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6、7月,在媒体的报道中,总能看到某某幼儿园孩子接连病倒,而与之相关的是每年都会提到的两个疾病名称——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综合内科汪洪姣副主任医师介绍,4月到7月是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一不留神,小朋友就会中招。
这不,6月刚开个头,警钟又已拉响——
温州黄先生的儿子今年6周岁,上幼儿园大班。上个月中旬开始,不断有家长在微信群里向老师请假。黄先生的儿子也在端午节那几天因体温高达39摄氏度以上,到医院求诊。医生说,孩子得的是疱疹性咽峡炎。“到昨天为止,全班36个小朋友,有23个请假。”黄先生说。
记者从温医大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和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了解到,最近,医院感染科的门诊病人确实有激增趋势,其中以疱疹性咽峡炎居多。
数据显示,仅5月份,温州两家儿童医院门诊共确诊患上疱疹性咽峡炎的儿童3000人,是4月份患儿数的4.5倍。“但相比去年同期,要少了近一半。”温医大附属育英儿童医院门诊部主任李建仁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5月,该院门诊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为5600人。
相比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数的激增,今年儿童手足口病来得要缓和得多。温州市疾控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5月份温州共报告手足口病1861例,较4月增加2.08倍,但比去年同期下降71.68%。5月份,温医大附属育英儿童医院门诊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数为1100人,是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数的40.74%,而去年该院同期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为6000人。
“今年,这两种病来得比往年要迟。”温州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黄建亭说,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一般是在每年的4月中旬之后慢慢增加,到五六月份达到高峰,7月份学校放假之后慢慢减少。但今年4月份时,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这两种疾病的患儿仅为100人;温医大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不到900人。“5月下旬,患儿数突然增加了好几倍。”
黄先生提到的疱疹性咽峡炎,以及总是会被一同提起的手足口病,都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柯萨奇病毒和EV71为主。也就是说,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是同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不同临床表现。
婴幼儿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很容易被感染,潜伏期一般为4到7天。
虽然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致病源头相同,表现症状却不太一样。
汪洪姣医生说,手足口病表现为口腔出现疱疹,流涎拒食,同时手掌和足底,臀部,膝盖等部位有可能出现皮疹。而疱疹性咽峡炎表现口腔有疱疹,而手足、膝盖、臀部没皮疹。但有些患儿可以先有口腔疱疹,之后手足等部位再出现皮疹,所以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需密切观察手足膝盖臀部等部位有无皮疹出现。
虽然多数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属于自限性疾病,症状较轻的孩子一般一周左右痊愈,但少部分孩子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汪洪姣医生提醒,如果患儿超过三天高烧不退,或出现浑身发软,呕吐,惊跳,肢体抖动等情况,要高度怀疑并发脑炎可能,需及时就诊。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接触传染,所以,体弱的孩子要尽量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
已经得了手足口病或者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至少需要隔离两周。
外出回家要及时洗手,许多家长对孩子们都是这样要求并且执行的,对自己就难免松懈,这同样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隐患。
成人接触了手足口病毒同样可能感染此病,由于成人抵抗力强等原因,没有出现手足口病的相关症状,但是已经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了。虽然没有相关症状,但体内已经携带了该病毒并且也会向外排毒,传染给孩子。
所以,家长也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换洗衣服、晒被褥。
有的家长说用抗生素去预防,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抗生素是杀菌和消炎的作用,却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如果家长给孩子乱用抗生素,还会导致菌群混乱,无形中会延长病程,加重病痛。
预防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可以给孩子接种疫苗。
去年11月,我国自行研发生产的EV71灭活疫苗在浙江全面上市,可预防由EV71感染的多种疾病,家长可带孩子就近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EV71灭活疫苗的接种对象为6月龄至5岁儿童。
来源:浙大儿院(zuch1951)、浙江在线健康网、浙江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