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周一写百万医疗险的时候,就猜到不少朋友搞不清楚百万医疗险和重疾险的区别,会认为百万医疗险比重疾险好,多便宜啊,一年才几百块。
在现实生活中,我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甚至有一些还蛮让人遗憾的事情。我记得曾经有朋友本身是要买重疾险的,但不知道怎么回事,买成了年金保险捆绑一个医疗险,非说医疗险什么都报销,上百万的保障,要比重疾险几十万的保障,划算多了。然而,她实际需要的保障是重疾保障啊!
唉,先说结论吧,重疾险是非常重要的保障,医疗险是重疾险的补充说明
。
02
其实搞清楚,并不难,只要我们稍微花点时间去理解下重疾险和医疗险各自的特性就知道了。
1、
我们要弄清楚生一场重病到底要花多少钱
凡事认为生场重病,靠社保和医疗险就能扛过去的人,我一方面庆幸这些朋友家里真没有遇到什么大病的磨难,单纯的认为生病只是看病治疗的事情,另一方面是希望这些朋友有机会去真实了解下“重病拖垮一个家庭”的真相,你会知道家里有人得了重疾有多可怕。
早几年,我也是很单纯的人,以为生个重疾,靠社保和储蓄,应该够用的。等到我家庭真的遇到这个情况,全懵了。
真的生了重疾,家里整个生活都会发生巨大的影响,去一线城市找最好的医院做治疗是首选,很可能异地一住就是个把月,这是一笔不小开支,医院里看病治疗手术都是钱,社保是可以报,医疗险也可以理赔,但总归要自己先掏真金白银支付吧,等出了院再回老家报销。
家人要照顾病人,至少有一个成年人的工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就像当年我爸为了照顾我妈,就放弃了年薪三四十万的工作,全职照顾,这一路上,各种波折,最后职场再也回不去了。康复的日子,打针吃药是一笔漫长且巨大的开支,日常起居各种照料也是一笔钱。
那时候我庆幸自己的经济收入还不错,也没有什么房贷压力,他们的养老金也相对充足。否则,家里已经很乱了,再来点其他债务压力,真的想都不敢想有多可怕。
所以在生病这事情上,医院的开支只不过是冰山一角,遇到很多漫长治疗期的重疾,病人遭罪,照顾者也是牺牲巨大,巨大的经济损失是无法预估的。
2、再从重疾险和医疗险的理赔方式看资金的使用模式
通常一个人重疾险保障在50万左右够用,医疗险承诺的保障是300万到600万,看起来医疗险很厉害,而且价格超便宜才几百元。但是,我们要注意,它们的理赔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重疾险是一次性理赔,只要是符合保单的理赔要求,那么保险公司接到报案后,按照流程会一次性支付保额到指定的账户。
假设某人买了一份50万的重疾险,真的发生重疾(且符合保单的理赔要求),保险公司会直接赔给他50万。如果他买了一份50万的重疾险,还有一份30万的重疾险,那么两家保险公司都会赔付,他会一次性到账80万。
这笔钱的用途是他自由支配的,可以选择在国内治疗,也可以选择出国治疗,可以选择保守治疗,也可以选择积极治疗,也可以用于康复期的所有生活开支,旅行散心,在极端点,不治疗直接留给孩子,也没有保险公司过问。
医疗险就完全不同了,保单里会说的很明确,他只是解决医疗费用上开支,家人的工资损失、康复期买各种昂贵的营养品、家里的房贷、孩子的教育等等,这些费用不涵盖的。
就是说,医疗险只是专注在治病这件事上,而且医疗险的保险方式是有严格规定的,先报什么,后报什么,有些可以报销,有些不能报销。因为是报销的方式来理赔,就意味着治疗的时候是自己掏钱先支付,其次医疗险无论怎么报销,它的金额加上社保的金额,不可能超过当年治疗的总金额。
3、从续保方式来看各自的不同
重疾险是长期险,无论是返还型还是消费型,大多是要交20年或者30年的,自保单生效的时候起,每年交一次,保费不变。下一年要交保费前,只要提前在银行卡把钱存进去,到日子,保险公司自动把钱从银行划走。
因为是长期险,所以在投保的时候就已经约定好后面很多年的保障,只要按时缴费,合同就会一直有效,保费也不会变化,保单也不会因为当事人的身体情况、社会的通货膨胀而发生改变。
医疗险是短期险,绝大多数都是一年期的,它最大的变数就是不能保证续保,那些承诺不会因为个人健康状况而单独终止合同和单独调整费率的产品,在保单中会注明,未来存在因为整体医疗水准的变化、产品赔付会有费率调整的可能。那么医疗险在产品稳定性上,是肯定不如重疾险那么有保障的。
这里还要拿费率说明下,重疾险采用的是均衡费率,所以每一年交的钱是一样的,而医疗险采用的是自然费率,就是说保费会随着保险人年龄的增加而变贵。
大家只要打开支付宝里的好医保页面,拉到最下面会有“查看全部费率表”,你点进去就会看到,年纪越大,保费就越高。所有的医疗险产品页面都会附“费率表”,用的就是自然费率。
所以用医疗险来替代重疾险,是非常不合适的行为,等于用一个不稳定的产品,替代了一个更稳定的保障方式。
合理的做法是,先重疾险,后医疗险。记住,医疗险是重疾险的一种补充保障。
03
对了,在商业保险这件事情上,我还常常接触到一种令我哭笑不得的情况——
带着怄气的情绪去看待保险
。要么就一口咬定商业保险都是骗子,反正死活都不买,要么就专门挑刺,怄气式地说就因为某某细节做得不好,我就不买。
这种情况能怎么办呢?强劝是适得其反的,只能等他自己慢慢转变想法,或者商业保险的普及率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