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36氪
36氪是中国领先的新商业媒体,提供最新锐最具深度的商业报道。我们强调趋势与价值,我们的slogan是: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36氪  ·  上线20天,DeepSeek日活突破2000 ... ·  昨天  
新浪科技  ·  【华为新动作!事关DeepSeek】据华为云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36氪

2024年度理财现象:先求稳再求赚,年轻人重修「数理花」

36氪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24-12-18 17:0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年轻人在理财、攒钱和花钱方面的现象和趋势。年轻人对待财富的态度有所纠结,既有求稳的保守派,也有进入股市冒险的激进派,但总体都表现出精打细算的特点。他们追求稳健理财,注重本金积累,通过余额宝、债基等渠道获取收益,以实现“局部退休”的梦想。同时,年轻人也注重享受生活,追求“无负担、零负罪感”的消费体验,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省钱、赚钱的乐趣。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年轻人对待财富的态度复杂且多样,既有保守的一面也有冒险精神。

一方面追求稳健理财,注重本金积累;另一方面也敢于冒险进入股市,寻求更多收益。

关键观点2: 年轻人重视理财规划和财务管理。

他们通过记账、定期储蓄等方式积累资金,并通过余额宝、债基等渠道进行理财,以实现财务自由。

关键观点3: 年轻人追求“局部退休”的生活方式。

他们通过精打细算、节省开支,并借助理财收益来实现生活的“降格幸福”。同时,社交媒体成为他们分享省钱、赚钱乐趣的平台。

关键观点4: 年轻人在消费上追求“无负担、零负罪感”的体验。

他们注重性价比,善于寻找划算的消费项目,并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省钱技巧,形成了一种反向攀比、省者为王的消费观念。

关键观点5: 年轻人在理财观念上的变化反映了他们更加自洽、成熟和理性的态度。

他们不再过度追求房产或股市的投资,而是更加注重稳健和扩大基本盘,实现可进可退的生活方式。


正文

年轻人开始“金金计较”。

年初,一部《繁花》让观众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股市的辉煌。这部大爆剧也奠定了2024的理财基调。那个令人怀念的黄金时代,在这一年似乎又有了复现的影子:这边是一路走高的金价,那边是10月初回春的股市,带动了一批年轻新股民一路小跑进场……

年末,小红书财经和蚂蚁财富联合推出《2024年轻人十大理财趋势盘点》,总结了年轻人的年度理财现象。

在对待财富的态度上,年轻人向来是有点拧巴的。这边股市回春拉来了一批90后、00后新股民,人均“精神巴菲特”;但在骨子里,Z时代还是求稳的保守派,不求大富,只求微赚,他们更偏爱余额宝、债基等稳健理财。

他们自我调侃进入社会后重修“数理花”——小孩子才做选择,攒钱、理财、花钱,成年人选择都要。

极致存钱,“局部退休”

2023年,“存款特种兵”火了。2024年,“用利息生活”再次出圈。年轻人不再做“苦行僧”,主打一个极致存钱,身体力行精打细算,用利息和收益覆盖哪怕一小部分生活成本,实现“局部退休”的降格幸福。

27岁的三木一直是实力存钱户,“存钱对我来说是一个强制的念头、一个目标。”她收入8000的时候,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每月存5000,收入超过1万,规矩变成了每月至少存1万。

努力换来了本金,也为之后的生活减了负。当她攒到50万存款后,已经能够尝试“用利息生活”了。50万的存款放在余额宝里,每天利息大约27元左右,每天早上,她都要看一下利息有多少,27元勉强能负担一天的午饭或晚饭,这让她有一种“0成本”消费的快乐。

另一位,33岁的咸鱼已经手握100多万存款,大部分她都存在银行定期存款里,有6万放在余额宝做日常开销,安全又有利息。现在,咸鱼已经辞去工作回了农村老家,她发现,农村的生活成本低,自己靠吃利息已经可以实现“FIRE一族”的梦,暂时休息,不用那么辛苦上班。

在社交媒体上,关于“靠吃利息能躺平吗”的讨论从未停止过。今年在小红书上,网友纷纷晒出挑战“用利息生活”的日常,相关笔记阅读量超2亿。这是不少年轻人的终极理想,攒够一定钱,再通过余额宝、债基等稳健理财收益覆盖日常开销。

不管利息多少,每天能加个蛋也是快乐,更不用说看着余额里增长的数字了——这会让年轻人觉得,每个明天都有盼头,怎么不算“局部退休”呢。

当然,想靠利息生活,首先要攒够一定本金。攒钱第一步,就从记账开始。在新年伊始,年轻人往往攒钱兴致高涨,尤其3月,网友在小红书搜索“存钱”的次数达到巅峰。毕竟一整年上班的动力就是存钱、搞钱。数据显示,2000万00后余额宝用户设置了定期转入,看着账户数字越来越大,自己的家底也在变厚。

该攒攒,该卖卖,主打一个现金为王。全年,有6500万人在小红书搜索闲置,卖掉闲置物品,低价购入他人的闲置物品,大家在小红书上在线摆摊,整起了“赛博跳蚤市场”。让物品流动起来,把钱留下来,谁说年轻人不会过日子?年轻人太会过了!

理财“保守主义”冒险家

在理财上,相比2023年的“求稳成主流”,2024的年轻人显得更“激进”一点了,但只有一点点。

00后人人争当冒险家,深入股市腹地探险,开辟新大陆;搞副业,赚外快,花式搞钱……但冒险也要稳妥,往前迈出一步,也得是稳健的一小步,这届年轻人选择“闷声发小财”。

数字只要是红色就开心,哪怕是1块、2块。

Lancy每天清晨睁眼后的习惯是打开支付宝APP的理财界面,看看自己购买的债基的涨跌幅。涨了,开屏会给她红色的爆弹,看见“+”号,她就开心。绿的时候还是少数,毕竟她买的是风险较低的债基。

刚毕业工作半年,Lancy在理财领域也只是个纯新人。因此,她配置的资金不多,1万5的债基——成为基民时间不长,Lancy不敢玩得太心惊肉跳,只是刚完成从余额宝到低风险债基的转变。她想让理财变成“稳赚不赔”的游戏。

图片来源IC PHOTO

这映照了2024很多年轻人的理财心态——只求微赚。能赚一点,就晒一点,今年,小红书上有13万条笔记在晒自己通过理财赚钱的成绩。蚂蚁财富债基持仓用户中正收益占比84%。理财本就不应大起大落,闷声发小财,怎么不算机智呢?

到了9月底,股市的一声震动,95后小林终于下定了入股的决心。

据上交所官网统计,2024年10月沪市A股账户新开户数达到685万户,约为前9个月平均开户量的4.5倍。虽毫无股市经验,赶着这波入股浪潮,小林也是没来由地信心大涨。10月份,他确确实实赚到了1000多块,“觉得自己就是股神,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接着不断逢低买入,差不多投了1万6进股市。

尽管目前,小林没亏钱也没赚什么钱,但他还是不后悔的,好歹在车上了。

图片来源IC PHOTO

股市大热,更多年轻人也是试探为主、稳妥第一。今年,被动指数基金规模首次超过主动权益基金成市场顶流,不少年轻人开始第一次关注到跟随大盘的指数基金,虽然这在海外早已是普遍且成熟的投资方式。蚂蚁财富平台数据显示,9月底市场大热期间,权益基金新增资金中有8成投向指数基金。

这期间,老基民和新基民也首次在蚂蚁理财社区里碰面,“别冲动”一词出现频率环比上涨了109%。95后阿新已经算是半个投资老手了,19年开始买基金,赚了2万多又杀入股市,赚了点钱后,全仓入股。即便经验丰富,今年阿新的策略依然做了调整,转向稳健定投,不做高卖低买、超短线。“毕竟身边做超短线的朋友都赔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