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自贡檀木林宾馆与沙湾饭店一直是翘楚一方的餐饮界大佬、酒店业龙头,在川内同行中也颇负盛名。
这两家为自贡人耳熟能详的品牌老店,其前身皆为“招待所”,且均创办于上世纪50年代。是自贡市委、市人委(即后来的市政府)对外接待的主要场所,隶属于市交际处。1986年始才由招待所分别更名为宾馆和饭店,并一度生意红火,甚是风光。又谁能想到,在之后接下来的10多20年间,这两家原本吃“皇粮”属事业编制的单位,先后划为企业,并在经历了企业改制、并购重组之后,均效益下滑,经营乏力,不堪重负,最终淘汰。着实令人心生惋惜,触感良多。
今年入夏伊始,传闻倒闭已久、破败不堪的沙湾饭店将再度“变脸”,成为我市人大、政协新的办公场所。因而,前阵子在沙湾饭店大楼前,不少市民蜂拥前往选购其尘封已久的部分餐厨、客房用品、随后一些网民网友,都纷纷在网上、微信“晒宝”:各种标明有“沙湾饭店”字样的瓷器、椅、凳等,以及“出入证”、“档案袋”等一类纸品,五花八门,一应俱全。这既是一种情绪与情结的宣泄表达,也是为了留住一段历史,留下一份记忆......
借此沙湾饭店“更名换姓”,功能转换,试着将其与之一样命运多舛,业以不复存在的檀木林宾馆的前世今生,略作追述,以为纪念,以飱读者。
檀木林宾馆位于市中心的自流井区塘坎上路2号,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环境幽雅,绿树成荫,为典型的园林式宾馆。它原为昔日自贡盐商罗筱园在解放前所建私宅,解放后捐献给当地人民政府,并于1959年改建为自贡市委招待所。除原有主楼(二层)建筑辟为2号楼外,另新建了礼堂,一号楼、三号楼和餐厅等建筑,计有客房114间,床位265张,在此下榻过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朱德、刘少奇、董必武、吴玉章、邓小平、李富春、贺龙、陈毅、胡耀邦、万里、乔石、胡启立、宋任穷、邓力群、王任重、方毅、李铁映、张爱萍、廖汉生、王光英、胡绳、巴金等,以及邵逸夫、王锡爵等知名人士、风云人物。
朱德委员长在一号楼的后花园品鉴过兰草,贺龙元帅也于一号楼前的池塘中抛竿垂钓......这些都已成为历史与回忆。
1986年有檀木林招待所更名为檀木林宾馆之后,又经历了事业变企业、经营市场化等几多变化,单位名称亦先后改为:四川博帮檀木林宾馆、大西洋博帮檀木林宾馆及大西洋檀木林宾馆,接二连三的门庭变换,伤筋动骨,元气大减,以致资不抵债,宣告破产并被收购的悲凉结局。
现今的“檀木林城市名人酒店”,由中铁二局集团公司投资改建,并于2010年3月开业。期间,仅保留有一个最小的三号楼,其余一、二、四号楼及礼堂、餐厅灯皆已拆除,往日熟悉的风貌已荡然无存!须知,当年的二号楼可是过去知名的盐商府邸——罗园。这栋二层楼中式砖木结合的老建筑,建在园内一处山顶,分前后院两层进深,外面廊柱环抱,内部开间错落有致,布局精巧,陈设讲究,四周花木扶疏,幽静恬适,另有情韵。而后建的一、三号楼及礼堂,则是按照成都金牛坝国宾馆的设计进行修建的,是出自同一套图纸的“孪生”建筑。在格调、品味上都属上乘,堪称经典。特别是环境及内部的点缀与陈设,也同样讲究,十分到位:如客房的床、椅、櫈、衣架、镜屏等,基本上都是选用的最好的楠木精工制作,不少花钵(盆)、茶几、鼓櫈,乃至餐具亦有相当部分是清明民国时期的老物件,于今天自然算得上绝对的古董!至于一号楼门厅(大堂)曾经等经长时间摆放的那一堂八把大号紫檀雕花嵌云石的太师椅,更是出自太平天国“天王府”,来头不小,传承有序,价值不菲,惜不得“善终”被倒卖流失......
接下来再说说沙湾饭店的由来,尽管它没有檀木林宾馆那样显赫的身世,但也不失为自贡标志性的建筑。以往沙湾饭店与王爷庙同框出境的曝光频率之高,俨然已为世人所熟悉并认同为最具代表性的“盐都风貌”之一。
沙湾饭店位于市中心的自流井区滨江路3号,占地面积1.3万多平方米,与檀木林宾馆一样建于1959年。原系自贡市人民委员会招待所,1976年后改为自贡市人民政府沙湾招待所。它背倚西秦会馆、龙凤(峰)山,濒临釜溪河,紧靠王爷庙、毗邻桓候宫,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一、二、三号楼,客房220套,床位500张。1986年获国家旅游局首批星级旅游涉外饭店称号,并先后摘取了“巴蜀旅游企业五十强”,“四川省最佳星级酒店”,“自贡市餐饮名店”等桂冠。
1992年沙湾饭店拆除原二号楼(临街,共四层)等建筑兴建高13层,拥有客房230个及多功能会议厅、宴会厅等的综合大楼。该大楼于1994年建成开业,1996年正式挂牌为三星级酒店,这也是当时川南首家三星级酒店。
檀木林宾馆及沙湾饭店,自上世纪60—90年代以来,一直是自贡“两会”等当地重要会议召开代表们报道、食宿的场所。是自贡发展进程中的一面镜子,曾经见证并记录了盐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开拓前进,努力拼搏的矫健步伐,壮志豪情。它们曾是自贡市餐饮界、酒店业的骄子,在四川同行业中也占有不可小觑的一席之地,其雄厚的烹饪技术更是为同行,业界所瞩目。如上世纪80年代饭店开设的厨师“培训班”,“中西餐馆”等都广受好评,并与同期十字口市饮食公司在“盐城餐厅”二楼开设的“培训班”中餐营业,平分秋色,并驾齐驱,书写了“盐帮菜”在那个时期浓墨重彩的华丽篇章。而以樊德丛、陈德章、李紹光、倪紹云、邹清云为代表的自贡交际处“五朵金花”,以及官海云、明登新、樊纪恒、陈银生、宋书明、张正全、冯光荣、吴德怀、钟富华、邓伯金等烹饪高手,川菜名厨,都为自贡较长一个时期以来各种政治任务、重要接待工作的圆满完成,作出了显著的贡献,建立了良好的声誉。他们中的许多人在上世纪70—80年代,纷纷走出国门,被外交部派往美国、德国、匈牙利、加拿大、坦桑尼亚、伊拉克、秘鲁、阿联酋等国的中国使领馆任餐厅主厨,或为北京亚运会、奥运会提供餐食烹饪服务。有的至今仍活跃在国内外的餐饮界,为川菜的推广、盐帮菜的发展,而不懈追求,不断开拓,奋力前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