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张仲景所撰写的《伤寒杂病论》中,多处提到了芍药。
既可以入药,也可以入膳。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功效。
它的标志性成分为芍药苷,具有抗炎、止痛、保肝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关节炎、痛经。
芍药的根,也是治病的良药,叫做白芍。早在汉代,白芍即已收入《神农本草经》中。《珍珠囊》把它的功能概括为六种:安脾经、治腹痛、收胃气、止泻痢、和血脉、固腠理。从古至今,白芍一直都是一种常用的重要中药。
又名去杖汤,具有疏肝健脾、活血通络、缓急舒筋的功效,用于治疗脚弱无力,步履艰难,或腓肠肌痉挛、筋骨扭痛等。
芍药甘草汤煎汁后用来泡米饭,可以帮助缓解胃疼、胃痉挛,适合胃肠道功能不好的人群食用。
取芍药根30克、甘草30克,加入三升清水,煮至一升半后,去渣,分两次温服。
孕妇、哺乳期女性、经期女性、脾胃虚寒人群不宜饮用。
1.将芍药花洗净、切碎;
2.面粉中加入鸡蛋、盐、葱花、芍药花碎,搅拌成面糊;
3.起锅烧油,将面糊摊成薄饼食用。
桃花味苦、性平,有利水、活血、通便之效。桃花入药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云其可以“令人好颜色”。《千金药方》也记载,用桃花泡水饮用,可以起到减肥细腰的作用。
《太平圣惠方》中还有用桃花做馄饨的记载,对于便秘的人群较为合适。也可以在桃花中加入少许猪肉,口感更柔和,药效更为平缓,更适合体虚便秘的老年人食用。
如果有便秘的症状,还可以试一下桃花茶和桃花粥:
材料:桃花3朵,决明子9克。
做法:同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片刻,代茶饮。每日1剂,多次冲泡。
材料:干桃花2克,粳米100克,红糖(习惯性便秘患者,可将红糖改成蜂蜜)适量。
做法:将桃花置于砂锅中,浸泡30分钟,加入粳米,文火煨粥,粥成时加入红糖拌匀。每日1剂。
《备急千金要方》中就有“桃花三株,空腹饮用,细腰身”的说法。也就是说,桃花可以荡涤痰浊,使其通过大便排出。这个功效,使它在减肥上也有奇效。
每天早上起来,取桃花3~6朵,用开水冲泡,温热服下。服10日左右,停服7日左右,再接着服10日。不仅减肥,还可使脸色红润有光泽。
现在正是玉兰绽放的季节,刚落地的玉兰花瓣还具有药用价值和营养成分,不妨把它们拾起做入汤羹菜饭,增加这一季的餐桌美食。
材料:用玉兰花10克,猪脑2个,川芎5克,白芷5克,生姜1克,麻油5克,精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先将猪脑剔去红筋,清水洗净备用。把玉兰花、川芎、白芷去杂洗净,放入纱布袋里扎紧。将生姜去皮洗净切成片。煮锅洗净,猪脑和布袋一同入锅,加入清水,盖上锅盖,置于旺火上煮沸后改用小火炖1小时左右,去布袋,加入麻油、精盐、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通窍补脑,祛风止痛。
玉兰花入药,多使用其未开放的紫色花蕾,经过炮制变成辛夷。
辛夷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的功效,可以帮助治疗风寒感冒、鼻塞、流鼻涕等,春季因过敏导致的鼻炎,也可以通过辛夷治疗。
取3~10克辛夷(炮制后的紫色玉兰花未开放的花蕾),用纱布包起来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小火慢煮20分钟即可。
玫瑰花能温养人的心肝血脉,舒发体内郁气,舒缓情绪,又能活血散瘀而消散体内的瘀血。尤其适合肝郁体质的女性。
取玫瑰花9克(鲜品加倍)、月季花9克(鲜品加倍)、红茶3克,制成粗末或直接用沸水冲泡10分钟。
服用方法:温热时饮用,每日1剂,连服数日,经前服用。
禁忌人群:孕妇、儿童、脾胃虚寒人群不宜饮用。
相较于传统的糖醋排骨,玫瑰花酱烧排骨吃起来有果香、花香,不油腻
。
1.排骨焯水备用;
2.起锅烧油,炒香葱、姜、大料、桂皮、香叶、草果、陈皮后放入排骨;
3.加入适量酱油上色;
4.放入没过食材的开水,大火炖20分钟;
5.加入玫瑰酱,大火收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