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在于,各大运营商推出的“无限流量”有着很好的拉新的营销效果。另一方面,当前的通信市场竞争激烈,并且面临着提速降费、取消漫游费的大趋势,通过这种低成本的套餐让利给用户能够更好的赢得人心,但这种套餐的水分很高,也源于技术、成本以及业绩上的问题。
运营商开始纷纷试水无限流量套餐,让消费者重新燃起对无限流量的希冀之光。而无限流量难以实现的原因,还是因为无线频率资源有限,和固网不同,无线数据的传输都要依靠频宽,三大运营商每家的频率资源更是珍贵资源,而当前一个基站能够承受的流量是几百兆,每个基站的接入用户数量也是有上限的,用户优惠接入多,就会影响所有用户的上网速度,因此,运营商的网络质量随着用户数的增加不断下降。在当前娱乐消费需求暴涨的今天,4G网络的上网速率越来越快,频率资源矛盾已经在日益彰显,高清视频与直播、VR游戏、短视频时代,无限流量用户规模上涨会导致频率资源被少数人占据,流量会瞬间达到几十兆几百兆,如果过度放开无限制的使用,基站无法承受。
因此,从这点看来,完全不限制流量的很难做到。所以,技术上的限制,注定了真正意义上的无限流量套餐还需要打破频率资源有限性的限制,在技术上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另外一方面是业绩考核,无限流量推出很可能导致运营商成本投入增长,包括计费体系增加模块的成本,以及为保证高质量服务必须不断增加基站建设,而基站建设之后还需要支出不断增长的占地费用、后期维护费用等。加之运营商无限流量过度放开,流量营收收入是否会增长还很难说,因此业绩将受到影响。而业绩受到影响将导致运营商要承受股东、投资者以及国资委的压力。而国资委对于央企的工资要求和其产生的效益挂钩,而央企也负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任。如果业绩下滑,显然会遭受投资者、股东压力以及自身企业员工工资总额下降影响到内部团队稳定性等诸多难题。
所以我们看到,在网络提速降费以及取消漫游费的压力下,运营商在无限流量套餐之外,也有其他手段,也基本都是曲线救国的策略,比如说大流量卡,价位多在百元以上,主要针对真正有流量需求的用户。比如移动推出的流量至尊卡等。另外,运营商也会与某些视频网站合作,推出一些优惠流量套餐,也会针对一些体育赛事等推出低价大流量包。另外比如中国电信针对天翼手机用户推出的“0元10GB天翼视讯定向流量包”,中国电信推出了4G+云卡,就是纯流量卡,无套餐、不清零、语音可折算成流量。
当前,在美国四大运营商中,T-Mobile和Sprint虽然也有不限量套餐,但同样有限速、禁止使用无线热点、达到一定流量关闭数据功能等限制。因此关于无限数据流量服务让WiFi对于手机而言变得无关紧要的说法在当前来看还并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