区长途飞行,则更是头铁行为。 经历过长途飞行,连运动员的卧床时间、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睡眠质量都会显著降低,上床睡觉时的疲劳感显著增加[6],更别提上了年纪的父母了。


“哎呦,出去玩一趟真费劲,还不如躺家里呢。”在高铁上听着爸妈的抱怨,你沉默望向窗外,只恨这趟旅程不能在此刻撤回。


毕竟,来都来了。



玩不到一起,矛盾一触即发



到达目的地,这趟挑战亲子关系的旅程,才真正拉开帷幕。


平日里被996折磨的年轻人好不容易有个小长假,梦想中的旅游方式,当然是酒店睡到自然醒,悠哉佛系逛景点。


然而,旅行第二天,酒店窗帘被“唰”地一下拉开,爸妈的大嗓门和刺眼的阳光一起击碎了你的幻想: “都七点了,该出发了! ”、“你来旅游还是来睡觉的?


听完你真的胸膛也腾起了一股浊气,但说真的,爸妈也不是故意的。步入老年,他们睡不着,醒得早,比起在酒店辗转反侧,当然更想早点出发。


五十岁后,人的睡眠结构会发生一系列明显的变化,不仅就寝和起床时间大幅提前,整体的睡眠持续时间也会减短[7]。


老年人习惯早起,睡眠较少,旅行时也不例外 / 图虫创意


七点钟把你叫起来的爸妈,很可能大清早五、六点就醒了。或许看着熟睡的你和窗外刚微微亮的天,他们也想再多睡一会儿,但很可惜,对于他们来说,再次入睡是困难的。年轻人被吵醒后仍然可以倒头就睡,但老年人的入睡潜伏期可比年轻人要来得长[7]。


一大早睡眼惺忪出门的年轻人,到了中午吃饭时间,又得受气。


不知怎么的,一出门,家乡就成了爸妈口中的“白月光”。年轻人出门旅行想要尝尝当地的特色食物,却常常被父母一口回绝,大老远出趟国也总是盯着中餐馆吃。


就算勉强尝试,也会扫兴地点评一句:“不如家里的炒面”、“大老远跑来吃这个,还不如我在家做的”。


无论身处何地,老人们为减少麻烦,会优先选择熟悉而亲切的家乡味道 / 图虫创意


但说真的,中老年人确实是没年轻人那么“能吃”了。


一项针对8850名中国成年人的调查研究显示,中年组(41岁-60岁)和老年组(60岁以上)的多样化饮食偏好均低于青年组(18-40岁)[8]。


年龄渐长,多多少少有些口腔缺陷的他们,对于新奇、未知的食物更加警惕[9]。与其尝试各种可能带来不适的食物,不如吃自己习惯的食物来得安心。


作息饮食,都可以将就,最令年轻人崩溃的是,父母出发前口口声声:“啥都行”、“都听你的”,出发后却表演翻脸不认账:哪儿都不合意,哪儿都挑得出刺。


吃高级餐厅“乱花钱”、“太坑人”,吃街边小吃“不卫生”、“你自己吃”;一边嫌景区门票太贵,“你们进去吧,我在门口等就行”,一边好几百的景区劣质纪念品说买就买,让人眼前一黑。



尽孝之旅,更不快乐的真是你



都说旅游是面照妖镜,平日里相处甚好的朋友,一趟旅途过后,关系也可能急转直下到恨不得拉黑的程度。到了旅游这个充满压力源的情境[1],过往亲子关系中潜藏的代际矛盾一一冒出,更是容易让人感到崩溃。


你以为自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成年人了,但在爸妈眼里,你依旧是个需要教育和管理的小屁孩。一项针对590名美国大学生父母的调查显示,仅有不到20%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约七成的父母认为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是小孩[10]。


这意味着父母依然会利用权威干涉子女的决定。 而当权威超出已经具有一定独立意识的孩子的意愿时,往往会导致不良的亲子关系质量[11]。可以想见,在旅游这种常常需要做决定的情境中,父母的权威干涉和亲子间的冲突,只会比平日里来得更多。


年轻人与父母出游时,他们做攻略、当导游、当司机等,扮演多重角色 / 图虫创意


平日里大家都在外上学上班,天高皇帝远的,不常接触联络便从源头上大大降低了与爹妈发生冲突的概率。 冷不丁一家人需要在旅途中朝夕相处数天,还时常面临做决定的情况,自然使得亲子关系危机四伏。


即使你已经是个自给自足的成年人,冲突状况也不一定因此好转。一项针对612名香港父母的研究发现,成年子女的年龄更大,代际冲突的程度反而更高。学者认为子女年龄越大,与父母间的接触频率越低,代际差异越大,因而导致了更多的冲突根源[12]。


或许在和父母相处上,真的不得不相信“距离产生美”。


和父母出游之所以如此痛苦,除了种种难以克服的代际差异之外,还因为成年子女在旅游中必须同时扮演“孩子”和“游客”的角色,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双重角色之间的冲突[13]。


和父母出游,说白了,更多的是一场尽孝之旅。 在家庭旅游活动中,一种“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相互型孝道影响着子女的旅游决策行为,使子女在决策时往往会以父母旅游需求为前提[14]。中国的子女,尤其是。


发表在国际顶尖旅游学术期刊《旅游管理》的一项研究,通过分析旅游网站上发布的帖子,总结出来中国成年子女带父母出游的动机包括父母导向、家庭导向和自我导向的三类动机[15]。


旅行中的意见不合致亲子矛盾,双方身心俱疲,影响旅游体验和再游意愿 / 图虫创意


尽管发布帖子的子女很少表达单一的动机,但家庭团聚和增进关系是更主要的动机。 当父母导向的动机和自我导向的动机在旅行中发生冲突时,自我导向的动机更可能会服从于父母的需求和愿望[15]。


所以,带父母旅游要想做到不破坏家庭关系,最好还是从一开始在认知上,就把它当作一项“工作”。作为子女“乙方”,满足父母“甲方”的需求,维持好双方的关系,就是你这趟旅程的主线任务。


但话说回来,明明是好不容易放假出来玩,怎么又陷入了悲催的打工循环?


没办法,或许唯一的解法,是出钱给爸妈报个靠谱的旅游团。带爸妈旅游这份苦,吃过一次就够了!


图片编辑 | 张倩
审核编辑 | 丛青
内容编辑 | 林夕



身为打工人,每天都需要面对的哲学三问,不是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而是——早上吃啥?中午吃啥?晚上吃啥?


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但一到饭点,就算把公司附近的餐厅翻了个遍,把外卖软件划了个底朝天,打工人还是不知道该吃什么好。


基于此,网易数读发起了问卷调研,试图寻找打工人心目中的快餐顶流。全民打工人们,究 竟哪家快餐品牌能夺得 C 位、顶流出道, 取决于你的投票!



为感谢读者朋友们抽出精力填写问卷,在问卷停止回收后,我们将抽取 5 位读者, 每人奖励 100 元吃顿好快餐。


请在问卷开头填写您的联系邮箱,中奖名单将在问卷停止回收后,和问卷结果推文在「网易数读」的公众号进行发布。


名单公布后,我们会通过邮件联系获奖的朋友,请注意查阅。




网易文创浪潮工作室招聘


[1]Zehrer, A. and Crotts, J.C. (2012), "Vacation stress: the development of a vacation stress model among US vacation travelers", Tourism Review, Vol. 67 No. 3, pp. 41-55.

[2]Tsaur, S. H., & Wu, D. H. (2005). The Use of Stated Preference Model in Travel Itinerary Choice Behavior. 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 18(4), 37–48.

[3]Chunxiao (Spring) Li, Scott McCabe, Xiang (Robert) Li,.(2017).Digging deeper into decision-making of Chinese long-haul outbound tourists: A two-stage preference-estimation approach,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 Management,Vol. 6, No. 3, pp. 267-275.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