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经济新闻
【新闻决定影响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发布  ·  北京市“晒预算”啦!三大看点—— ·  2 天前  
半岛晨报  ·  突发!刘诗诗将所持股权转让给吴奇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经济新闻

普通人买不起房,富豪买房反而“优惠”3.7亿!堵漏洞,香港应当学内地

每日经济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8-08-17 14:13

正文


众所周知,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买房成了普通居民一辈子头疼的大事。



根据彭博社统计资料,以市民中位数收入计算, 在香港购买一套房产需要努力工作19.4年 ,这个时间是伦敦(8.5年)的两倍以上。


2016年11月,特区政府出手调控楼市, 推出了提升印花税税率、增加首付比例等“辣招” ,同时也在考虑增加住宅土地、房屋供给等长远举措。



根据香港政府一站通网站资料介绍,随着买家印花税(BSD)和额外印花税(SSD)的引入,非香港永久居民如果在香港置业,面临着30%的超高税率。这样的措施也取得了立竿见影的良好调控效果,使得炒房投机活动降温。


不过,在高端豪宅市场, 却有“聪明人”想到了一个避税的主意 。虽然这个政策“漏洞”在内地许多城市已经被补上,但在香港还是有人因此省下了数亿元税费。


富豪省下3.7亿港元税款


2017年9月11日,据港媒报道,香港高银集团主席、亿万富翁 潘苏通作价25亿港元入手香港南区深水湾道75号大屋


据了解,该物业占地2.14万平方呎, 现址建有一幢3层高洋房 ,大屋实用面积1.39万平方呎,以此计算,呎价高达18万港元(约合每平方米193.5万港元)。


该房屋位置示意图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潘苏通1963年出生于中国广东韶关,1976年移居美国。


1993年,潘苏通在香港成立松日集团,主要业务为生产家庭电器。松日电器后来因其生产的MN3720型号卡拉OK电视显示器获得成功,这款产品一度占据全国市场90%的份额,并且在甲A年代松日足球队一度成为广州的代表。


据彭博社报道,在买下这套豪宅时, 潘苏通为自己节省了3.7亿港元税款 。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税务局的最新条例, 对于香港永久居民,如果购买第一套以外的房产,适用的“从价印花税”标准统一划为15% ;对于首次置业的永久居民来说,“从价印花税”则按过去标准,从1.5%到8.5%不等。


然而, 潘苏通这座带游泳池的三层豪宅是通过一家空壳公司持有的 。在香港,当公司持有房产时,其出售被视为股权转让, 税率为0.2% ,与日常股票交易相同。



根据香港公司注册处,去年8月这家持有该深水湾物业的公司发生了董事变动。潘苏通和一家离岸公司被列为该实体仅有的董事。



根据福布斯实时排行榜,潘苏通的个人资产净值约为51亿美元。高银金融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对于港媒报道的豪宅购置价格,潘苏通无法立即发表评论。


香港楼市“辣招”现避税漏洞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过去几年间,香港频频推出“辣招”,从资金层面抑制房地产市场投机活动:


2010年11月,特区政府推出额外印花税,打击短期炒卖;


2012年10月,香港提高额外印花税税率,向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征收15%的买家印花税;


2013年2月,香港全面提高印花税税率,增加交易成本;


2016年11月5日,特区政府就宣布全面提高住宅交易的从价印花税,税率划一提高至15%,无论个人或者公司购买第二套住宅,均需交付15%印花税。



按照最近条例, 如果一个非香港永久居民的内地客去香港置业,需要缴纳的印花税率高达30% (基本印花税15%+买家印花税15%)。如果进行短期炒买活动,则还需缴纳额外印花税:


任何以个人或公司(不论在何地注册)名义,在2010年11月20日或以后取得住宅物业, 并在取得后24个月内或36个月内将其转售,均须缴交“额外印花税”。



对外来炒房客重拳出手,对香港本地首次置业者给予税收优惠,这样的措施,也在推出之后立即起到了良好的调控效果。


据香港媒体报道,2016年12月,香港住宅买卖交易数为3550宗,2017年1月为3286宗,而2016年9-11月平均宗数为7055宗。来自香港税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12月,香港住宅高额印花税交易数为376宗,2017年1月为406宗,而2016年9-11月平均为2350宗,跌幅超过八成。


不过令人担心的是, 在香港楼市受“辣招”刺激出现成交量下跌的降温趋势时,通过公司购房避税的漏洞却在高端豪宅市场显现。


彭博社相关报道


美联物业的数据显示,自2017年初以来,在山顶区和香港岛南区出售的大约145亿港元的豪宅涉及利用这种方法避税。进入2018年以后,在这两个地区 通过公司股份转让的物业交易比例从2013年的13%跳升至27%。


值得说明的是,这两个地区是香港楼价最高的地区之一,豪宅价格动辄上亿港元。


Landscope Realty首席执行官Koh Keng-shing指出,许多买家表示他们只会考虑通过空壳公司购买房产。


内地多个城市限制企业购房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内地多个城市已经推出措施,限制企业单位购房,堵住了香港楼市出现的这种调控政策漏洞。


第一个出手的是古城西安:


6月24日,西安提高限购门槛,要求在全市住房限购区域范围内, 暂停向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机构销售住房(含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紧接着在6月25日,长沙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暂停企业在限购区域内购买商品住房,已购买的商品住房须取得不动产权属证书满5年后方可转让。

6月26日,杭州住保房管官方发文《关于九龙仓珑玺项目公证摇号的情况》,文中要求:杭州限购区域暂停向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机构销售住房(含商品住房和二手房)。

三天之内三座省会城市接连出手 ,让人更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个政策漏洞的存在,也加快了其他地方“打补丁”的进程。


7月2日,上海出台规范企业购房的暂行规定,要求企业在上海市购买商品住房必须同时满足


(1)设立年限已满5年

(2)在上海市累计缴纳税款金额已达100万元人民币

(3)职工人数10名及以上且按照规定在该企业缴纳社保和公积金满5年等条件(已缴纳税款金额满500万元以上的企业除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