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是 1999 年就是 1998 年,大学同宿舍的室友大铿,有天跟我们讲一条《环球时报》看来的小道消息,我很不屑,顺口说了一句:这就他妈的一个街头小报,整天不知道哪抄来这些不着调的玩意儿,你还当回事。
另一位室友小武听了之后,用常见抬杠的语气跟我说:你有什么证据说《环球》是小报?你知道人家发行量吗?你整天看的《南方周末》就是大报?弄不好《南方周末》发行量还没人家高呢。
一下子把我噎得语塞。那会儿也没手机,宿舍也没个电脑,上网搜索也没那么及时,没办法核实这两个报纸的发行量。再说,什么是「大报」,什么是「小报」,让我张口说出定义,那也等于为难我。
那会儿的《环球》,定价应该是 1 块还是 1 块 5 来着,用的纸张一看就「很省钱」,登的广告也都是什么花生油、致富信息之类的,的确不怎么上档次,我也不知道他的主编叫胡锡进。
后来微博兴起,有一回说胡锡进开微博了。那会儿还是公知的舆论场,「公知」这个词也没被污名化。胡锡进开微博,大家都去围观,好一顿奚落。那会儿的老胡,真的如丧家犬,哪像现在什么事儿都能评点几句,俨然是微博流量担当。这个转变的过程总让我想起一个词: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另一位室友小武听了之后,用常见抬杠的语气跟我说:你有什么证据说《环球》是小报?你知道人家发行量吗?你整天看的《南方周末》就是大报?弄不好《南方周末》发行量还没人家高呢。
一下子把我噎得语塞。那会儿也没手机,宿舍也没个电脑,上网搜索也没那么及时,没办法核实这两个报纸的发行量。再说,什么是「大报」,什么是「小报」,让我张口说出定义,那也等于为难我。
那会儿的《环球》,定价应该是 1 块还是 1 块 5 来着,用的纸张一看就「很省钱」,登的广告也都是什么花生油、致富信息之类的,的确不怎么上档次,我也不知道他的主编叫胡锡进。
后来微博兴起,有一回说胡锡进开微博了。那会儿还是公知的舆论场,「公知」这个词也没被污名化。胡锡进开微博,大家都去围观,好一顿奚落。那会儿的老胡,真的如丧家犬,哪像现在什么事儿都能评点几句,俨然是微博流量担当。这个转变的过程总让我想起一个词:黄钟毁弃,瓦釜雷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