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六根
省略号有六个点,我们是六根不清净的六个媒体人。略有点文化,略有点情趣,略有点思想。每日送上略有点意思的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猫笔刀  ·  含D量 ·  昨天  
兵团零距离  ·  晚安·兵团 | 心中有光的人,终会迎来光明 ·  3 天前  
兵团零距离  ·  晚安·兵团 | 心中有光的人,终会迎来光明 ·  3 天前  
梅特涅的信徒  ·  特朗普改革冲击美洲经济秩序 ·  3 天前  
天玑-无极领域  ·  AI+医疗:给AI发检查单,AI就能给出详细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六根

韩浩月 | 今晚,至少要花15分钟看看月亮

六根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24-09-17 07:0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围绕中秋节展开,介绍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近年来的新变化。包括月饼的争议与创新,中秋节的仪式感与人们的参与热情,以及通过各种方式营造节日氛围的努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秋节传统与现代元素的融合

文章讨论了中秋节在保持传统的同时,如何与现代元素结合,如月饼的创新口味、中秋节的社交媒体打卡活动,以及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方式传播中秋习俗。

关键观点2: 月饼的争议与创新

文章提到了月饼的甜咸之争,以及近年来月饼口味的创新,如香菜月饼、螺蛳粉月饼等。这些创新旨在让消费者吃到可口的月饼,并加深他们对中秋节的印象。

关键观点3: 中秋节的仪式感与人们的参与热情

文章指出,虽然中秋节的仪式感并未变淡,但人们的注意力被分散,参与线下活动的热情降低。文章呼吁人们积极参与中秋节活动,共同营造热闹的节日氛围。

关键观点4: 赏月是传统中秋佳节的重要活动

文章强调赏月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方式,并呼吁人们在中秋夜能够安静、专注地赏月,以感受中秋的良辰美景。


正文

文 | 韩浩月

今天是中秋节,是亲人相聚、合家团圆的日子,亦是感叹时光、亲近美好的时刻。五仁月饼到底好不好吃,月饼甜咸之争谁胜谁负,怎样过中秋才有仪式感……这些话题年复一年都在聊,但却并不老套,传统节日的津津有味之处,恰好在于守旧与创新不断的碰撞融合。

前几天,央视“段子手”主持人朱广权趣说月饼馅料,“春花秋月何时了,馅料之争一直吵。江月何年初照人,我就何时爱五仁……”长长的一段台词,忙坏了手语老师,翻译到最后忍不住笑了,这段内容为短视频时代的中秋增添了节日气氛。近年来,中秋节的段子含量愈加浓厚,也是一种与时俱进吧。

还记得几年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一款月饼火出圈吗?今年媒体也很关注“600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门牌号)月饼的生产和销售状况。不过,有更多听上去就很吸引眼球的月饼“上新”来争抢风头,它们是香菜月饼、螺蛳粉月饼、火锅月饼、二锅头月饼……这些月饼并非只是来搞笑的,而是拥有真实的消费者。为了让消费者吃到一块可口的月饼,继而加深一点对中秋节的印象,厂家可谓费尽了心思。

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不但布置了一轮皎洁无瑕的大月亮,“玉兔”也下凡与观众们玩起了“捉迷藏”,以千姿百态融进馆藏作品之中。观众用打卡相框“捕捉”展厅里的“玉兔”,并将打卡照晒上社交网络——在中秋节,“玩”的重要性和“笑”、“吃”不相上下,唯有满足了笑得开心、吃得满意、玩得痛快这三点,才能让人更好地感受到中秋节日气氛。为了让人们能够找到童年时过中秋的快乐,大家都铆足了劲只为共同制造一个难忘的节日。

中秋节是一个非常有仪式感的节日,除了吃月饼外,各地都有过中秋的独特习俗,比如喝桂花酒、祭月、拜月、跳月、挂灯笼、玩花灯、猜谜、燃灯、观潮、烧塔、请兔儿爷等等,全列出来的话会是一份长长的名单。

今年中秋节,这些习俗或活动仍然会持续,期望能够有一些活动,可以像春节期间借助短视频爆红的“英歌舞”那样刷屏——不是中秋节的仪式感变淡了,而是人们的注意力被分散了,既缺乏主动寻找并参与线下活动的热情,也不愿亲力亲为成为节日习俗的实践者与发扬者。所以,想让中秋节再回归到过去的那种热闹情形,的确是需要每个人的热情参与。

今天有人奔赴在回家团圆的路上,与家人举杯共饮,也有人停留在原地,遥祝亲人朋友节日快乐,在一个忙碌的快节奏时代,单单是“中秋节”这三个字,就天然自带一种让人沉静、怀想、思念的力量。在今晚,无论能不能实现与家人共聚的愿望,都不要忘了抬头看看月亮——赏月,向来是过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方式,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无数佳句,已经将赏月与过中秋牢牢地系在了一起。在中秋夜,如果能够安静、专注地赏月15分钟,也算不辜负这良辰美景。

(刊于2024年9月17日《南方都市报》)

这是六根推送的第3439篇文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