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于2013年4月,目前超过15万编剧、导演、制片人、公司总裁为主的影视专业人士订阅,是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编剧及剧本资源平台。 |
点击↑蓝字即可订阅
源 | 编剧别动队 比对& 文 | 余飞
一、评估抄袭先决条件:接触与相似
判断一方是否有抄袭另一方的嫌疑,有两个先决条件:
1,疑似侵权方必须与疑似被侵权方有接触。如果双方无直接或间接接触可能,也就是说疑似侵权方看不到另一方的作品,即使双方的文本再相似,那也只是巧合。在本案中,《张公案》小说先于网剧《热血长安》发表,而且是发表在公共平台上,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编剧很难证明自己没有通过任何直接或间接的途径接触到该小说。所以,接触这个条件,我们假定编剧已经具备了。
2,如果能推断疑似侵权方可以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疑似被侵权方的作品,还必须判定双方作品有相似性才能认定有抄袭嫌疑。
二、评估抄袭的三大原理
1,乱序原理
影视剧涉嫌抄袭小说的,用相应的剧本与小说进行比对。因为剧本与小说是不同的文体,比对两者异同之时,不能僵化地按照剧本展开的顺序与小说展开的顺序进行情节和信息比对,而应参照编剧改编小说时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将小说改编为剧本时,小说中的相关素材可以打乱顺序、甚至作适当重构和变通之后再用到剧本中去。所以,两者比对时,只看小说中有没有与剧本相似的情节点和信息点,而不论这些相似点出现在小说的什么部位。
如果剧本与剧本进行比对,因为可以用倒叙、闪回等方式重构和改编剧本,这种编剧的基本技法会导致相关情节点和信息点顺序发生变化,所以同样适用本原理。
2,逻辑链原理
基于“乱序原理”,有可能将没有任何逻辑关系的情节点或信息点挑选出来进行相应组合,达到与另一文本相似的目的,这将导致抄袭嫌疑扩大化,因此必须加以限制,引入“逻辑链”原理:
比对两个文本,不能简单地找到一个或几个情节点的设计雷同或相似(俗称撞梗),就认定为抄袭,必须是一方完整地、或近乎完整地借用了另一方设计的、有独创性的逻辑链条才行。
逻辑链包括情节链、信息链、混合链。
情节链:由多个情节点构成,主要是指多个事件或动作相连组成的人物行动轨迹。
信息链:除开情节链之外的其它创作元素,比如“人物和人物关系”的设计:主要人物个性——周边关系——相关人物个性——主要人物前史——相关人物前史等,这些设计就能形成相当于情节链性质的独创性“人物和人物关系”设计,它不包含动作和事件,而是用相关元素组成一个相对独创的逻辑链条,并用该逻辑链条对某种核心创作元素进行描述,本人将这种多个信息点组成的设计称之为“信息链”。
混合链:情节与信息混合形成的逻辑链。这种情况在小说中可能会出现较多,比如说小说中可以用一段文字,一边介绍此人的性格特征、人物关系,一边描述此人正在采取某种行动,这就属于混合逻辑链。如果剧本对这种设计进行抄袭,很可能就是描写剧中人一边进行某种行动,一边用字幕或画外音介绍他的性格特征、人物关系等 。
3,归纳适用原理
本原理是此前在琼瑶诉于正案时提出的,完整表述为“一种归纳,两种适用”,是基于逻辑链原理的操作方法:为了判定两个文本是否涉嫌抄袭,可以尝试将双方的某一段相关情节链或信息链用同一种表述方式归纳出来,如果能达到“同一种归纳,两种文本都适用”的效果,那就能判定有抄袭嫌疑。
因为抄袭比对的复杂性,以上原理,并非百分之百精确的公式。误差是绝对存在的,所有判定过程和结果只是给当事双方、公众和法院一个参考。
另外,上述原理主要适合模糊判断之用,某些文字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细节和台词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情况,属于“明显认定”范围,任何人都能自行判断其抄袭嫌疑,不必引用上述原理。
三、相关事项说明
1,比对素材:
《热血长安》第四集《志怪惑人》拍摄台本及《张公案之鬼笔筒》约56000字的小说(均为制片方提供)。
2,相关附件:
(1)《热血长安》之《志怪惑人》情节点及信息点解析:情节点和信息点一共30个
(2)《张公案》之《鬼笔筒》情节点和信息点解析:情节点和信息点一共87个
3,颜色标志说明:
黑色:《热血长安》之《志怪惑人》剧本。以下简称剧本
红色:《张公案》小说。以下简称小说
蓝色:比对说明
四、情节点及信息点比对
1,药商陈佑昌与下人孙仲看流星时,孙仲发现陈家少爷楠枝死在房中。
2,用客人议论交待出陈楠枝死法与兰屿笑笑生《凶怪录》描写的一样。
涉嫌与小说第29条相似。
但如果本情节单独出现,属于公共资源的正常使用,并不构成抄袭。
3,李郅和三炮找萨摩调查陈家凶案,双叶认为是他杀。三炮发现《凶怪录》并发现死法和书里写的一样,书里说的灾星惑人。
同上涉嫌与小说第29条相似。
但如果本情节单独出现,属于公共资源的正常使用,并不构成抄袭。
4,孙仲介绍陈家及楠枝死亡相关情况,猜测是灾星附体。
同上涉嫌与小说第29条相似。
但如果本情节单独出现,属于公共资源的正常使用,并不构成抄袭。
29,王砚拿出一本《九松山剑客》,里面写的剑客手刃仇人故事,与封若棋当年的故事一样。作者咸菜生。封承认就是自己。并说自己写这本书时还在生气,但后来听到皇上和怀王教诲,就放下此事,奋力读书,得了功名。
小说29条情节点王砚提到的《九松山剑客》中,直接说明书中剑客与封若棋自身经历一样,并以书中描写手法杀人。
小说第十七章原文:“那本《九松山剑客》暗合当时之事,一定就是他化名写的,里面那个阴险小人吕投被魔教的暗器伤得体无完肤,求剑客搭救,剑客拉他上悬崖后,他还想推剑客下山,后来被剑客掌风一扫,跌落悬崖,这是不是和马廉的死法有点类似?张兄,你脑子好,会断案,你看这事是不是太巧了?”
这里对书中小人吕投死法的描写,其实与小说中“马廉被刀砍后按进浴桶而死”的描述并不一致,但作者仍然在强调“这是不是和马廉的死法有点类似?”“你看这事是不是太巧了?”,估计是作者原来设计的马廉之死可能就是被“掌风一扫,跌落悬崖”,但在后来有新的想法调整后,忘了将两个矛盾的设计进行修改,导致这种不一致的描写。
但作者一直坚持的原始创意设计并没变,即剧本第2、3、4条都包含这种原始创意:按书中情节实施杀人。
因为上述“按书中情节实施杀人”创意基本可认为是公共资源,如果单独出现,展开部分再无相同成分,就很难构成抄袭。
5,陈佑昌介绍自己不让少爷近鬼神。
1,兰珏送儿子兰徽去柳远府中上学,兰徽被鬼笔筒吓到,回家惊恐。岳丈柳羡不信鬼神,但其子柳远能公开说闹鬼,可见事不寻常。
涉嫌与小说第1条相似。
陈佑昌对鬼神的态度与小说描写中的柳羡相似,此为人物设计相似。
但如果本情节单独出现,属于公共资源的正常使用,并不构成抄袭。
6,小姐的家教柳言怀出场,此人是陈楠枝介绍进来的。
40,张屏想进试场看,差役不让。他看到试院掌吏孙大人从里面出来,孙的叔父在兰珏府,张屏就去找兰珏应聘账房先生,但兰珏让他当了家教。
涉嫌与小说第40条相似。
柳言怀是陈府家教,并由小姐的哥哥介绍入府。
小说里写的张屏是兰府家教,由少爷的父亲兰珏介绍。
此为人物和人物关系设计的信息链相似:人物职业(家教)——入职原因(他人介绍)——介绍人身份(亲人)
根据“一种归纳,两种适用”原理,判定本条人物设计相似。
但由于这种设计并无独特性,但如果本情节单独出现,属于公共资源的正常使用,并不构成抄袭。
7,探案组在书摊打听《凶怪录》,查到出版该书的无涯书局。
小说里有思贤书局,据说是京城最大的书局,《九松山剑客》等书按理都出自该书局。同样遵循“按书中情节实施杀人”的一本书,同样在京城最大或较著名的书局出版,这个肯定是有相似性的。
但如果本情节单独出现,属于公共资源的正常使用,并不构成抄袭。
8,书局常管事介绍大掌柜八年前亡故,少掌柜接手,但半年前出门未回。
70,张屏进一步阐述各种细节,表明凶手是很少现身、但力捧马廉的思贤书局二掌柜(大掌柜窦方六年前亡故)。凶手用过梳子沾上了药膏、凶手小腿上被香灰烫伤,由此证据吕仲和是二掌柜,他生造了这个神秘身份,想预谋杀马廉,但他没想到出现了陈筹这个与马廉有世仇的人物,导致本案太过复杂。
上述两种设计都可以归纳成如下信息链:书局大掌柜亡故或失踪N年——二掌柜接手生意——二掌柜很少在书局出现。
按照“一种归纳,两种适用”法则,判断该信息链与小说第70条相似。
“第一个掌柜失踪了,第二个掌柜接管,但第二个掌柜也几乎没人见过”——这种设计其实有它的不合理性,说白了就是没有人见过管事人。
如果没人见过管事人,上述那位常管事怎么与掌柜对接?难道全部通过纸条或第三者传话之类的方式?显然不太合理。即使通过纸条或第三方,也可以通过纸条或第三方查出背后掌柜的线索。
如果常管事是唯一见过掌柜的人,他就可以描述出掌柜的各种特征,办案人员就有可能因此找到幕后的周家之子。
正因为小说中这种设计的某种不合理性,导致它有了相对的独特性。相当于考试的时候我有一个笔误,另一个坐在我后面的人也有同样的笔误,那就说明后面的人抄了我的。总结一下就是:在相似故事情境下出现了相似的不合理性设计,这种抄袭的嫌疑就会加大。
9,常管事介绍:兰屿笑笑生与书局一直书信往来,从无当面、直接接触。送文稿的是市井小儿。
10,萨摩闻到味道,自行离开。萨摩吃面,发现从药店出来的柳言怀,跟踪。
11,萨摩和双叶商量尸体上的刀伤。
12,陈佑昌拜白墙。
52,徐登在马廉书房暗格找到许多银票,张屏对白墙前的香炉产生怀疑:不知道马廉在拜祭什么人。
对着白墙祭拜是一种非常诡异的动作,算是独创性情节点,与之相同的设计算是“明显认定”相似的范围。
小说中张屏查到死者马廉房中有一处祭拜白墙的地方,从这个设计演化出来的祭拜白墙、祭拜灵芝可以算相同情节点。在编剧技巧中,简单替换或简单添加关键情节中的外围设计不能算创新,比如在拜祭白墙的时候加上灵芝,并不能算成与拜祭白墙不同。
涉嫌与小说第52条相似。
13,一组镜头暗示小姐陈宛在与柳言怀有私情。
14,陈宛在离奇死亡,三炮从《凶怪录》查出相同死法,说是狐仙摄魂。成片中文字:有女子夜难寐,行至院中,遇一男子有异香,情生,遂好合。
小说第六章原文:于是玉蝶就去了后花园,遇见了一个戴着面具的年轻男子,浑身异常香,玉蝶虽然看不到他的脸,但被这香气迷得酥麻麻,便委身与那男子。
以上两种关于女子遇到异香男子的描述,已经由相同的情节链和信息链构成完整故事,都是“女子(人物)——去院子(地点)——遇男人(人物关系)——香气(独有的人物特征)——女子被诱惑(情节转折)——发生关系(动作)”,虽然文字表述有所不同,但可以认定内容完全相同。
其实,以上设计中大部分元素,比如“女子——院子——遇男人——被诱惑——发生关系”都是公共素材,甚至本段里描述的这条情节链并无多大独创性,说白了就是“女人散步时碰到个男的,两人搞了破鞋”而已,但因为加入了“男人身上的香味魅惑了女人”这个元素,就有了相对的独创性。
本条涉嫌抄袭小说第6章。
本条中小姐被银针刺死这个细节与小说相似,但该细节属于公共资源,如果不依附与其它相关设计形成情节链或信息链中的一环,就不能认定为抄袭。
15,李郅和萨摩查柳言怀房间,发现《凶怪录》草稿,怀疑柳言怀是兰屿笑笑生。
16,萨摩自行消失去查案,问张家药店老板,打探柳言怀买了什么药。
17,大理寺李郅审柳言怀,认为小姐陈宛在与柳私通并怀孕被楠枝发现,于是柳杀楠枝,但没想到宛在也发现了,只好一起杀。为掩耳目,故意用书中相同手法杀人,误导别人说是说陈宛在已经怀孕两个月,逼柳言怀认罪。
18,萨摩关键时刻赶到,他查出柳抓的是安胎的方子,以此证实柳没杀宛在。
17-18与小说第65-68的情节设计虽然有某种相似之处,都是官府审查凶案冤枉了某人但某人不承认,另一查案人突然闯进来道出真相。
但这种设计实在太常见了,而且剧本与小说中相关疑似情节链中的具体情节、细节及其它各种信息全都大相径庭,不能算作抄袭,连借鉴都算不上。
19,柳言怀交待《凶怪录》一事,原来柳原名柳叶刀,是写戏本的。楠枝就是兰屿笑笑生,抄了柳的戏本成名。之后写不出来,找柳代笔继续写。因为家里没钱,加上爱上宛在,就心甘情愿为嫖窃自己的人代笔。每次写完之后,让楠枝看一遍,再由孙仲送到书局。
本条与小说中多处共用一个公共元素:代笔或抄袭。但因为本条使用该元素最后导致的情节方向与小说完全不同,无法构成相同的情节链,不能判定为抄袭。
20,李郅探案组讨论推断:凶手知道柳代笔,并知道柳昨晚陪宛在到四更,应该是陈家人,或者是无涯书局的人。
21,萨摩和三炮用计调开孙仲,萨摩发现陈佑昌拿着一个大灵芝祭拜白墙。
同上述12条中的分析。
涉嫌与小说第52条相似。
22,紫苏出现,讲了关于灵芝的故事:陈、周两个采药人发现巨大灵芝,一起送灵芝到朝廷,路上水匪杀了周全家,灵芝失踪。
76,二十多年前,庆州县城挖出一只石匣,上交州府,到了知府陈文定(陈子觞祖父)手上,其好友周公遂鉴别后认为是失传的诸葛贞摹刻的《兰亭集序》。先帝大喜,令周公遂送到京城。途中遇水匪,全家三十余人全被杀。刑部查出是流寇牛霸,但摹本失踪。陈文定引咎辞官。
上述两种情节链都可归纳为:
两家人共同面对一件宝物——一起送给朝廷——路上遇匪——匪杀了其中某一人全家——宝物失踪。
上述两种情节链中的信息还都可归纳为:
一家姓陈、一家姓周——遇害的是周家——周家全家遇害——(隐含:周家幸存一人)——行凶的都是水匪而不是山匪或其他什么匪
此条可以算作由情节链和信息链构成的混和链,明显涉嫌抄袭小说76条。
23,大家推测陈佑昌可能就是当年的采药人,李郅马上下令派兵布防陈府。
24,陈佑昌深夜拿着灵芝对着白墙拜祭,黑影、孩子哭声,疑似闹鬼。
同上述12条中的分析。
涉嫌与小说第52条相似。
25,四娘查到:无涯书局老掌柜领养过一个叫周知远的男孩。
78,陶周风这才明白,吕仲和是当年周公遂幸存的三岁儿子。
82,窦方在陈子觞案后,认为大仇得报,马洪也死了,他替马廉重新设计了身份,把思贤书局给了周公遂的儿子周中谦,自己自尽。
涉嫌与小说第78、82条相似,此条是剧本第22条、小说第76条内容之延续,均可归纳成信息链:周家幸存一个儿子——被书局主人收养——得到书局掌柜之位。
26,孙仲送汤水毒倒陈佑昌门口守卫,再给陈下毒,拿刀要杀陈,被萨摩等人赶来制止。
27,孙仲交待自己是周家儿子周知远,在全家遭水匪时,被爹娘扔进水里逃得一命。后来被义父——无涯书局老掌柜捡回去抚养成人。
同上述剧本第22、25条判定,此条涉嫌与小说第76、78、82条内容相似,均可归纳成信息链:周家幸存一个儿子——被书局主人收养——得到书局掌柜之位。
28,半年前,陈楠枝拿大灵芝来收买周知远,想捧红他写的书。周知远因此知道陈楠枝父亲陈佑昌就是当年害自己全家灭门的人,决定让陈家人一个一个死在陈佑昌面前,最后再干掉他。
81,二十多年,窦方没查到线索,但发现试子陈子觞的笔迹酷似摹本笔迹,而陈子觞是恩师周公遂的好友陈文定孙子。由此,窦方设计了陷害陈子觞的连环计,马洪是从犯。
上述两种情节链都可归纳为:
陈家少爷想通过某种途径获取功名——这种途径被书局掌柜发现旧案线索——掌柜设下连环计害得陈家家破人亡
虽然两种设计中有部分细节不同,比如小说是用书法摹本作为核心道具,剧本是用灵芝,但这些只是非关键设定,不影响情节链相似的整体判断。
此处明显涉嫌抄袭小说81条。
29,萨摩分析孙仲种种疑点,解释为何正好及时赶到。孙仲被萨摩这个客栈杂役看破了自己的设计,心里不服。
30,李郅劝柳言怀去翰林院看管藏书阁。
五、比对结果判定
剧本共30个情节点,某些较为复杂的情节点已经形成情节链或信息链,比如17、19、22、28条等。
综合上述比对过程,可以认定剧本中如下15个情节点与小说无关:
1、9、10、11、13、15、16、17、18、19、20、23、26、29、30
可以认定剧本中如下6个情节点与小说相似,但单独使用并不构成抄袭:
2、3、4、5、6、7
可以认定剧本中如下9个情节点有抄袭小说嫌疑:
8、12、14、21、22、24、25、27、28
这9个有抄袭嫌疑的情节点或信息点构成如下混合链,同时适用于剧本和小说: ——书局大掌柜亡故或失踪N年
——二掌柜接手生意
——二掌柜很少在书局出现
——与书局掌柜有关的前史旧案主要相关人神秘祭拜白墙
——相关人之亲属以如下方式死去: “女子(人物)——去院子(地点)——遇男人(人物关系)——香气(独有的人物特征)——女子被诱惑(情节转折)——发生关系(动作)”
——旧案发生的原因是:“两家人共同面对一件宝物——一起送给朝廷——路上遇匪——匪杀了其中某一人全家——宝物失踪”
——其中都包含信息链:“一家姓陈、一家姓周——遇害的是周家——周家全家遇害——行凶的都是水匪而不是山匪或其他什么匪”
——遇害的周家:“幸存一个儿子——被书局主人收养——得到书局掌柜之位”
——幕后主使陈家的少爷想通过某种疑似非法的途径获取功名
——这种途径被书局掌柜发现旧案线索
——掌柜设下连环计害得陈家家破人亡
另外6个情节点和信息点与小说相似,能归纳为如下四点:
“按书中情节实施杀人”的设计
让家人远鬼神
家中相关人请某人当家教
书局出版与凶案相关的书籍
这些设计单独使用时都属于公共资源,并不构成抄袭。但是,这6个情节点与上述9个有抄袭嫌疑的核心情节点共同使用形成相对完整的故事,虽然故事最终的目的并不一样,但故事前期、中期架构及相关周边设计已经相对完整,因此这6个情节点也具有了抄袭嫌疑。
剧本情节点和信息点一共30个,其中有9+6=15个点有抄袭嫌疑;
其它15个点中,第1条和第30条属于交待性质的信息点,对于比对工作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不纳入统计数据。
最终数据为:剧本共30个情节点或信息点,有15个点涉嫌抄袭,13个点属于原创内容,2个点排除。
最终判定结果:抄袭成立。
余飞(上海)影视文化工作室
2017年3月11日
附件一 : 《热血长安》之《志怪惑人》 情节点及信息点解析
归纳&整理:余飞
1,药商陈佑昌与下人孙仲看流星时,孙仲发现陈家少爷楠枝死在房中。
2,用客人议论交待出陈楠枝死法与兰屿笑笑生《凶怪录》描写的一样。
3,李郅和三炮找萨摩调查陈家凶案,双叶认为是他杀。三炮发现《凶怪录》并发现死法和书里写的一样,书里说的灾星惑人。
4,孙仲介绍陈家及楠枝死亡相关情况,猜测是灾星附体。
5,陈佑昌介绍自己不让少爷近鬼神。
6,小姐的家教柳言怀出场,此人是陈楠枝介绍进来的。
7,探案组在书摊打听《凶怪录》,查到出版该书的无涯书局。
8,书局常管事介绍大掌柜八年前亡故,少掌柜接手,但半年前出门未回。
9,常管事介绍:兰屿笑笑生与书局一直书信往来,从无当面、直接接触。送文稿的是市井小儿。
10,萨摩闻到味道,自行离开。萨摩吃面,发现从药店出来的柳言怀,跟踪。
11,萨摩和双叶商量尸体上的刀伤。
12,陈佑昌拜白墙。
13,一组镜头暗示小姐陈宛在与柳言怀有私情。
14,陈宛在离奇死亡,三炮从《凶怪录》查出相同死法,说是狐仙摄魂。
15,李郅和萨摩查柳言怀房间,发现《凶怪录》草稿,怀疑柳言怀是兰屿笑笑生
16,萨摩自行消失去查案,萨摩问张家药店老板,打探柳言怀买了什么药。
17,大理寺李郅审柳言怀,认为小姐陈宛在与柳私通并怀孕被楠枝发现,于是柳杀楠枝,但没想到宛在也发现了,只好一起杀。为掩耳目,故意用书中相同手法杀人,误导别人说是说陈宛在已经怀孕两个月,逼柳言怀认罪。
18,萨摩关键时刻赶到,他查出柳抓的是安胎的方子,以此证实柳没杀宛在。
19,柳言怀交待《凶怪录》一事,原来柳原名柳叶刀,是写戏本的。楠枝就是兰屿笑笑生,抄了柳的戏本成名。之后写不出来,找柳代笔继续写。因为家里没钱,加上爱上宛在,就心甘情愿为嫖窃自己的人代笔。每次写完之后,让楠枝看一遍,再由孙仲送到书局。
20,李郅探案组讨论推断:凶手知道柳代笔,并知道柳昨晚陪宛在到四更,应该是陈家人,或者是无涯书局的人。
21,萨摩和三炮用计调开孙仲,萨摩发现陈佑昌拿着一个大灵芝祭拜白墙。
22,紫苏出现,讲了关于灵芝的故事:陈、周两个采药人发现巨大灵芝,一起送灵芝到朝廷,路上水匪杀了周全家,灵芝失踪。
23,大家推测陈佑昌可能就是当年的采药人,李郅马上下令派兵布防陈府。
24,陈佑昌深夜拿着灵芝对着白墙拜祭,黑影、孩子哭声,疑似闹鬼。
25,四娘查到:无涯书局老掌柜领养过一个叫周知远的男孩。
26,孙仲送汤水毒倒陈佑昌门口守卫,再给陈下毒,拿刀要杀陈,被萨摩等人赶来制止。
27,孙仲交待自己是周家儿子周知远,在全家遭水匪时,被爹娘扔进水里逃得一命。后来被义父——无涯书局老掌柜捡回去抚养成人。
28,半年前,陈楠枝拿大灵芝来收买周知远,想捧红他写的书。周知远因此知道陈楠枝父亲陈佑昌就是当年害自己全家灭门的人,决定让陈家人一个一个死在陈佑昌面前,最后再干掉他。
29,萨摩分析孙仲种种疑点,解释为何正好及时赶到。孙仲被萨摩这个客栈杂役看破了自己的设计,心里不服。
30,李郅劝柳言怀去翰林院看管藏书阁。
附件二:《张公案》之《鬼笔筒》 情节点及信息点解析
第十一章
1,兰珏送儿子兰徽去柳远府中上学,兰徽被鬼笔筒吓到,回家惊恐。岳丈柳羡不信鬼神,但其子柳远能公开说闹鬼,可见事不寻常。
2,讲鬼笔筒来历:陈子觞在文会中以《梅赋》取胜,被马洪告抄袭后,自杀身亡,父母因此相继身亡。刑部尚书窦方和礼部侍郎柳远主办此案。冤案由丞相云棠平反,窦方自尽,柳远辞官,心虚至今。
3,兰珏收到一封告密信说试子马廉是文贼,兰珏没在意。
第十二章
4,兰珏为儿子请了法器白玉野猪,让他不用怕鬼了。
5,陈筹议论马廉收钱挂名写本子的事情,其实戏是张屏写的。
6,兰珏是会试出题官,要回避。柳家孩子柳桐倚要参加会试,不能把兰徽送柳府,最后送兰徽去王砚处照顾。
7,兰珏在王砚家见到三儿二女五个孩子,并邂逅云太傅次子云毓。
8,张屏、陈筹参加会试,发现马廉抽中了鬼屋,并结识了只能抽三道题(别人有抽四道)避嫌的柳桐倚。
第十三章
9,张屏在试房卧榻的竹条上发现奇怪的文字,对面空房中有呜咽异动。
10,早上,张屏隔壁试子昏倒被抬出,说有鬼。此人正对面就是那间空房。
11,会试三天后,兰珏到文观阁准备阅卷。因礼部尚书龚颂明病倒,皇上派刑部尚书陶周风代替主持阅卷。
12,大学士李方同与刘邴刘大人掐,各说自己选中的一篇好,陶大人增加一份录取名额和了稀泥。
13,大家公认一篇好文要点状元,打开后发现是柳桐倚。李文同与刘大人继续为了那两份卷子斗,打开一看,居然是张屏和马廉。
第十四章
14,张屏文章死板,马廉文章投机,大家一起议论。
15,再三较量之下,刘邴牵出张屏向兰珏送粽子的事情以及个人私生活的事情,李方同放弃了,张屏落榜。马廉相当得意,骑马在张屏和陈筹面前挑衅。
16,兰珏劝张屏留在自己家里当账房先生被拒绝,王砚赶来抓了张屏,说他是谋杀马廉的疑犯。
第十五章
17,皇帝过问张屏一事,龚颂明暗示兰珏泄露阅卷争执过程给张屏,导致张屏杀马廉。
18,皇帝信任兰珏宣他入殿,但言语之中暗示了负责会试的人没经他同意就放榜的事情,龚、云等人都吓坏了,因为皇帝年幼,过去都是由太傅代阅,现在皇帝不愿意了。兰珏把事情揽在自己身上,大伙都很感激。
19,张屏、陈筹等嫌疑人全被关在监狱里,王砚偷听他们议论,知道马廉会试时住在鬼屋,还提到一个叫封若棋的人。
第十六章
20,马廉是被人砍伤后按进浴桶淹死的,他与张屏此前有恩怨,除了涉及张屏个人生活的事情之外,主要是代笔写戏本的纠纷。
21,讲述与马廉有仇的各位:张屏、陈筹、巩秦川、吕仲和、韩维卷、高扬贵,其中恩怨颇深的巩秦川再次提到封若棋这个人。
22,兰徽又说见到鬼了,是水里爬出来的。他护身的那个玉猪獠牙断了不管用了。
23,兰珏去玉器店订玉猫给儿子辟邪,发现大舅子柳远的行踪。
第十七章
24,王砚见封若棋,封说自己在马廉死的那天与老师龚颂明谈了一夜的心,
25,巩秦川在狱中给大家讲封若棋的故事,封若棋原名慕叶生,写了许多挣钱的传奇。马廉抄他的东西,并把他描写侠客的词句用在一个浪娘儿们身上,还让戏班的崔班主请他来为马廉作荐,他大骂马廉。
25,马廉想把慕叶生搞臭,自己就能随便用他的东西,算替天行道了。最后找了慕叶生推荐自己侄少爷的一篇传奇,这传奇抄了另一个人的文章。
26,马廉找到被抄的苦主,撺掇他去咬封若棋(慕叶生),封虽然委屈,但又不能把自己侄子供出去,只能顶缸。
27,马廉找善于仿字的高手模仿封若棋的笔迹写声明威胁苦主,说要请一百个状师告他。声明流传出去,封若棋没法做人了。果然,慕叶生这个名字从此就消失了。
28,封若棋说其它都对,但内侄那件事情,是另一个写史论的人挑起来的,马廉是在那人挑起来后趁火打劫。
29,王砚拿出一本《九松山剑客》,里面写的剑客手刃仇人故事,与封若棋当年的故事一样。作者咸菜生。封承认就是自己。并说自己写这本书时还在生气,但后来听到皇上和怀王教诲,就放下此事,奋力读书,得了功名。
30,尚书大人接到柳远大人家的案子,说笔筒化成了一堆骨灰。
第十八章
31,乔书令为陶周风探王砚口风,王砚认为有人想利用陈子觞的案子闹点事。陶周风将柳远家鬼笔筒案交与王砚办理。
32,王砚命令取来骨灰,并排查柳府人等;同时找礼部兰珏调马廉和陈筹的卷宗。试图找出两者关联。
33,柳府下人被抓很多,张屏、陈筹从狱友那里知道了鬼笔筒的事情。
34,柳远拜会王砚,讲述鬼笔筒故事:在鬼市上无意中买到,在家经常出现异象。王砚让柳远回家打听家里人是否有什么可疑的。
35,王砚放了张屏、高扬贵、巩秦川,陈筹等其他人还关着,陈筹非常难过。
36,张屏回忆狱中柳府下人讲的陈子觞娘撞死情景及柳远吓坏的事情。
37,王砚审问陈筹、韩维卷、吕仲和,问他们落第喝闷酒为何选在陈子觞自杀的湖边?他们交待没考前怕沾晦气所以不在这里,落第了无所谓。
第十九章
38,张屏到陈子觞自杀湖边祠堂进香、拓云太傅文,与看祠堂的老道不断讨价还价省钱。
39,张屏看到王砚在让手下测试距离:陈筹住处、马廉住处到湖边需要的时间分别为三刻、一个时辰,骑马省一半。
40,张屏想进试场看,差役不让。他看到试院掌吏孙大人从里面出来,孙的叔父在兰珏府,张屏就去找兰珏应聘账房先生,但兰珏让他当了家教。
41,张屏一上来就发现兰徽身上的伤是练武导致,而不是鬼附体。兰徽因为张屏为他保密,引以为友。
42,张屏用计让孙管事同情,并要介绍他去侄儿孙掌吏家做事。但他的想法被兰珏识破。
43,两人共商马廉被杀之事,张屏认为马廉会试时抽中鬼屋与监场官闹不符合其性格,有可能是故意让外人知道他在那号房,以便作弊。包括张屏试房对面屋中闹鬼,张屏认为是假的。兰珏让张屏去寺里为儿子请符。
44,弟弟王宣来逼王砚回家吃饭,次日,王砚得知柳府两个丫鬟死在牢里。
第二十章
45,两个丫鬟暂定为撞墙自杀。
46,张屏寺里回来,汇报说柳远没请符,只请了一部《金刚经》——说明柳远并不信鬼神。张屏也没请符或书,知道兰珏并不是真让他去请。兰珏索性挑破:你可以不用请假随便进出府邸查案。
47,张屏到马廉府上被阻,两个陌生人徐登、祁朱帮他进了门,三人一起进屋四处查看。
48,死掉的两个丫鬟被手下查出与王砚家人有关,王砚惊怒,马上去太师府。
49,兰珏去柳远家送礼。
第二十一章
50,证据显示:王宣把青楼歌女包装成良家妇女卖进柳府、花钱雇假爹娘、给老鸨钱,他还是鬼市大东家。王宣否认杀人,并说自己当时来找王砚,有不在场证据。并说送两个丫鬟是想在柳府安眼线,闹鬼也只是吓唬一下对方,以免柳远老是针对王家。肯定是柳远杀了丫鬟。——这些计策,居然是马廉的主意。
51,兰珏去见柳远并送礼,貌似客气,实际上是要断了两家的来往,他认定柳远知道府里闹鬼是王砚府上的人干的,就把兰徽、兰珏当棋子把此事传播出去,并让刑部王砚来查——自己查到自己家里去。兰珏认为柳远用兰徽当棋子尤其不恰当。
52,徐登在马廉书房暗格找到许多银票,张屏对白墙前的香炉产生怀疑:不知道马廉在拜祭什么人。
53,王砚接到最新调查情报:马廉是马洪的亲兄弟,陈筹是陈子觞的亲弟弟。
第二十二章
54,王砚找陶周风要求堂审马廉案,陶知道此案已经惊动圣上,故意含糊没答应。王太师绑了儿子王宣闯来,当场打了王砚说他包庇弟弟,以示自己大义灭亲。吓得陶周风不停替王砚讲情,说王砚已经查到重要线索。
55,张屏通过细节推断马廉不是蜀郡人,爱干净却不是天天换衣服;凶手认识马廉,马廉死时没洗澡,是凶手杀了他再按进澡盆的。
56,张屏去给陈筹送饭被阻,知道陈筹是陈子觞的弟弟,马廉是马洪的弟弟。马洪害死的陈子觞——陈筹有重大嫌疑,不能随便见了。
57,张屏到兰府,孙管事说走了侄儿的关系,他可以去试场看了。
58,张屏在试场的马廉房、闹鬼空房、发癫痫试子的房、自己的试房查看,并未发现什么异常,他想:云太傅当年为陈家翻案,定了马洪死罪。马廉更改户籍再来京城,为什么还会攀附云太傅门生刘邴?
59,兰珏发现张屏拓回的陈子觞《梅赋》的字不一般。
60,张屏再来竹荫巷,点破祁朱是皇上的身份——他认识徐登是大理寺邓大人,并表明自己知道凶手是谁,但要查阅科举卷宗及档案。
第二十三章
61,圣旨令马廉被杀与柳府闹鬼并案由三司会审,大理寺从刑部提走档案和王宣一人,令王砚惊讶。
62,张屏告假,黎明时分乘驴车出城。
63,兰珏与皇上交谈张屏之事,并为怀王准备大婚之事。
64,兰珏听吴学士讲马廉案,三司会审有可能发现马廉试场舞弊,出卷的高、朱大人被盘查,刘邴也危险了。
65,兰珏被请到三司会审,让他指认刘邴是否偏私马廉,兰珏否认。邓绪邓大人查出马廉与刘邴银票、废掉的贤部考卷等相关牵连。空屋闹鬼,说是小吏发现蝙蝠,轰走时烧了灯笼被训哭。
66,邓大人认为王宣开鬼市,雇马廉出计在柳府闹鬼,再赏他钱。马廉用赏钱贿赂刘邴获举荐。马廉是因为参与舞弊被灭口。
67,王砚认为马廉没必要故意留下贿赂考官的证据,另外,刑部查出陈筹是陈子觞之弟,与马廉家有极深怨仇,为何邓大人不管此证据?
68,张屏到场,宣称杀马廉的凶手是王砚抓获的人,已经死亡。
第二十四章
69,张屏认为是吕仲和杀人,吕仲和在狱中关押时就故意撒对自己不利的谎,引起张屏怀疑。张屏多方查证,认为凶手早就故意透露了多方线索,希望早日被抓,但王砚因为各种复杂的考虑,反而没有抓到凶手。王砚非常没面子。
70,张屏进一步阐述各种细节,表明凶手是很少现身、但力捧马廉的思贤书局二掌柜(大掌柜六年前亡故)。凶手用过梳子沾上了药膏、凶手小腿上被香灰烫伤,由此证据吕仲和是二掌柜,他生造了这个神秘身份,想预谋杀马廉,但他没想到出现了陈筹这个与马廉有世仇的人物,导致本案太过复杂。
71,吕仲和恳求张屏不要说出他意图杀马廉的真相,被拒,于是自杀但未遂。
72,张屏认为吕仲和是凶手,但不是真凶,真凶已经死于六年前。
第二十五章
73,张屏指出真凶是昔年的刑部尚书窦方。当年陈子觞《梅赋》引用母亲的诗句,只要提此事就能证明自己清白,但他宁死也未说。
74,当年陈子觞获罪的那场文试,思贤书局是举办的商户之一。陈被冤枉,显然是举办文试的人才能拿到文章给马洪。有可能就是思贤书局的人。但马洪至死不说谁给他的文章。所以,陈子觞被蓄意谋害的原因缺失。
75,而且,六年后思贤书局二掌柜为何又要弄假身份杀马洪的弟弟马廉?——张屏从书法笔迹中查到线索。
76,二十多年前,庆州县城挖出一只石匣,上交州府,到了知府陈文定(陈子觞祖父)手上,其好友周公遂鉴别后认为是失传的诸葛贞摹刻的《兰亭集序》。先帝大喜,令周公遂送到京城。途中遇水匪,全家三十余人全被杀。刑部查出是流寇牛霸,但摹本失踪。陈文定引咎辞官。
77,张屏翻译当年档案,发现窦方当时曾上书朝廷怀疑牛霸受人指使,但无人理睬。
第二十六章
78,陶周风这才明白,吕仲和是当年周公遂幸存的三岁儿子。
79,张屏介绍:马洪、马廉是窦大人秘密给他们迁了户籍,弄到了西北甘凉县穷家寄养。这两人是牛霸之子,窦方可能是想从他们身上找到指使牛霸之人。
80,张屏查到,窦方一直写信关照马氏兄弟,但他联系马家兄弟的身份,是思贤书局的主人。窦方违反朝廷命官不得经商的禁令,私开了书局,用以调查摹本的线索。
81,二十多年,窦方没查到线索,但发现试子陈子觞的笔迹酷似摹本笔迹,而陈子觞是恩师周公遂的好友陈文定孙子。由此,窦方设计了陷害陈子觞的连环计,马洪是从犯。
82,窦方在陈子觞案后,认为大仇得报,马洪也死了,他替马廉重新设计了身份,把思贤书局给了周公遂的儿子周中谦,自己自尽。
83,马廉不知真相,认为叔父和兄长是好人,他要报复为陈子觞翻案并判了马洪死刑的云太傅。
84,周中谦接管书局,但不会放过马廉,虽然他和窦方认为的幕后主使陈家已经灭门,但毕竟马廉的父亲是陈家阴谋的执行者,亲手杀了周家全家。周中谦当然要杀马廉。
85,马廉故意搞臭自己的名声,并搭上了王宣一线,想揭穿科举舞弊案,故在考场故意闹事暗示外面的人。
86,张屏还想继续讲案件原委,但邓大人接到一张条子,阻止了张屏,决定核对后再审。张屏知道,此事就此了结了,因为云太傅其实早就查到了陈子觞一案真相,是朝廷为保窦方名声压下了,所以才有了马廉被杀的后果。
87,张屏被钦点中举,永宣帝让陶周风做他的老师。
E / N / D
招聘
▽
公司、项目合作 ◇ gangqinshi01
项目、影视宣传合作 ◇ rene0602
编剧经纪、剧本代理 ◇ zqy24680
回复“我要加入分会”加入编剧帮全球分会
投稿 ◇ [email protected]
已同步入驻以下平台
今日头条 | 搜狐自媒体 | 一点资讯
界面 | 百度百家
|
教育百师通 · 诸葛亮、包拯、纪晓岚……八大经典家训!(存给孩子看) 8 年前 |
|
又有好物推荐 · 学会这5招,小户型空间立马翻一翻! 8 年前 |
|
新浪体育 · 深扒宁泽涛"被开除"三宗罪 牛奶争端+项目冲突 8 年前 |
|
乐趣微生活 · 洞房竟然忘关门,你这是要笑死我嘛!【NO6】 7 年前 |
|
格隆汇 · 腾讯再刷新高 恒指重上24000收复60日均线 7 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