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硕士博士读书会
河流的哀伤,是文明的隐喻。一切改变,从阅读河殇文化开始。
51好读  ›  专栏  ›  硕士博士读书会

云南还是云南,丽江还是丽江,只是人心变了

硕士博士读书会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2-13 22:34

正文


编辑原创:何志浩

微信公众号「掌上历史」兼「煮酒论史」主笔,著有《战匈奴》《大唐文青》等。


中国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能够留存到今天的古村落都已经不常见,古城更是难能可贵。


中国现存保存相对完好的古城之中,谁为翘楚,自无定论。但是这其中,要说谁最有特色,非丽江莫属。因为诸多古城之中,像丽江这样,既有一定的少数民族风情,又能清楚看到汉文化印记的城池,一时间真的难以想到第二个。



云南和丽江的早期历史:夜郎自大故事,其实源自于云南古滇国


在战国时代,一支楚国军队曾经披荆斩棘,穿过巴蜀,翻越重重大山,进入云贵高原进行探索。他们很快击败了夜郎国,并且说服了夜郎国以南的部落归顺楚国,正当军队派遣使臣准备复命的时候,巴蜀已经被敌国秦国吞并。在缺乏有效通讯设备的古典时代,这支军队只能在滇池附近长期驻扎,军队的首领自立为王,建立了滇国。


这差不多就是云南地区出现政权的开始。丽江这时候,居住着白狼羌人的部落,在滇国、夜郎、秦国蜀郡三者之间游离徘徊。


在与世隔绝数百年之后,汉朝的使臣唐蒙在南越国品尝到了一种美味的果酱,各方询问之后,才知是夜郎国的特产。直到这时,隐藏在西南山区的各个部落、小国才为人所知。


差不多同时,张骞出使西域回国后,也汇报了一件事:张骞在今天的中亚地区,发现了蜀地出产的竹杖和纺织品,询问得知,这些东西是通过西南滇国进入印度,继而进入中亚地区的。


一来二去,汉朝开始积极与西南地区的部落展开交流。有趣的是,虽然滇国国君的祖先来自内地,可是他们长期闭塞,对汉朝的情况一无所知。所以,他们问汉朝使臣的第一句话是:汉朝和滇国,谁大?

古滇国青铜器


回去的途中,夜郎国也问了汉朝使臣同样的问题,故而有了“夜郎自大”的成语。


伴随着融合和战争,西南地区慢慢成为汉朝的州郡,夜郎、滇国的国君虽然依旧是一地之长,但是接受皇帝的任命,成为当地的地方官。


这种设置郡县但是承认当地世袭土官的民族自治制度,被称之为羁縻制度,从汉朝到唐朝,羁縻制度一直是中原王朝对西南民族的基本国策。


之后,汉朝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力日渐加大,西南民族归附汉朝的越来越多。到了东汉时期,居住在丽江一带的白狼羌人,感谢朝廷恩德,特地编写了一首《白狼王歌》,歌颂当时的皇帝,一时传为佳话。


白狼羌人,便是今天丽江城纳西族的祖先之一。



丽江的形成,得益于中原王朝和西南地区的稳定


到了唐代初期,伴随着汉人王朝的兴盛,历经三国、魏晋南朝的发展,中原王朝在云南的羁縻制度达到了一个巅峰。但是,盛极而衰,到了唐朝中期,哀牢人(今天傣族人、泰国人的祖先)建立了南诏国,并且统一了云南地区的各部落,中原王朝对云南地区的羁縻统治,就此一度终结。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阶段,云南地区“独立”了。此时的丽江,也在南诏国的统治范围内。


在这个阶段,南诏国作为小国,在吐蕃和唐王朝之间摇摆,时而向唐称臣,时而向吐蕃纳贡,维持着一种看似巧妙的平衡。这期间,因为唐朝国势颓弱,南诏国缕缕在吐蕃的支援下侵犯唐朝边境,取得过一些战果。


到了公元839年,南诏国愈发膨胀,建立了国号“大礼”,并且称帝。这个在古代可是十足的大事,因为建国称王,虽然有很强的自主权,但是依然有中原王朝纳贡称臣的义务,一旦称帝,就等于宣布脱离中央政权,正式“独立”。


南诏国的这个举措,很快激化了云南地区的矛盾。此举也引发了唐朝西南军阀和南诏的战争,在内忧外患之中,南诏国走向了灭亡


902年,南诏国的汉人郑买嗣屠灭南诏国的王室,自立为王,建立“大长和国”。


然而,大长和国没多久就被杨氏家族建立的大义宁国取代。又没多久,汉族和白族混血的段氏家族崛起,在公元937年,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国”。


但是新兴的大理国并不安稳,朝政很快又被高氏家族把持。到了北宋中后期,高升泰篡位自立。但是很快因为迫于传统势力和佛教势力的压力,朝政重新回到大理王室成员段正淳的手中,大理成功复国。

大理国的佛教画像


段正淳虽然光复了大理,但是朝政一直被高氏家族把持。1108年,段正淳出家为僧,将烂摊子给了儿子段誉。


段誉继位之后,果断与宋朝交好,主动派遣使臣,纳贡称臣。宋朝政府为了抚恤,封他为“大理国王”。


有了宋朝政府的支持,段誉虽然没能改变高氏专权的状况,但是稳定了自己的王伟。而且他在位期间勤勤恳恳,堪称一代明君,给大理国带来了长时间的稳定和发展。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段誉没有一个叫萧峰的大哥,也没有一个叫虚竹的兄弟,更没有一个叫王语嫣的情人。他也不会六脉神剑,他爸段正淳也不会一阳指——《天龙八部》毕竟是武侠小说,小说和历史,大家还是要分清。

根据雕像复原的段誉画像,感觉……跟哪个版本的都不像


因为局势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段誉时代开始,云南地区出现了很多集市和城镇。丽江,就是诸多城镇之一。丽江原名“巩本知”,在纳西语里,就是“仓库和集市”的意思。


到了南宋后期,蒙古的威胁加剧,大理国成为南宋的西部屏障,共同对抗蒙古的入侵。但是,最终大理和南宋,都不免被蒙古吞并的结局。



明代的丽江:一度辉煌的边陲府城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王朝。同年,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感召下,明军大举北伐,一雪前耻,驱逐了蒙元王朝。


之后蒙元的残余势力依旧在西南地区负隅顽抗。不过,蒙元在云南的统治实际上已经形同虚设,只是驻扎军队而已,各个民族由各自的民族首领统治,局势十分复杂。


1381年,朱元璋派遣明军进入云南地区。雄才大略的朱元璋意识到西南民族是汉民族坚定的兄弟手足,对他们进行感化和劝说,共同对抗蒙元暴政。

参与明朝光复云南战役的将领沐英,朱元璋义子,其子孙世代镇守云贵


从那之后,明朝在云南设立了布政使司(省政府),下设府、县,在大部分地区以汉人流官(即中央委任的官员)为主,少数民族聚居地,则直接任命当地首领为长官。


这其中,居住在丽江的纳西族首领阿甲阿得便是个典型代表。这个人一直仰慕中原汉族文化,明军一来,便主动向明朝政府示好。朱元璋得知,非常高兴,决定赐他汉姓,于是将自己的姓氏去掉了一撇一横,赐姓“木”,并且封他为丽江土知府,即我们常说的土司。

木得画像


有意思的是,这个阿甲阿得改名木得之后,觉得自己姓“木”,如果在丽江修建城墙,那就变成了“困”。所以,丽江古城虽然叫“城”,却一直没有修建城墙。


丽江便进入了“木府时代”,木氏家族世世代代镇守丽江。因为和中央关系亲近,丽江成为云南当时最富庶、最繁华的地区之一。因此,也有很多汉族移民进入丽江。并且,木氏家族也积极学习汉族文化,世世代代研习学术,并且将中原的道教信仰引入丽江。丽江城的文风之盛,在明代一度传为佳话。


不仅如此,木氏家族也知恩图报,明朝有事,丽江地区多次进贡战马、粮饷、钱财、兵员,支援朝廷度过难关,成为当时诸多土司中的典范。


所以,丽江虽然是一座少数民族城镇,但是城中却有着大量汉文化的痕迹,这种纳西族与汉族混杂的风情,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现代的丽江:从世外桃源到商业化的旅游


满清有感于木氏家族曾经忠于大明,一直耿耿于怀,对丽江木氏土司屡次进行勒索。到了雍正年间,木氏土司的权力被清政府篡夺,木氏时代就此终结,丽江也随着历史的发展,渐渐被人遗忘。


在民国到1996年,丽江就像一个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保存着众多原生态的文化遗产。只是时不时有一些背包客,想起这个地方,来到这里,拍过一些照片,仅此而已。


1996年2月23日,丽江古城发生了一次七级地震。地震引发了上万人的伤亡,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这次关注,也让丽江古城再一次成为大家的焦点,丽江古城的重建工作也在中央的支持下如火如荼的进行。一来二去,这个地方的美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一时间,很多有“商业头脑”的人看中了这里。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各种炒作让丽江愈发出名。诸如有的说丽江就是“香格里拉”的原型,甚至有些说丽江是“艳遇之都”。


在炒作之中,丽江的旅游业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但是,每年几千万人次的旅游,也让丽江的文化迅速变味。


十年之前去过丽江的人诉说,那时候的丽江一派古风古色,虽是地震后建的当地民俗仍然亲近,很多游客和当地纳西婆婆、汉家小伙其乐融融。


但是现在,丽江城已经不再是以前的丽江。丽江饮食很贵,还多为敷衍产品,古城原貌很多也是后天仿建,甚至纳西表演都是商业炒作而非真实的,很多文化都已损失殆尽。


近期的丽江,更是接连爆出两起恶性案件,再度引发极大的关注。丽江也迎来了一些口诛笔伐,甚至有些人上升到地域攻击的地步。


实际上,历经沧桑变幻,丽江还是那个丽江,云南还是那个云南,江山依旧美丽,古迹依然古朴。只是盲目的商业化和无力的监管,让人心变了,让一个近千年的古城,变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