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时报
报道多元世界 解读复杂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接英雄回家! ·  2 天前  
南国都市报  ·  明天开幕!先睹为快→ ·  3 天前  
新华社  ·  6户中央企业12名领导人员职务任免 ·  3 天前  
人民日报  ·  交警深夜“买菜”?网友点赞!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时报

还能这样?好多高校发补助时居然背着贫困生偷偷“做手脚”

环球时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7-07 09:56

正文

13年来,中科大本想“偷偷”资助贫困生,不料这种“隐形资助”又火了一把。

昨(5日)晚,知乎上一条回答火了,一天不到点赞2万。



来听网友Shannon的故事:


刚上大学的时候,家庭条件不好,每天在学校食堂吃饭不超过6块钱,午餐晚餐每次4毛米饭加3个半份菜,两块钱左右。


就这样,一个月校园卡消费不超过180,结果收到校园卡管理中心的邮件,让去领136块的补助。


因为从未跟人说起过家庭情况,他很不解,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的解释是:学校会检测学生一卡通在食堂的消费,如果每个月低于200,就会自动打入生活补助。


竟然有这种操作?



一个家庭条件特别好的同学听说这种操作以后,竟然一个月都不去食堂,而改去餐馆,这样,他每个月在食堂的消费不到20块钱。


这位同学满心期待白得的补助,却事与愿违。他开始瞎猜,甚至觉得学校制度溃烂,社会不公……


最终他跑去质问工作人员,得到的答复却是:根据消费记录,你很少在食堂吃饭,我们的算法不能认定你是贫困学生。



有人情味,还很高级,中科大的“操作”给了帮助也不会给错帮助,网友们大加赞赏。



毕业于中科大的袁岚峰也表示:这是用科学实现人文关怀的典型。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隐形资助是典型的科大故事,因为科大最核心的文化之一就是“以人为本”,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八十年代开暖气的时候,也是首先为学生宿舍开通的,常年传为佳话。被世界温暖对待的人,有更多的安全感,并会把温暖传播向世界。许多人常常以为科学工作者缺乏人文关怀,大众媒体特别喜欢把科学家描绘成不通人情的怪人甚至一心毁灭世界的疯子。实际情况正相反,科学家不但富有人文关怀,而且有科学的方法去实现人文关怀。这样的事迹应该多多报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近年,关于贫困生的判定和资助的争议不断。


2016年11月,一篇网文《妈妈给我买了一双耐克球鞋,学校就取消了我的贫困生助学金》火了。


2016年5月,江苏高校48名贫困生因月话费超过150元,被取消资格。


类似事件比比皆是。比如,昆明某高校通过“比惨”演讲,挑选所谓的“贫二代”;

福州某高校让申请人上台陈述家庭状况,由“围观”同学票选特困生和贫困生;

个别高校甚至对受助学生提出各种限制,比如“不能穿戴时髦”,“不许使用价值超过1000元的手机”……


挤掉贫困生队伍水分,是为了公平,但不恰当的助学方法救了贫,却冷了心。



相比之下,中科大一个算法就解决了部分问题,而且还很暖心。


记者联系到作者Shannon,他说上述故事发生在2004年,13年过去,现在情况如何他并不清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工部部长董雨告诉记者,中科大这项制度名叫“隐形资助”,始于2004年,“应该说是中科大开创的,当时在全国是首例。”


具体操作上,学校通过校园卡消费数据统计,对每月就餐60次以上,平均每次费用分别在4.0元和3.7元以下的男、女生,发放160元生活补助,每个月有400多名学生受助。


“隐形资助目前仍在实施。”董雨说,不过根据现在的物价标准,统计门槛增加到每餐7元。



当然,其中也会有“不实数据”出现。


除了网友Shannon所提的那个恶意不刷卡的舍友,还有故意少刷卡的,还有女生因为节食导致餐费减少,这些都不属于资助的对象。


为了精准筛选,中科大还会综合考虑学生家庭状况、各院系负责人平时掌握的学生生活情况,建立贫困生数据库。


“隐形资助”不只存在于中科大。董雨说,2004年以来就有不少学校前来取经,2013年,教育部开始在全国推广。


据新华网此前报道,郑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贫困生也都可以“偷偷”拿到补贴款了。


来源 | 观察者网 

文 | 赵可心

关注《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

请回到文章顶部,点击环球时报 or 

点击页面右上角,查看公众号,关注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