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10分钟
不空不松,从严以终。测试狗(www.ceshigo.com)官方订阅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本地宝  ·  北京居住证续签攻略来啦! ·  3 天前  
北京本地宝  ·  北京限行规定汇总! ·  2 天前  
最爱大北京  ·  2月9日 | 京城事儿全知道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学10分钟

动真格!27名院士候选人,被处理

科学10分钟  · 公众号  ·  · 2025-02-12 15:00

正文

近日,中国科学院官网发布 《一图读懂:中国科学院2025年度工作会议报告》 。其中在“重点工作安排”部分提到:全面落实深化院士制度改革各项任务,认真做好院士增选工作。这意味着,院士制度改革工作将进一步推进。

为解决 学术造假、评审专家被“打招呼” 等顽瘴痼疾,近年来,院士制度从严把遴选流程到建立退出制度,再到学风作风监督等多方面改革。

一年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曾发文透露,在候选人公示阶段 取消存在违规问题的5名候选人 资格,在院士大会期间处置 涉及22名有效候选人 的突发重大举报线索,保障院士增选风清气正。

图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利剑已出鞘,当“严选”成为院士制度改革的关键词,院士称号回归荣誉性、学术性,指日可待。




最具“颠覆性”的一轮改革

以1955年中国科学院设立学部为标志,我国的院士制度已走过70年历程,近十年内,院士制度历经 2014年和2023年两次关键改革。

2014年的改革中, 饱受诟病的“单位推荐”和“归口部门推荐”退出提名渠道,且处级以上官员不得候选院士,同时增加了“终选”机制。 在此基础上,2023年的院士制度改革全面深入,涉及增选的各个环节。

根据两院章程,院士增选实行推荐制,过去 每位院士手握三个推荐名额 ,而新一轮改革中, 院士手中的“推荐票”降为一票 ,通过限制名额,院士在推荐候选人时将更慎重,提名的含金量得以提高,避免了“凑数”现象。

最核心的评选环节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以往,学部和院士内部评审为主导,2023年首次引入外部同行评价机制, 在召开院士大会前,以一定比例随机抽取不同学科的外部同行专家,在有效候选人名单中进行评选。

据悉,两院都建立了外部专家数据库,未参评的长江学者、杰青等更广的学术专家群体被纳入其中。打破了“院士评院士”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评审的客观性,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院士的权利,增选靠“打招呼、找关系”行不通了。

与之前相比,两院院士增选的领域学科导向也更加明确,院士增选名额从只分配到学部,到名 额直接落到具体学科方向上 ,向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等倾斜。

如《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指南》中给出了详细的名额分配方案,且每个学部都为包括化学生物学和重大药物创制、地球系统建模及人工智能、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数理基础、医工融合等在内的 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留出一个名额。

图源:中国科学院官网

作为改革后的首次增选工作,2023年的增选结果上可以窥见改革的初步成效。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计划名额79名,实际当选5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计划名额不超过90名,实际当选74人, 计划名额与当选人数缺口是2009年以来历次增选中最大的一次。

独自评审、独立投票、成立评审监督小组、实行推荐回避制度、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不再单列增选院士……在新制度下,两院院士评选之严格,由此可见一斑。




打破只进不出

完善院士退出机制,打破“院士头衔终身制”,也是改革中的核心课题。

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 首次提出 “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到2014年在原来“撤销院士称号”相关规定的基础上, 增加“院士劝退”制度; 再到2023年两院章程进一步明确,当院士有违反科学道德、品行不端等损害院士群体和学部声誉的行为,且情节严重或特别严重的, 应撤销其院士称号。

一系列措施是打破学术荣誉“铁饭碗”,让学术回归本质的有力行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6名院士被撤销院士称号。

此外,附着在“院士”这一荣誉称号上的杂质,也在一层层地被剥除。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规定“每名 未退休院士受聘的院士工作站不超过1个 、退休院士不超过3个,院士在每个工作站全职工作时间每年不少于3个月”,“兼职要与本人研究专业相关,杜绝无实质性工作内容的各种兼职和挂名”。

在2023年新当选院士学习教育暨颁证仪式上,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寄语,绝不能让院士称号承载过多非学术的、功利的东西,绝不能让院士头衔与物质利益挂钩。 要杜绝院士称号滥用,规范自身兼职,杜绝“双聘院士”,杜绝以“院士”冠名非学术活动场所。

除了严把出口,在候选人阶段保持队伍纯洁性同样重要。2023年院士增选中, 首次明文禁止说情打招呼,违规者将永久取消其参选资格。

两弹一星、杂交水稻……无论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科技突破,还是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两院院士展现出的专业与风骨,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记。院士制度改革不仅对将要迈入院士殿堂的科研工作者提出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更高要求,也为院士制度的发展持续注入新的活力,让学术回归学术,使院士标杆更加挺立!

·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致力于分享最新科研资讯,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学习,所有转载内容,均不代表【科学10分钟】赞同其观点,不能完全保证其真实性。如若本公众号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科学10分钟】小编:19113530170,我们将立即予以删除,谢谢。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