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建筑师的非建筑
感动你的,必先是感动我的。中国设计/艺术/视觉媒体领航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泽连斯基试图“收买”斯总理 ·  昨天  
参考消息  ·  快讯:基辅传出密集爆炸声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高清大图|习近平抵达澳门受到热烈欢迎 ·  4 天前  
参考消息  ·  日本“一箭五星”,失败了 ·  4 天前  
参考消息  ·  泽连斯基:不需要欧尔班,需要特朗普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建筑师的非建筑

这个“疯子”劝学生去死,被90岁老人怒扇耳光,却把40个残疾人教成作家学霸

建筑师的非建筑  · 公众号  ·  · 2017-09-24 17:00

正文

来自:艺非凡(微信号:efifan)

本文已获得授权


“你死没死?”

“你到底死不死?”

“你挺烦人的。”

……


疯子


开头说话的人名叫张大诺,

近一个月来的每天清晨,

他打电话给一个女孩儿,

什么不多说,开口就问“死没死”。

听的人都很好奇,到底什么仇什么怨,

才能让一个大男人每天这样诅咒别人?

而这个女孩居然还叫他老师!



张大诺戴一副无框小眼镜儿,

看起来斯文模样。

人前,不少人会恭敬地叫一句“张老师”,

但更多的,却背后称他“疯子”。

因为他有一个自认为很牛逼,

旁人觉得很傻逼的梦想:

他要凭一己之力,

将一群连标点符号都不会,

且生活不能自理的残障人士,

培养成实实在在的畅销书作家!



张大诺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

一切源于一封“遗书”!


1996年,

张大诺还是黑龙江电视报的一个小编辑,

那时候还没有电脑,没有网,

人们都喜欢看报纸,

看完报纸还愿意给报社写信。

张大诺每天的工作,除了写文章,

就是处理成堆的读者来信,

有一天,他收到一封10页纸的长信,

信中写着:我想马上去死!



写信的人名叫张云成,是个18岁的肌无力少年。12岁时,他还勉强能举起一个枕头,现在却连床都下不了,生活不能自理。


他在信中写:有一次,家里没人,我独自躺在床上,旁边的桌上一杯滚烫的开水,突然滚了下来,我眼睁睁看着开水滚在我的腿上,却无能为力…


这样的生活让他年纪轻轻却感受不到丝毫生的乐趣和为人的尊严,况且医生早就断定他活不过28岁!所以他想干脆早点儿去死。


中为张云成,左为同患肌无力的三哥张云鹏,右为健康二哥张云才


张大诺看后慌了神儿,一个肌无力患者,

要花多久才能写出这么长一封信,

看来想法是非常坚决了,

一定要好好劝劝他。


他注意到少年在信中提到了梦想,

他说他特别想出书,成为作家,可惜…

于是张大诺就给他回信:

我是中文系毕业的,现在做记者,

我可以指导你写书,别死!


总之先让少年打消死的念头吧!

张大诺也没想太多,把信寄了。

没想到张云成很快又给他回了信:

我没上过学,拼音还是跟我哥学的,

只会写几个字,这样的我真的能够写书吗?



张大诺犹豫了一下,

还是在回信中写:

没关系,我教你写,

一定能出书的,

你就奔着梦想千万别死!


总之,能拖一天是一天吧!

张大诺没想太多,把信寄了,

这次,张云成迟迟没有回信。



这边,收不到回信的张大诺忧心忡忡,

这个写了10页纸遗书的少年,

还好好的活在这个世界吗?还是已经…

他还那么年轻,还没有品尝过生活的甜美,

就要早早将生命结束在苦难中吗?


他下定决心,如果少年回信,

无论如何都会帮助他,

就像18岁那年,

他颤抖着走进市长办公室,

为患病的女同学募捐。


那边,张成云心里乱成了麻。

原来,张云成看了张大诺第二封回信,

有点心动,但更多的是怀疑,

我们素未谋面,他为什么要帮我?

我连学都没上过,,真的能学会写书?

他不可能白白教我吧!是不是有别的目的?


骗子!

张云成在心里默默下了结论。

他抬起眼睛在屋里扫了一圈,

这些年为给他治病,

家里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

他实在想不出,

自己还有什么好骗的。


犹豫了一个月,

张云成还是硬着头皮,

给张大诺回了信:

老师,请教我写书。



从此,张大诺真的教张云成写起书来。


张云成家穷,装不起电话,

他们就通过信件交流。

他写信给张云成布置作业,

张云成就用能微微活动的两个手指,

夹住笔慢慢去写,然后再寄送回去,

张大诺收到,看了改了,

写上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回信给张云成。



张大诺不知道,这样“不靠谱”的方式,

是否能让这个“活不过28岁”的少年,

在有生之年写成一本书,

但他觉得,至少,

如果张云成有一天离开了这个世界,

是倒在为梦想奋斗的路上。


就是用这种“不靠谱”的方法,

张大诺教了6年,张云成学了6年,

期间有一年冬天,张云成重病,

挂了100多个吊瓶,

但依然没有放弃学习,放弃写作!


齐秦与张云成合影


2003年,

一本励志书《假如我能行走三天》出版,

马云为它作序,贝克汉姆力荐,

作者获得“中国青年年度励志奖”



书中这样写道:

人生无论怎样都不该白活!

不能白活!绝对不能白活!

我今年22岁,到28岁还有6年,

你今年16岁,到22岁还有6年,

而你到22岁时,我可能已经…

好好活着,好吗?

没错,写这本书的正是张云成!



人也救了,书也出了,

张大诺兑现了他的承诺,

按理说没他的事儿了。

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

这本书一下带出了全国十万肌无力患者!


无数肌无力患者来信,

讲述自己的困境,

有一个患肌无力的小孩儿,

跟张大诺说“想死”,

张大诺说:我给你寄本书,

一定要看完,然后再决定是生是死。

十几天后,小孩儿给张大诺打电话:

大诺叔叔,我不死了,

我决定像张云成那样好好活着。



类似的事情一件重复着一件,

在张大诺的心上狠狠地揪了一把又一把,

他意识到:残疾人的书,

是可以用来救命的!


同时他也感到一种恐惧,

一种对于“大多数”的深深的恐惧,

当我们看见随处可见的生龙活虎的人群时,

会忽略有无数肌无力患者只能默默待在家里,

就像我们无法透过堆满自行车的盲道,

得知我国还有有1600万盲人!



张大诺再也不能不多想了,

张云成找到了精神寄托,

他活着,并写了一本书,

看书的无数肌无力患者就有了精神支柱。

每天例行的生死踱步,

就往生的一方多了一丝倾斜。


那其他的残疾人呢?

比如脑瘫、聋哑……

在他们的领域,是否有一个领袖,

有一本好书,能够在无人宽慰时,

默默给予他们活下去的勇气?


然而,张大诺发现,

这样的书,全中国也没有几本: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海迪姐姐的故事》、《我与地坛》,

这个结果,他不满意。



张大诺是个有志向的人,正他名字中的“诺”字,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中正义的记者斯诺,所以他排除万难,成为一名为弱势群体发声的记者。


张大诺也是个有行动力的人,

现在有一群残疾人急需关怀,

他便毫不犹豫挑起了这个担子:

他要找到许多不同的残疾人,

教他们每个人至少写一本书,

让所有类似遭遇的人,

都有一本可以从中得到共鸣、激励的书!



2004年,

张大诺成为新华社的记者,

和妻子开始了北漂生活,

同时,也开始了他长久的公益之旅。


渐渐地,不少残疾人陆续找上门来“拜师”,他们的缺陷都各不相同,却都有着丰富的故事和过得更好的决心。


他们相同的地方还有没上过几天学,没有写作基础。但张大诺无所畏惧,张云成他写信都教出来了,再难也不过如此!



就这样,

他的学生从1个人,变成了100个人,

大话是讲出去了,但其中的艰难,

确实比他想象中更多。


招进来的许多学员,

原本就有严重的自杀倾向,

在教他们写书之前,

让他们活下来就是个艰难而缓慢的过程。


有一个脑瘫的女孩儿,

话都说不清楚,手也是变形的,

走路只能用脚尖。



这个女孩儿自从患脑瘫的同学自杀以后,

就一直很想死,而且还很固执,

以往的开导方法都不顶用。

张大诺心里急了,也就不劝了,

只是每天早上6点给她打电话。


第一天

张大诺:你死没死?

女孩儿:就快自杀了!

张大诺:行,我不劝你了,

你先思考一个小时,

我明天再给你打电话。


第二天

张大诺:我现在和人说话还是和鬼说话?

女孩儿:人不人鬼不鬼!

张大诺:你先思考一个小时,

我明天再打电话。


第三天

张大诺:你到底死不死?

女孩儿:哪有老师盼着学生去死的?

张大诺:你挺烦人的,

你跟我说想死,我总不能不管吧!

女孩儿:你让我想想。


到了20多天的时候。

张大诺:……

女孩儿:老师我求你别再问我死不死了,

别再让我再思考生与死的问题了,

我脑袋都要炸了,

我现在什么也不想,

只想写点儿东西。


后来,这个脑瘫女孩儿,

写出了《云上的奶奶》。



学生们的基础常常使张大诺瞠目结舌,

有一个高位截瘫的小伙儿,叫小东。

小东:一个点加一撇是什么?

张大诺:逗号。

小东:逗号是什么?

张大诺:你在跟老师开玩笑吗,你多大了?

小东:20。


这件事让张大诺难受了许久,

他无法想象,一个20岁的人,

居然不知标点为何物,

而他却要教他写书!


这个叫小东的年轻人,

在张大诺的指导下,

最终学会了四个基本标点:

逗号、句号、引号、冒号。

小东就用这四个最简单的标点,

用手机写出了《告别衣服下的自己》,

他也被称为“全球手机创作第一人”



期间因为手机信号不好,

写好的稿子发不出去,他就一遍遍重写,

有一次,1000多字的文稿,

他花了7个小时,打了7遍,

才终于发送成功!



学生们有惰性,也会偷懒,

那时电脑不普及,

手机不智能更没法开直播,

张大诺就两个座机,一个小灵通,

一天8小时,一直保持通话状态,

“远程监督”他们写作。


他通过电话里的细微声响,

判断学生是在写字还是在偷懒。

后来有人问他到底花了多少电话费,

张大诺摆摆手:

我没算过,也从来都不敢算。


正式这种不懈余力的勤奋与忍耐,

一遍遍敦促着张大诺,

在最山穷水尽的时候,

依然匍匐在公益的漫漫征途。

但依然有人不能理解。



有一次和许久未见的高中同学通电话,

对方上来就问:你出来了啊?

张大诺愕然:啥?我从哪儿出来?

同学:我听说你前段时间精神压力太大…


后来张大诺才知道,

一个网站编辑听了他的公益演讲,非常受触动,

就写了一篇《一个公益“疯子……》的稿件,

本意是好的,但传着传着,

就只剩下“疯子”两字被人记住了。


还有一些人见缝插针打击他的学生:

你们的老师是疯子,你们是傻子,

写书?你们小学毕业了吗?


这100多个学生,

因为各方面的阻碍,

最终有60多个没能熬住,

但所幸还有40个'傻子”

决定跟着“疯子”老师继续学下去。



多年下来,

张大诺指导学生,

总共写出了40多部作品。


刚开始,

当他拿着部分成果找到出版社时,

一位编辑得知作者们小学都没毕业,

也没有发表过作品,

愤然地说:虽然是做公益,

但作为编辑,我也是有尊严的!


张大诺不辩解,

只拿出其中一本书,说:

你看吧。



张大诺知道,

不少人认为他们卖惨博同情,

但是他有自信,

这些书一定能够打动人。


他记得张云成曾经写过:

有一次,一个人在家,屋门开着,

院子里的鸡跑了进来,

东啄西啄,我想把他赶走,

于是就挣扎着挪到地上,把鸡轰走了。


然而下来容易上去难,

我根本没有力气爬到床上,

于是我慢慢拖来凳子,撑着自己,

不行,又找来一个塑料盆

还是不行,我只好又找来一个金属盆,

花了两个小时,我终于回到了床上。

当我虚弱地躺着时,

我感觉自己征服了整个世界。



这些微小的,振奋人心的小故事,

在这些书中随处可见,

也正是这些让张大诺觉得,

如此坚强不屈的灵魂,

一定能创作出令人惊艳的作品!


过了几天,上面那个编辑打电话来,

言语间抑制不住激动。

编辑:其他书都是这个质量吗?

张大诺:其他的比这本更好。


编辑随后又看了几本,每每赞不绝口,

以至于后来跳槽到其他出版社,

还主动帮忙出版剩下的书。



除了指导残疾人写书,

做记者,张大诺其实早早就有第三个身份:

临终关怀志愿者。



临终关怀,顾名思义,

就是给即将面临死亡的人以关爱,

包括减轻病痛和对死亡的的恐惧心理,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

当死亡难以避免,

就让最后的时光过得安然。



临终关怀在国外与宗教信仰相挂钩,

已经有相当长久的历史,

无论是被关怀者还是其家人,

都对其有较高的接受度。

但在中国,情况往往恰好相反。


张大诺从2003年开始,

就利用空闲时间去医院做临终关怀了。

记得,有一次给一个癌症老人做心理辅导,

老人的子女发现了,二话不说,

三个人揪着他的衣领把他拖到了护士站,

他们觉得,他是要骗钱。



同时,因为中国人少有宗教信仰,

很难用国“天堂”、“来世”观念来开导,

所以在预感到死亡即将来临后,

常常会感到巨大的不甘与愤懑,

甚至否定自己一生的价值。


张大诺曾碰到过一个得骨癌的大姐,

胳膊是正常人的两倍粗,

但身体又极度消瘦干瘪,

看起来颇为恐怖。


每次病痛袭来,

她就开始疯狂撞墙,歇斯底里。

大姐:我一生走错了一条路!

张大诺:什么路?

大姐:做一个好人!

张大诺:什么意思?


大姐:我是个财务,清清白白做了一辈子。快退休时候,遇到一个老板,让我做假账我都不做。最后老板都感动了,竟然送了我一部手机做礼物。我这一辈子就得了两件东西,一部手机,和痛不欲生的骨癌,你说我为什么还要做好人?



张大诺知道,

这是中国临终关怀者普遍遇到的问题,

他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

他想了好几天,就到医院找大姐。

张大诺:中国有两个特别好的官,

一个是焦裕禄,他得肝癌去世的,

一个是周总理,也是癌症去世的,

你能说,他们两一辈子就得了个癌,

什么也没得到,什么也没留下吗?


大姐听了,

对着天花板盯了好一会儿,

然后眼泪就下来了,

张大诺就在旁边看着她,什么也不说了,

过了一会儿,大姐抹了眼泪,对张大诺说:

你继续给我读报纸吧!


大姐后来还是去世了,

但是走的很安详。


许多老人年纪大了,

连自己年龄都记不清楚,

却时常惦记着张大诺。



一位会说俄语的老人,

张大诺每次都亲切地叫她俄语奶奶。

有一次,张大诺去看望俄语奶奶,

刚在病床前站定,奶奶就一个巴掌甩了过来,

张大诺有点懵,奶奶却像孩子一样哭了:

你怎么才来?我看着那个天桥,下雨你不来,

不下雨你就来,我看了好久你就是不来!



印象最深的,是郝奶奶,也90多岁了。

她病的很重,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张大诺为了缓解她的焦虑,

就和奶奶一起数离春节还有多久,

他说等到春暖花开,病就会好起来,

他们还一起商量100岁的时候怎么庆祝。



直到有一天,张大诺来了,

看见奶奶在睡觉,就没有忍心叫醒她。

再去的时候,奶奶的床位已经空了,

奶奶去世了!


张大诺很难过,

都来不及和她道个别。

但护士过来转告他:

郝奶奶说,她知道你来过了。


张大诺关怀临终老人,自己也一次次被老人们感动,他决定要让更多人了解到临终关怀的重要性,就将自己与老人们一起度过的时光都记录了下来,整理出一本笔记,名字就叫《他们知道我来过》



其实老人们走的时候都已经脱相了,

但还是很由衷地对人微笑着,

张大诺觉得,那是人生最美丽的风景,

没经历过的人无法体会。


书出版的时候,张大诺非常高兴,

激动的程度不亚于马云上市。

这本书入选当年中国最值得读的30本好书,

张大诺也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于是有人说,张大诺这么热心公益,

一定很有钱吧!他只能报以苦笑。



这些年,他为了做公益,

不得不放弃记者的工作,

生活只靠妻子维持

从最开始的出租屋,搬到民房,

再到挡不住风的破筒子楼。

张大诺在漫长的公益之旅中,

早已舍弃了常人眼中的“追求”。


公益对许多人而言,

只是一次精心筹划的营销,

一种施舍,一场秀。

但对张大诺而言,

却是通往幸福的列车。



“不管是中国还是世界,

现在有两类人非常值得关注,

第一类人是率先起来的那批人,

第二类人是率先幸福起来的那批人,

我们至少可以做率先幸福起来的那批人。”


张大诺将公益视作幸福,

无数人因他而收获幸福,

并找到获得幸福的方法。


肌无力的张成云出书后变得很勇敢,

他去北京闯荡了一番,

靠自己的能力开网店,

成为“张老板”,

在山东买了两套房,

终于让家人过上了好日子。



被张大诺反复“电话骚扰”的脑瘫女孩儿陈媛,

出书后玩起了喜欢的乒乓球,

还参加了第九届全国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

现在被全国各大高校争邀演讲。



脆骨症男孩刘大铭是个学霸,

他写了一本书叫《命运之上》,

差几分没考上清华,就苦学英语,

高三那年被英国的曼彻斯特大学录取。



而造就着一切传奇的张大诺,

则继续驾驶着他的“公益号”列车,

蜿蜒在寻找幸福,制造幸福的路上,

他还要写一本绝症儿童关怀手册,

开发盲人词典、组建公益团队、

完善中国临终关怀……



1个,40个,100个,

从残疾人到临终老人,

无数人在张大诺的“公益号”上上下下,

给一张苦难的车票,

带走一篮子幸福和希望,

而他,始终是那个勇敢的好车长,

眼里是未曾征服的公益的远方。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