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宣传
新型沟通平台,快速发布您最想了解的医疗卫生专业知识,最新的医疗资讯动态,及时准确的医院服务信息。市第四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秉承“精医崇德 护佑健康”的理念竭诚为您的健康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广角  ·  痛惜!央视著名主持人逝世 ·  18 小时前  
新闻广角  ·  大降,低至1元!网友坐不住了…… ·  昨天  
都市频道  ·  @全省大四学生 都市频道招募实习生啦!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宣传

【儒风倡廉】廉洁故事(二十六)习近平讲廉政故事:四知拒金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宣传  · 公众号  ·  · 2024-09-18 13:32

正文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风廉政建设


扎根基层 | 服务患者 | 为民解忧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化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即日起开设“廉洁故事”专栏,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伟人学习、向廉洁模范看齐,筑牢思想防线,严守纪律底线,共同营造崇尚廉洁、遵规守纪的良好风尚。


读廉洁故事铸清廉品德

(二十六)



习近平讲廉政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讲觉悟、有觉悟。有了觉悟,觉悟高了,就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他讲述杨震“四知拒金”、把清廉留给子孙的故事,正是为了说明觉悟对一个人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重要意义。有觉悟方能辨是非、明公私,有觉悟方能养正气、祛邪气。觉悟是检验一个人思想品质的“试金石”,面对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矛盾,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靠的就是觉悟。





“四知拒金”的故事


东汉人杨震做过荆州刺史,后调任为东莱太守。他去东莱上任时路过昌邑,而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任职荆州刺史时举荐过的官员。
王密听说杨震路过,为报答当年提携之情,白天空手去见了杨震,晚上则准备了十斤金子想送给杨震。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知道。”杨震却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后很惭愧。


杨震为官清廉,有老朋友、长辈劝他为子孙购置产业。杨震说:“不可,我把为官的好名声留给杨家的后人。若是留下这个好名声给子孙,不是也很丰厚吗?”
这就是“四知拒金”的故事。


杨震其人
杨震,字伯起,陕西华阴人,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学者。他五十岁入仕,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后来位至三公。
因为“四知拒金”的故事,后人称杨震为“杨四知”、“四知太守”、“四知先生”,直到明代的莱州府署大门内,还有杨公祠、四知堂。唐人胡曾的《咏史诗·关西》赞赏道:“杨震幽魂下北邙,关西踪迹遂荒凉。四知美誉留人世,应与乾坤共久长。”

杨震不但洁身自好,还敢于挺身而出批判官场恶习。对于皇亲贵戚,他也敢于直言不讳。汉安帝的舅父耿宝、皇后的哥哥阎显等,向杨震推荐自己的亲友入朝做官,杨震知道这些人无才无德,都断然拒绝。这样的人品、家风,成为对儿孙最好的馈赠。史书记载,杨震家门四世清白、家风廉正。其子杨秉最初隐居乡里教书,四十余岁才出来做官,有其父之风。有故旧部下以百万钱相送,他“闭门不接受,以廉洁著称”。杨秉之子杨赐官居太尉,杨震曾孙杨奇、杨彪,皆有祖上清廉之风。杨震“清白吏子孙”的家风,千古传颂。





∣来源:祁东图书馆
∣供稿:纪检监察科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