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冯仑风马牛
“冯仑风马牛”是冯仑唯一官方公众号。首推全新公路脱口秀和独家专栏,冯仑用“浅入深出”、“似非而是”的方式,聊风马牛不相及之事,与你一起酒后听段子,行走看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缩表=穷了 -20250205223512 ·  11 小时前  
广州房产  ·  广州春运大军:人潮汹涌,堵到尿崩! ·  昨天  
财宝宝  ·  如何赞美一个女人?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冯仑风马牛

冯仑:认识你自己

冯仑风马牛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25-01-20 08:15

正文

封面图 | 《泳者之心》剧照


1


冯叔,我在网上看到一些人辞职了去创业,都挺成功的,收入增长了许多。我现在的工资太低了,也想在年后辞了职去创业,多赚些钱。您能给我提一点建议吗?


冯仑

我曾经说过很多次,再说一遍。首先得明确一点,创业不等于赚钱。不能说,「我没钱了,所以去创业」,这不行。创业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活法,是人对自己梦想的执着追求,也只有这样创业才可能挣到钱。


曾经有一个统计数据,民间的创业公司,平均下来,存活5年以上的不到7%,能活到10年以上的不到3%,这是生死规律。换句话说,平均算下来,100家公司,10年以后,就只剩下3家了。所以,创业能等于赚钱吗?甚至可以这么说,创业在大概率上等于失败。


今天我们知道的那些能活10年、20年、30年的企业,都是大家的标杆,所以会有很多人关注。但要仔细算这笔账,就知道存活率实在是太低了。


有的创业者还想让自己的公司变成华为那样卓越的企业,那成功率就更低。靠什么成为华为呢?那得有多大的愿景,需要付出什么样的努力?打个比方,出家并不等于成为释迦牟尼,出家等于小和尚,要成为释迦牟尼,还得经受无数的苦,所以要靠信念。


真正的创业者都是有自己的信念、使命、愿景。能够发多大的愿力,扛得住多大的打击,才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如果你认为创业是你自己的使命,你有创业的梦想,那么你去创业,你会是快乐的,你也能在困难面前坚持下去。如果你是想去赚钱而创业,很可能你会天天后悔。


我们公司曾经有一个员工,想赚大钱,借了钱去创业,但是生意做赔了,要还钱,老婆不给,说要还房贷,再要钱,老婆就闹离婚。这就是把创业变成了痛苦,没有乐趣。


所以,我觉得,如果你要创业,你得想好了,这是一种「死不回头」的事情。我特别喜欢崔健唱的两首歌,《一无所有》和《死不回头》。创业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从一无所有开始,然后一辈子死不回头。


如果你有这样的信心,那你就创业。如果没有,只是想赚点钱,那还不如不创业,好好上班也挺好的。上班也不丢人,稳稳当当地把事情做好,把自己的家庭照顾好,不担惊受怕,也是一种人生。创业不是所有人的人生,是那些执着于梦想的人的人生。


2


如果创业那么难,您当初为什么还要创业呢?您当初的梦想是什么?


冯仑

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阿波罗神殿门前曾镌刻着一道箴言:「认识你自己」。生而为人,在做一件事情时,不妨问问自己:我是谁,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我为什么创业?


1991年,我和王功权、潘石屹等六个伙伴,创办了一家叫「农高投」的企业。那时,我们平均年龄26岁。到了1992年,公司创办一周年的时候,我们开了整整一天的会,就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我们几个一起创业,而不是别人」。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因为我们当时完全可以选择不创业,我们有稳定工作,有可以糊口的工资。


这成为我们当时面临的最迫切的挑战: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要聚集在一起?我们为什么要结合成一个特殊的企业群体?我们该如何讲述自己?


我们六个人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披荆斩棘,共赴未来》,副标题是「知识分子的报国道路」。我们得出结论:我们一起创业,不是为了生计,而是为了信仰。


在写《披荆斩棘,共赴未来》时,功权特别讲了一句话,大意是:我们做这件事对得起自己、养得活自己、对得起父母。也要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员工。这是我们对自己的信仰做的具体的阐释。


1993年,我们投资了万通。到公司快上市的时候,我们又一次回答了这个问题。别人老是问,你们为什么要办这个公司?作为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我们也说不清楚。


当时社会比较混乱,我们就说这叫「守正出奇」,我们就是老老实实做事,绝不干坏事。所谓守正,是绝大多数的事能不变通,尽量不变通,少数事偶尔变通。


有个成语是歧路亡羊,如果你每件事拐15度变通,你发现做了20件事、50件事后又转回来,跟你原来的目标又完全相反,结果南辕北辙。所以我们不变通,变通后等于放弃了自己的原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