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条新闻“朋友圈被领导点赞成认定加班证据”引发了广泛关注。
据报道,员工小杨在休息日推广公司产品,发朋友圈后获得领导点赞,后该员工被公司解雇,小杨以微信朋友圈加班老板点赞为由,证明自己之前存在加班,主张公司支付加班费获法院支持。
一起纠纷之所以引起广泛讨论,原因很简单,不少打工人苦于工作没有“离线权”已久:
领导信息,随时要回复;
24小时不敢关机,随时接工作任务;
下班回到家还得参加各种线上会议;
……
离线权”通常指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之外,可断开数字工具而免于从事与工作相关的活动或通信的权利。
欧盟于2021年通过的《离线权指令建议文本》就对“离线权”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在工作时间之外,不直接或间接通过数字工具从事与工作相关的活动或通信。
从前微信时代在场的办公,到后微信时代离场的加班,微信在悄然间扩大了我们工作的范畴。
此前,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91%的人会在工作中使用微信,完全不用的比例仅为9%。腾讯企业智库的一份微信用户报告也提到60%的微信用户关系链,已经由过去的亲朋好友强关系,逐渐向工作场景中的弱关系转化。
每一天的工作,都由微信群里领导的发话开始,而工作的结束,却被微信无限拉长。
网友@阿莫曾经历过一件特别离谱的事情,据她讲述,上家公司的团队负责人晚上10点半多在工作微信群里发言说,要求10分钟内上报当月营业额,不发就辞退。已入睡未及时回复的她第二天上班被通知要被辞退,且没有赔偿。愤怒之下,@阿莫走上了仲裁之路。
实际上,这种事情并非个例。
在当今数字互联的时代,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为了保障员工休息的权利,避免“永远在线””的文化,很多国家都推出了“离线权”,旨在保障员工在非工作时间忽略工作相关邮件和信息的权利。
澳大利亚正式出台“离线权”,非小企业雇主(即员工数在15人及以上)的员工有权拒绝在非工作时间监控、阅读或回复联系信息,除非这样做不合理。对于小企业雇主及其员工,“断开连接权”的相关条款将于2025年8月26日起实施。
在法国,“离线权”自2017年便开始实施,要求员工数为50人以上的公司协商条款,允许员工在常规工作时间之外忽略与工作相关的通讯。
比利时也实施了“离线权”,主要适用于员工数为20人及以上的较大型企业,要求雇主就何时可以联系员工制定明确的指导原则。
此外,很多国家正在出台或修订立法,加强这项权利。
如在毛里求斯,2024年7月18日提交的《2024年财政(杂项规定)法案》中建议规定员工有权在非工作时间(即周六下午1点至周一上午6点,以及工作日晚上10点至次日上午6点)断开与工作有关的通信。
除了法律规定,不少国际大企业也正视到“离线权”的重要性,比如大众汽车规定下班后关闭公司的电邮服务器,奔驰则允许员工删除在假日收到的电子邮件。
虽然有行为准则和成熟的立法,但真正执行之际,雇主也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
某互联网企业的领导王先生表示:“我们的工作性质特殊,有时候一些产品或者网络系统出现故障,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紧急处理,因此很难说下班了就完全不看消息。”
具有10多年人力资源工作经验的李女士表示,为了弥补员工加班的辛苦,有时候会补偿加班费,但实际操作中,雇主也有难处,比如员工声称线上加班,但公司无法掌握实际工作情况,难以监管和衡量,因此不太容易实施。
澳大利亚当地商业团体就表达了对新法的疑虑:政府并未就这些改变征求企业的意见。同时,也认为新法在执行时存在模糊地带,比如如何界定“合理”的工作请求。
来源:
[1]世界经理人:“上班不能看手机,下班不能关手机”:你的工作有“掉线权”吗?
[2]第一财经:这一国颁布新法!打工人被赋予“离线权”,下班后雇主“摇人”或最高被罚45万!
[3]法制日报:专家:引入离线权减少“隐形加班”保障数字时代劳动者休息权
[4]谷歌:下班勿扰,各国有关“离线权”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