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孔夫子旧书网
网罗天下图书,传承中华文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生研究所  ·  他嫌弃你时的生理反应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孔夫子旧书网

限量|十四年的辨认注释,终于有了《靳以日记书信集》的首次整理出版

孔夫子旧书网  · 公众号  ·  · 2019-08-18 17:45

正文


🔼点击图片购买

  • 钤靳以印章 (靳以先生遗物,文物级,首次公开)

  • 章洁思签名、盖章 (靳以长女、本书整理者)

  • 钤书名印 (文物鉴定家、篆刻名家王敦化先生的关门弟子潘方尔刻)

  • 藏书票 (版画家杨可扬先生的哲嗣杨以磊创作。靳以印、章洁思印及签名、书名印均在藏书票上呈现,粘贴在扉页上)

  • 特制孔网毛边本定制版专属纸盒 (按1930年代法藏馆天地盖瓦楞纸盒形制,并作内设改良)



在中国文坛,自鲁迅先生以来,同时以著名作家与著名编辑家的双重身份著称于世的并不多,而靳以就是其中之一。靳以是鲁迅先生的扶柩人之一,也是巴金、曹禺的好友。“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靳以日记书信集》,在今年上海书展前由上海辞书出版社首次结集出版。该书毛边本将于8月16日靳以先生诞辰日由“孔网”向全球首发。近日,记者登门拜访了靳以先生的长女、《靳以日记书信集》的校释整理者章洁思,听她细述父辈往事。



自1933年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圣型》问世,至1959年辞世,靳以一生共创作出版长、中、短篇小说、散文集等各种著作约40部。他还编过很多刊物,如《文学季刊》《水星》《文季月刊》《文丛》《文群》副刊、《现代文艺》《中国作家》《小说》月刊,新中国成立后创办并与巴金共同主编《收获》杂志。


章洁思自2005年起经历十余年的时间收集整理而成这本《靳以日记书信集》——靳以从未想过自己的日记会公之于众,他写日记的目的很纯粹,写于工作手册上的字迹模糊潦草,尤其外语部分,有些句子前半部分是俄语,后半句就是法语,除了写作者自己与十分熟悉的家人之外,根本无法辨认,加之历史人物名字等的考证,使日记的整理工作进行得十分缓慢艰难。十余年来,章洁思最常去的地方就是上海图书馆。也正因为此,让章洁思重读之时更感亲切。章洁思顺着父亲的笔迹跟着父亲的脚印进入他的生活,与他一起经历、感受、感叹、欢笑……她不仅仅把日记内容一一辨识、整理出来,录入电脑,并在日记里多处加上“整理者按”。


青年靳以


《靳以日记书信集》分为三辑。第一辑“日记”由“赴朝日记”“佛子岭日记”“入川日记”“东北旅行日记”“访苏日记”5部分构成。第二辑“书信”是靳以写给友人的158封半书信,其中包括丁玲、巴金、刘白羽、沙汀、茅盾、柯灵等30余位。第三辑“序跋”则包括靳以历年著作中的序跋及所编刊物的“编者的话”。附录为“靳以年谱”及相关文章等。


△ 点击图片购买



  • 钤靳以印章 (靳以先生遗物,文物级,首次公开)

  • 章洁思签名、盖章 (靳以长女、本书整理者)

  • 钤书名印 (文物鉴定家、篆刻名家王敦化先生的关门弟子潘方尔刻)

  • 藏书票 (版画家杨可扬先生的哲嗣杨以磊创作。靳以印、章洁思印及签名、书名印均在藏书票上呈现,粘贴在扉页上)

  • 特制孔网毛边本定制版专属纸盒 (按1930年代法藏馆天地盖瓦楞纸盒形制,并作内设改良)




日记:原迹完整影印


新中国成立后,靳以以极大的热情拥抱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他在文章里写道:“我该重新开始我的文学工作,四十岁正好是我的生命的新的开始。”靳以外出时总是在上装口袋里放一叠64开的活页纸,装在裁成一半的信封里,随走随记。这些靳以的未刊日记系首次整理面世,时间跨度从1952年秋“赴朝”起,到1957年1月“访苏”止。


“爸爸写作的时候,我常常和他面对面坐着,他的写作我再熟悉不过了。看着已经洇开了的笔迹,我仿佛我跟着父亲去了朝鲜,听到炮火的轰鸣;跟着父亲去了佛子岭,与他一起欣喜地看到佛子岭的曙光;跟着父亲回到我的出生地重庆夏坝,看到了我们曾经避过洪水的高院子——马宗融先生的家。”此次上海辞书出版社将200多面靳以日记原迹全部影印,同时还在每一部分日记后面,还附上若干靳以当年访问归来出版集子的选篇。


靳以“入川日记”部分



书信:靳以的朋友圈


书信是时代的记录,也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写照。章洁思迄今搜集了靳以158封半书信——其中有她多年前从上海图书馆一封一封抄录下来的;那“半封”则是靳以写给郭小川的,是章洁思从别人的文章中录下来的;还有个别信件是从报纸上得到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