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GISer last
GISer last 公众号 主要以分享互联网数据资源为主。也分享过GIS、FME等技术教程方法。我个人对于大数据资源、可视化制作、地图制图等方面有很大兴趣,也会分享个人的一些应用和教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oodaily每日食品  ·  费列罗收购Power ... ·  3 天前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拯救你的睡眠!睡前喷一喷。 ·  2 天前  
日食记  ·  节后刮油菜谱,少油少盐还很鲜。 ·  3 天前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林志颖现在为什么不让Kimi露脸了?看到他1 ... ·  3 天前  
无锡博报生活  ·  地铁直达!无锡这里太好吃了! ·  3 天前  
无锡博报生活  ·  地铁直达!无锡这里太好吃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GISer last

【每周一文】一种评估大规模城市环境中户外热舒适性的混合框架

GISer last  · 公众号  ·  · 2025-01-23 21:46

正文




每周一文

一种评估大规模城市环境中户外热舒适性的混合框架

香港理工大学翁齐浩教授及其团队在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期刊上发表论文,题为“A hybrid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outdoor thermal comfort in large-scale urban environments(一种评估大规模城市环境中户外热舒适性的混合框架)”。这项研究通过在香港不同局地气候区收集668个现场观测数据,开发了一个评估户外热舒适性的神经网络模型框架。研究发现在极端炎热天气下约75%的区域经历强度到极端热应激,特别是在低层建筑区域,这对于具有相似气候的城市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

摘要

随着快速城市化和全球变暖带来的挑战,户外热舒适性已成为提高城市宜居性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基于实地调查的大规模连续城市空间热舒适性评估研究仍然匮乏。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开发了一个评估户外热舒适性的框架。研究基于典型夏季日间的实地研究,共收集了668组现场观测数据用于模型开发。这些观测点分布在香港的不同局地气候区(LCZs),从而能够预测不同城市环境下全市范围内的户外热舒适性。


研究使用了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气象和形态变量预测日间户外热舒适性,并采用通用热气候指数(UTCI)作为衡量人体热舒适性的客观指标。该模型随后被应用于更广泛的城市布局和动态气候条件下。


研究结果显示,在极端高温条件下,约74.8%的区域经历强度到极端热应激,热感觉被归类为“热”或“非常热”,而其余25.3%属于中等热应激。在低层建筑的城市布局中观察到高水平的热应激,其中LCZ 3显示最高的极端热应激百分比为61.3%,其次是LCZ 6,为57.6%。在这两个局地气候区中,超过90%的区域面临强度到极端热应激。


这些研究结果对识别高热应激的城市区域至关重要。该框架可能对具有相似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城市具有重要价值。



图1. 分析流程概览


图2. 研究区域:香港


图3. 户外热舒适性分布情况:(a) 在六个建成区局地气候区(LCZs)中的分布;(b) 在香港18个行政区中的分布。注:在(a)中,LCZ 1代表密集高层建筑类型;LCZ 2代表密集中层建筑类型;LCZ 3代表密集低层建筑类型;LCZ 4代表开放高层建筑类型;LCZ 5代表开放中层建筑类型;LCZ 6代表开放低层建筑类型。

Happy Reading!

https://online.fliphtml5.com/pdnjr/duxb/


主要作者简介

翁齐浩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士、美国地理学会(AAG)会士、美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ASPRS)会士、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AIA)会士,现任香港理工大学地理信息学和人工智能讲座教授、曾任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城市与环境变化中心主任和教授和美国航天局高级研究员。现为地球观测组织的全球城市观测和信息系统项目负责人并任《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期刊》(ISPRS JP&RS)主编。翁教授的研究侧重于遥感科学和技术在城市环境与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和城市化的环境效应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