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际商法
涉外商事海事法治信息共享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饶新闻  ·  敲黑板!《哪吒2》的隐藏知识点来了→ ·  15 小时前  
银幕穿越者  ·  《诡才知道》评分上涨 ... ·  昨天  
桃桃淘电影  ·  9.7分崩到6.4,年度最热新番玩脱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际商法

为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律后盾

国际商法  · 公众号  ·  · 2024-09-12 09:41

正文

聚力海事司法 服务造船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船舶报社走访调研大连海事法院

本报讯 记者 刘志良 报道 8月28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新闻宣传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船舶集团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船舶报社总编辑、常务副社长原国锋一行走访调研了大连海事法院,与大连海事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国全围绕海事司法服务造船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进行了座谈交流。
原国锋一行参观了大连海事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院史室、党建室、阅览室、廉政教育室,观看了大连海事法院“提升海事司法效能 全力服务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专题片,深入了解了大连海事法院的历史沿革、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在海事司法领域开展的工作和获得的一系列荣誉。原国锋表示,作为专门审理海事海商案件的审判机关,大连海事法院坚持践行以高质量海事司法服务保障海洋强国建设,在海事司法、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绩。为增强我国船舶工业合同规则的话语权,尤其是为解决在涉外合同裁决中长期存在的“失语”问题,张国全带队深入船舶工业一线摸底调查,主办召开全国首届“造船业涉诉法律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专题座谈会,组织召开“船舶建造履约保险”专题研讨会,以司法服务创新助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船舶工业降低涉诉法律风险、参与国际竞争、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有益探索。
张国全介绍了大连海事法院在坚持加强政治建设、坚持不懈服务大局、坚持“司法为民”宗旨、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狠抓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张国全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我国船舶工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也是争夺合约规则领域话语权的“窗口期”。大连海事法院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凝聚合力聚焦海事司法服务造船业发展议题,瞄准船舶工业合约规则话语权缺失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探索。下一步,大连海事法院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把服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司法改革的具体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为海事审判工作增添动力、提高效率,推动海事司法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随后举行的海事司法服务造船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大连海事法院介绍了由张国全带队、大连海事法院组织专业法官和专家学者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开展的船舶工业一线调研工作,全国首届“造船业涉诉法律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专题座谈会、“船舶建造履约保险”专题研讨会等相关情况,以及“船舶建造履约保险”金融创新研究成果,回答了记者关于推进提高国内海事仲裁水平、国内标准造船格式合同文本制定、船舶建造履约保险推进工作等方面的问题。
大连海事法院党组成员、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孙光,党组成员、副院长信鑫,审判执行部门法官,中国船舶报社采编中心、新媒体中心记者参加座谈交流。


为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律后盾

——访大连海事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国全

记者 刘志良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当前船舶工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也是争夺合约规则领域话语权的“窗口期”。近日,大连海事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国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专门审理海事海商案件的审判机关,大连海事法院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继续坚持凝聚合力聚焦海事司法服务船舶工业发展,以司法服务创新助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船企降低涉诉法律风险、参与国际竞争、维护自身权益提供有力保障,着力提升我国船舶工业合同规则话语权,为中国船舶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律后盾。
辉煌成就难掩“软实力”短板
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保持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三大造船指标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今年上半年我国承接新船订单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4.7%。“可以说,船舶工业已成为助推我国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有效提升国际竞争综合实力的基础产业之一。不过,与取得的辉煌成就相比,我国船舶工业在以规则话语权为代表的‘软实力’提升方面进展较为缓慢。”张国全指出,这集中表现为高比例的外文合同、规模化的外币结算以及国内司法管辖权的“少讼”或“无讼”现象。
张国全认为,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行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对国际造船标准格式及英国法下争议解决机制的路径依赖,导致以让渡规则话语权换取国际市场份额成为国内船企的经营常态;二是“合同写多了没啥用”“合同由客户说了算”的“合同无用论”或许可为民营船企“手持众多订单却常常陷入生存危机”之怪现象的频发提供答案;三是国内船企在对外订单承接方面“内卷”严重,除了经济利润的让渡竞争外,合同谈判权利的主动让渡异化为船企获取订单的“标准服务”,严重削弱了船企对合同法律风险的识别与承受能力。
实地探访摸底船舶工业难题
之所以能敏锐发现中国船舶工业在合同规则话语权方面的短板,正是大连海事法院坚持践行以高质量海事司法服务保障海洋强国建设、以高质量司法调研做实为大局服务的结果。
据介绍,作为大连海事法院2023年度重点调研工作之一,2023年10月27日,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重工大连造船的支持下,大连海事法院携手上海海事法院采取闭门研讨的方式在大连组织召开了全国首届“造船业涉诉法律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专题研讨会。研讨会上,大连造船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邓德君提到的“关于船舶建造合同文本、结算、法律适用及争议解决机制的选择”问题,受到大连海事法院高度关注。
为了摸清问题,2023年11月,大连海事法院组织专业法官和专家学者组成联合调研组,由张国全带队,采用“1+2+N”的方式,前往辽宁、浙江和江苏等地对1家大型船企、2家中型船企和4家小型船企开展实地调研。调研发现,造船合约规则话语权的缺失问题不仅在过去对国内船企造成过重大“创伤”,而且至今仍在影响和制约着中国船舶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并可能成为未来引发行业重大安全问题的关键风险点。
“任由合同规则话语权丧失现象持续发展,一旦国际形势突变,我国船舶工业将面临严重的经营风险。”张国全十分严肃地指出,我国船舶工业过往的惨痛教训已经证明,合同规则话语权的丧失影响的绝不仅仅是个体企业的经营利润,更为关键的是对全行业生存发展的制度性威胁。
创新产品服务提高话语权
目前来看,依靠船企自身力量寻求在与国外船东“一对一”的谈判中取得规则适用突破需要付出很大努力,而通过行政命令或政策指导强行要求国内船企和船东修正行业规则和交易习惯又与市场化规律背道而驰。张国全认为,以创新市场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方式参与国际规则竞争是最为稳妥且有效的路径。
围绕实地调研发现的问题,大连海事法院于2024年1月24日组织5家保险公司代表和来自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省法学会海商法研究会及律协的专家和学者召开“船舶建造履约保险”专题研讨会,围绕保险创新助力造船业发展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
“适当的金融支持对于维系我国船舶工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通过保险产品创新加强对船企的金融支持,对争夺合同规则话语权具有重大意义。”张国全指出,保险产品设计应以推动实现船东与船厂共赢为出发点,如果保险产品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船东的广泛认可,那将有利于推动国内保险规则成为造船合约的重要规则组成部分,将对我国国际规则领域的话语权提升产生重要推动作用,进而反哺船厂在产品市场竞争领域的优势培育目标。
同时,国际造船市场当前正处于供不应求的上行市场周期,国内船企一定程度具备了可以挑选订单、与船东进行合约规则谈判的优势市场地位。因此,张国全建议,我国船舶工业要抓住船市繁荣的窗口期,通过“引导+激励”的方式,改变对英国法主导行业争议解决体系的过度依赖。比如,探索制定形成更具公信力和示范力的新型国内造船行业标准合同格式,特别是要强化国内海事法院和仲裁机构对合约争议的管辖权。同时,在项目招标、税收减免、金融支持等领域,对积极采用国内标准格式合同开展对外造船订单谈判与履约管理的国内船企,予以适当的政策倾斜和政策引导,鼓励国内船企在规则适用层面与合同相对方开展谈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