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中铁
中国中铁官方账号。践行“三个转变”,勇于跨越、追求卓越。股票代码601390.SH,00390.HK。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中铁  ·  佳节守护民生 润泽千家万户 ·  16 小时前  
中国中铁  ·  佳节守护民生 润泽千家万户 ·  16 小时前  
中国城市规划  ·  讣告 | 深切缅怀林秋华同志 ·  6 天前  
中国铁建  ·  穿山越岭筑通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中铁

向险而行,冲锋在前丨我们的2024,我们是开路先锋

中国中铁  · 公众号  · 基建  · 2024-08-27 16:2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应急管理部对在京津冀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和集体进行奖励的情况,重点突出了中铁六局北京公司副总经理周冉的先进事迹。在接到紧急抢险召集令后,周冉率领抢险队奔赴现场,在抗洪救灾工作中表现出色。文章详细描述了周冉带领抢险队在丰沙铁路抢险过程中的经历、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绩。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应急管理部对京津冀防汛抗洪救灾中的贡献者进行奖励。

中铁六局北京公司副总经理周冉荣获个人三等功奖章,他在抗洪救灾工作中表现出色。

关键观点2: 周冉率领抢险队奔赴丰沙铁路抢险现场。

接到紧急抢险召集令后,周冉立即组织抢险队赶赴现场,面临多重困难仍迎难而上。

关键观点3: 周冉在抢险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周冉合理优化施工组织,成立线路清理小组,并亲自指挥抢险工作,保障施工安全和旅客转移。

关键观点4: 周冉对安全的重视。

在抢险过程中,周冉始终强调施工安全,要求现场作业人员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关键观点5: 周冉和抢险队员的英勇表现。

面对灾情,周冉和同事们向险而行,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诠释责任与担当。


正文



近日,应急管理部对在2023年京津冀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93名同志和10个集体给予奖励。其中,中铁六局北京公司副总经理周冉荣获个人三等功奖章。


2023年7月,京津冀地区遭遇了140年一遇的强降雨冲击,丰沙铁路及沿线突发险情,接到紧急抢险召集令后,他不曾有丝毫犹豫,毅然奔赴抢险现场,始终坚守在一线指挥协调,助力丰沙铁路恢复通行。他常说:“冲在最前、守到最后,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0 1
闻令而动 星夜驰援


“突降暴雨,丰沙铁路沿线发现汛情,请求支援!”接到电话的周冉立即赶赴丰沙铁路。大雨滂沱,电闪雷鸣,周冉带领60余人组成第一抢险救援队,从丰沙铁路三家店站乘坐轨道车前往抢险地点。


7月30日21点,当轨道车到达斜河涧站时,前方300米处发生滑坡和坍塌,路基被冲毁,抢险人员只能徒步行进。此时,大雨未停,照明不足,泥地湿滑,无处下脚,随时有二次滑坡的危险……这些困难丝毫没有阻挡周冉和他带领的第一抢险队,他们迎难而上、向险而行,率先到达第一个抢险点, 全力投入到丰沙铁路的抢险任务中。


为了尽快排查险情,提前谋划下一步抢险方案,周冉每日都要徒步行进8至10公里。下过雨的山区,闷热潮湿。周冉的汗水一遍遍地浸透衣裤,雨水、汗水、泥水都已混在一起,但他依然脚踩泥泞,连续奋战在抢险第一线,只为早日抢通受损线路。


0 2
多措并举 争分夺秒


为加快抢险进度,周冉带领抢险队员合理优化施工组织,成立了8个线路清理小组,每组配备2至4台挖掘机或铲车,承担了约12公里、包含5个隧道的线路清理工作。


丰沙铁路3号、4号隧道之间一处路基冲毁、枕木悬空,他与现场专家一道认真研讨抢修方案和安全保障措施,确定资源配置计划,并对作业人员进行详细交底,确保第一时间恢复。


“大家再加把劲,争取天亮前把7号隧道抢出来!”凌晨四点,周冉一边指挥抢险一边给大家鼓劲。上行线7号隧道口外堆积了大量山上冲下来的碎石。60余名抢险人员持续作战,4台挖掘机、1台铲车不间断作业,以最快时间完成清理工作。


“不仅要抢通线路,更要坚决保证施工安全。”为防范山体落石等次生灾害,他要求现场作业人员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所有作业人员不靠近易塌方作业面,不在山坡角与隧道内休息,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抢险工作。


0 3
党旗飘扬 用心守护


抢险现场,在周冉的带领下,一名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一个个战斗堡垒巍然矗立,他们冲锋在前,英勇奋战,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险情发生时,丰沙铁路上还有大量滞留旅客亟待转移。为了保障旅客转移通道的安全畅通, 周冉和队员们针对路基受雨水冲刷导致轨枕 悬空的险情,果断 采用枕木垛加固、枕木上铺设木板的方式,搭建过人通道,保障滞留旅客顺利通过。

“钢轨下面完全是悬空状态,距离地面将近30米,向下看去让人不寒而栗”,周冉一边说一边指挥机械和工人一层层地摞高枕木垛。0.5米、1米、1.5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枕木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高”。整整5个小时,枕木垛“托”起了线路,为滞留的旅客们搭起了一条生命通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