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唯一面向船海产业的专业性、学术性分论坛,“AI赋能海洋——智能技术促进船舶产业焕新暨2024年度中国智能船舶创新联盟高端学术论坛”成功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生,葡萄牙工程院院士卡洛斯(Carlos Guedes Soares),上海市海洋局副局长金宏松,中国船舶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主任赵同宾,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院长吕智勇,张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涛,以及中外专家学者相聚在上海世博中心,共话“智能技术促进船舶产业焕新”,共谋AI赋能船舶的新场景、新思路和新应用。
本场论坛由
中国智能船舶创新联盟、AI+海洋科创中心、中国船舶集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
共同主办。论坛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同步进行,来自中国、英国、法国、挪威、德国、葡萄牙、瑞士、美国、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船舶总装企业AI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技术实践者出席线下论坛,超四千人在线上收看论坛实况。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院长 吕智勇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院长吕智勇
表示,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正驱动创新范式变革,赋能千行百业。船舶工业作为重要战略性产业,是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突破与落地应用的最佳场景之一。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推动船舶行业进行数字化升级、智能化转型是实现造船强国目标、带动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开放的探讨、智慧的碰撞,进一步激发船舶产业技术的革新。
张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袁涛
张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涛
表示,在向海而兴的战略指导下,上海力求打造全球性海洋中心城市,智慧海洋、智能船舶是上海落实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方向。作为浦东人工智能产业的高地,张江科学城持续发挥产业集聚优势,积极开辟海洋科创产业新赛道,为建设海洋科创新高地而努力。昨日发布的张江“模力社区”,聚焦垂直领域大模型,将竭力提升行业发展水平,热情欢迎海洋、船舶行业大模型相关企业入驻。
上海市海洋局副局长 金宏松
上海市海洋局副局长金宏松
表示,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上海积极迎接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抓重点领域突破,抓平台主体建设,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聚焦人工智能+海洋,大力支持智能船舶、水下机器人、无人船、智慧海洋装备等研发设计制造,聚焦海洋领域碳达峰、碳综合行动,推动绿色低碳的航运、港口和装备等海洋产业发展。
中国船舶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主任 赵同宾
中国船舶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主任赵同宾
表示,2024年,国际海事组织已经明确海上自主水面船舶规则的生效时间表,这预示着全球范围内做好了智能船舶的商业化运营准备。中国船舶集团将以AI赋能产业焕新为主线,从智能海洋装备、智能配套、智能生产和智慧海事服务等领域积极布局,纵向贯穿船舶工业上下游,横向链接行业生态价值链,打造船舶领域、设备系统、平台体系相融合的人工智能生态,赋能产品服务及研制生产运营管理的全过程,为落实海洋强国战略提供新质生产力。
论坛上,由上船院联合国内智能船舶主要用户、骨干科研院所、关键智能系统配套企业、高等院校、总装制造企业、国内外权威认证机构等共同编纂的
《2024中国智能船舶行业发展报告——远洋篇/内河篇》
重磅发布。该报告完整呈现了中国智能船舶行业发展现状,明确了技术与产业发展目标,展现了智能船舶是相关产业升级迭代、重构产业链、技术链和价值链的重要推动力量,勾勒出共同铺就智能船舶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道路”。
由上船院与AI+海洋科创中心、璞跃中国共同征集的“2023年度AI赋能海洋国内外创新实践案例”在论坛上首秀亮相。案例由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上海云遥宇航气象科技有限公司、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中国船级社、达飞海运集团、Mapsea、ORCA AI、ZERO44、Buffalo Automation提供。这些创新成果也为推动促进AI等创新技术与船海产业结合、赋能智慧海洋呈现了全新的可能。
海洋装备数智安全实验室揭牌
此外,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船院与第七一四研究所联合创建的
我国首个
“海洋装备数智安全实验室”揭牌。
该实验室将网络安全技术和韧性工程纳入船舶总体技术体系,开创船舶工程数智安全保障技术新领域;
开展船舶网络安全技术和韧性工程创新和应用研究,共同打造船舶数智安全业务新模式;
不断提高实验室集团内外、国内外的影响力,塑造船舶数字化转型安全保障新势力。
在主旨演讲环节,来自中外行业资深学者与专家发表了以《智能船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落地思考》、《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全球及中国人工智能的总体发展趋势》、《面向新一代航运系统的多模态大模型研发实践》为题的主旨演讲,分享了AI相关核心技术的最新突破成果、场景应用案例和智慧观点。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副院长 李鑫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副院长李鑫
表示,智能技术的应用是船舶工业及航运向更加安全、经济、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的助推器。通过分析近期国内外在船舶数字化和自主化方面的商业案例,李鑫从市场认可度、产品价值、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四个方面对技术发展向产业落地转化遇到的问题展开探讨。
葡萄牙工程院院士 卡洛斯
葡萄牙工程院院士卡洛斯
指出,当前正处于智能技术将对船舶产业产生重大影响的“船舶4.0阶段”。智能技术对船舶的自主权十分重要,目前大部分船舶都实现了自动化,但没有达到自主化的控制水平,AI等智能化技术将有望助力船舶实现自主化。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创新中心副主任 顾一清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创新中心副主任顾一清
对《2024中国智能船舶行业发展报告——远洋篇/内河篇》进行了讲解,详细分析了河船与海船在营运和驾控上的差异,系统梳理了国际动态和行业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了现有典型应用案例的技术先进性和产品特点,明确了内河智能船舶的定义和功能内涵,绘制了核心产品装备的分阶段演进路径,建立了共性关键技术预见清单,以期深化产学研用、形成创新合力,加快内河智能船舶的推广应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 胡坚波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胡坚波
分享了全球及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总体趋势。大模型时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呈现出了“横向拓宽与纵向深耕”的特点,在我国已出台的一系列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与应用的政策的推动下,大模型技术有望进一步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实现规模应用。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员 马枫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员马枫
介绍了以“远程驾控为主、船端值守为辅”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航运系统。多模态大模型(Multimodal Large Model)的快速发展为如何复现高级船员在处理复杂航行问题中表现出的韧性、灵活性与实时性开辟了全新的探索方向。
院士访谈
在院士访谈环节,吴有生、卡洛斯两位中外院士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船舶行业应用展开探讨,共话AI赋能船舶行业产业落地的新场景、新思路、新应用。在无人驾驶和自主驾驶船舶面临的技术挑战、发展方式等方面,两人独特的观点与见解也为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海洋事业发展提出路径指引。
圆桌论坛环节
圆桌论坛环节,来自中外船级社的代表聚焦行业热门话题“船舶网络信息安全”开展对话,共同剖析并寻求有效应对网络威胁的规则与规范。
AI+海洋科创中心作为2020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集中签约的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之一,由张江集团和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通过战略合作,共同建设。自2022年底正式揭牌启用以来,AI+海洋科创中心累计入驻企业近
20家
,从商业、技术、孵化、投融资等维度赋能企业
50余家
,主办生态活动近
40场
。
张江集团未来也将持续协同中船-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AI+海洋科创中心等重要合作伙伴,进一步汇聚国内行业资源,搭建多元化、多层次产业合作交流平台,共同推动海洋科创新生态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