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狮说新语
新加坡《联合早报》与早报网(www.zaobao.com),以第三只眼看大中华,客观新闻和深度评析是亚太区众多精英读者的最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  ·  “DeepSleep”,为什么是这个省? ·  昨天  
扬州广播电视台  ·  4人喝100多瓶酒后,其中一人不幸坠亡!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狮说新语

韩咏红:剑桥出版社删文风波

狮说新语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8-25 11:06

正文

剑桥大学出版社旗下的《中国季刊》网站配合中国官方的要求,撤下了300余篇被中方认为课题敏感的论文。这个消息上周五在社交媒体传开、经西方媒体报道后,引起轩然大波。在西方学术界的厉声谴责下,事情急转直下,剑桥出版社星期一收回成命,将文章都“解封”。


到昨天为止,事件没有更激烈的发展。虽有报道说,剑桥出版社旗下的另一份刊物《亚洲研究期刊》也被要求撤下中国网络线上的百篇敏感文章,但《亚洲研究期刊》没有照做。


至今,这两份刊物的网站在中国境内依然可以正常登入,相关论文可以浏览,出版社也声明没有移除文章。


这起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学术审查事件,瞬间降级为“茶杯里的风波”。当然,目前还不能断言此事真能到此为止,不过从官媒《环球时报》昨天的评论看来,官方无意让事件进一步升级。


《环时》昨天的评论指责西方舆论的这波炒作突如其来,没完没了;还讥讽剑桥出版社的前后表现有些“市井气”,出尔反尔,一开始大概很看重中国市场,所以在屏蔽敏感文章的问题上“挺好说话的”,后来在西方媒体“政治正确性”的压力下又匆匆改口。


和星期一发表过的评论一样,《环时》昨天也称,类似《中国季刊》的刊物读者范围狭窄,撤掉一些文章的影响应很小;西方舆论这次“大闹”,暴露的是部分西方人比中国社会“更缺少与外部世界相处的弹性”,容不得“一点变通”,“政治正确性”比比皆是,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他们对中国崛起充满焦虑。


《环时》也称,“剑桥大学出版社无论怎么选择,对中国都不重要。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这对有些西方人如此重要。”


就事论事而言,《环时》对剑大的讽刺,包括指它“市井气”,这点或许与一些西方学者高度一致。《环时》也透露该社在中国境内设立服务器,如果属实,这说明剑桥出版社有意深耕中国市场,显然是看中在中国出版学术刊物、教科书的实际利益。


最让剑桥出版社难堪的是,有麻省理工学院政治教授归纳后发现,那300余篇一度被屏蔽的论文,固然大部分与文革、天安门、西藏新疆课题有关,但也有一些论文被屏的理由不明显,反而像是依据简单的关键词搜索结果就做出的决定。


例如,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教授吕晓波的两本并不特别敏感的书也被屏蔽,就被怀疑是机器搜索将其误为“刘晓波”之故。学者指责剑桥出版社完全不讨价还价就屈服,虽说配合中国的要求恐怕会越来越难以避免,但该社似乎没有考虑清楚就低头了。这个例子无形中呼应了《环时》所形容的,剑大当初为了在中国市场上获利,显得“挺好说话的”。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剑桥出版社这样“轻易”让自己的名誉扫地,让人惋惜。不过,中国有关部门对西方学术出版社提出“删文”要求背后的思维,也很值得关注。


《环时》说,“不知道为什么这对有些西方人如此重要”,说明该报对西方世界高度重视的学术自由并不理解、更不认同。中国官方认为,中国互联网法规都是自保型的,并不攻击西方,外国机构既然要进入中国市场,遵守中国法律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中国屏蔽一些有害信息,也只是行使了自我保护的权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