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3
月
5
日,“大数据”第五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首次三处提及“大数据”,其中指出:过去五年“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而
2018
年要“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
2017
年政府工作报告则两处提及:过去一年“深入推进‘互联网
+
’行动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和新一年要“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
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
2015
年提出:“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2014
年提出:“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
从
2014
年到
2018
年,“大数据”五进政府工作报告:
2014
年到
2016
年每年分别有一次提及“大数据”,
2017
年有两次提及“大数据”,
2018
年有三次“大数据”,足见“大数据”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正与日俱增。
2015
年
10
月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这是大数据第一次写入党的全会决议,标志着大数据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6
年
4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三年工作方案(
2016-2018
年)》。而在
2017
年
1
月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进一步指出: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
21
世纪的“钻石矿”。
2017
年
12
月
8
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讲话指出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要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此外还特别指出,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2006
年,
Apache Hadoop
项目启动,通常这一年被定义为大数据技术的起点。“
Big Data
”(大数据)一词于
2011
年
8
月首次出现在
Gartner
新兴技术炒作曲线中,当时
Gartner
预计大数据技术需要
2
年到
5
年才能进入企业的实际生产型应用中。从那以后,大数据就迅速被市场热炒,最终在
2015
年“
Big Data
”彻底在
Gartner
新兴技术炒作曲线中消失。而在
2015
年,“大数据”正式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战略。
2012
年,被称为“大数据时代预言家”的维克托
.
迈尔
.
舍恩伯格出版了《大数据时代》一书。到了
2018
年,大数据时代不再是预言,而是正在全球和中国发生的现实。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提出到
2020
年的发展目标:大数据相关产品和服务业务收入突破
1
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
30%
左右。
2018
年初,“大数据”的热度虽然被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的热度所取代,但万亿大数据时代才刚刚开始,由大数据启动的更为庞大的数字经济才刚刚拉开序幕。
云科技时代整理了
2014
年以来大数据产业重要进展约两万字,值
2018
春季开学之季免费开放,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