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夜雨旅行
夜雨旅行,一家有态度的深度旅行公司!我们重服务,强体验,泛社交,不购物。用诚挚的热心成为每位队员的朋友,用特色的产品不辜负每位队员的假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老张投资笔记  ·  出乎意料,西藏人均收入这么高! ·  昨天  
老张投资笔记  ·  出乎意料,西藏人均收入这么高!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夜雨旅行

端午节只是吃粽子吗?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夜雨旅行  · 公众号  · 旅游  · 2017-05-27 17:28

正文


最近一部名为《思美人》的电视剧

在各大媒体平台热播

它以屈原人生经历为主线

铺陈了一段凄美坎坷的爱情故事


然而当观众看完第一集就已三观炸裂了!

因为第一集中屈原竟参加了端午节祭祀...

看到那一幕网友纷纷表示编剧胡编乱造

历史是体育老师教的等等


其实编剧并没有乱扯

因为在端午节的背后多的是鲜为人知的事




 端 午 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

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

五月是仲夏

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日

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


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

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

百越之地春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

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

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都有端午节的风俗




端午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

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活动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

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据考证,端午有龙舟竞渡的习俗


端午龙舟竞渡习俗,早在屈原前就已存在

吴越之地于春秋之前就有

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

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即使在屈原本人的诗作中

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竞渡的风俗来


如《楚辞˙涉江》中就有:“乘舲船余上沅兮

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屈原所乘的这种狭长而轻小的舲船

实质上也就是当时一种竞度所用的船




端午龙舟竞渡之俗起源于南方,把农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以纪念屈原跳江自尽而最后形成端午节传统风俗。

端午节风俗形成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随着历史发展又注入新的内容。




屈原与端午


学者胡适一直怀疑是否真的有屈原

因在司马迁《屈原列传》前史书上没屈原的记载

在司马迁前至战国屈原所在时期百几年

这段时间里对屈原的记载是空白的

屈原是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首次出现

如果真的有屈原这么一牛人史书上不该空缺的

司马迁可能道听途说写了《屈原列传》



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

是在(南北朝时代)南朝文献

而南朝离屈原跳江自尽间隔了七百多年


战国时期楚国(今湖北)被秦国攻陷郢都

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

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

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假如屈原是因爱国而死

那他爱的只是他的楚国

此后这块土地上出现了很多个国家

祖国也改朝换代了很多次

属于当时楚国的后裔吃粽子纪念屈原是有道理的

但当时秦、齐、燕、赵、魏、韩这六国的后裔

吃粽子纪念屈原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为什么要将屈原与端午节捆绑在一起

因为要树立屈原这么个典型


其实是让广大老百姓和文人

去学习贯彻如何像屈原那样忠君爱国

统治者高屋建瓴,皇帝换了几十茬

纪念屈原是每个朝代都会坚持的

为了让忠君爱国能够行得通

就需要树立一个榜样




屈原文采斐然

容易引起老百姓和文人的好感

其次,屈原是楚国的高官

能够引起官僚阶层的共鸣

再而,屈原是忠臣,楚王都把他放逐了

他仍要以死表忠心,实在是个难得的臣子



于是历朝历代把屈原与端午节捆绑起来

端午节也随之演变成了

纪念屈原忠君爱国的节日



爱国是包装,屈原是标签,忠君是实质

屈原这个爱国榜样成功地被统治者树立起

古代统治者利用屈原告诉广大百姓:

爱国(其实是忠君)奉献(就是为统治者贡献)

此后一千多年

统治者都兴高采烈地擦洗这个爱国牌坊

于是屈原这个榜样便由楚地传遍九州并相沿迄今



那么过端午时民间都有什么讲究呢?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

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

所以在很多年前,人们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

由于艾草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

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

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

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

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

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用米

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元、明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

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

附加料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

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如今,每年五月初,

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

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

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

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

在中国盛行不衰

并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看到这儿您一定涨了不少知识

夜雨团队在此祝您端午安康~

记得吃粽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