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电力报
《中国电力报》由国家能源局主管、中国能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是重要的能源信息发布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掌上南通  ·  明起,出分! ·  8 小时前  
掌上南通  ·  明起,出分! ·  8 小时前  
央广网  ·  明天起出分!转存这份复试全攻略→ ·  8 小时前  
央广网  ·  明天起出分!转存这份复试全攻略→ ·  8 小时前  
吉安发布  ·  明天出分!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9 小时前  
吉安发布  ·  明天出分!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9 小时前  
白话区块链  ·  突发:Bybit平台15亿美金资产被盗,7大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电力报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高度重视大型煤炭矿区接续发展问题

中国电力报  · 公众号  ·  · 2024-03-11 20:48

正文


高度重视大型煤炭矿区接续发展问题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长期聚焦能源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向大会递交了9项建议,其中有5项与能源密切相关,涉及深部煤层气高效开发、大型煤炭矿区产能接续、煤炭资源开发及清洁高效利用等。3月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讲述了这些建议背后的思考。
中能传媒

每年的全国两会,您几乎都会提交与煤炭相关的建议。今年您更是提交了5项与煤炭相关的建议,背后的考虑是什么?

袁亮
从1982年大学毕业后进入矿山一线,我便一直与煤炭打交道,深刻地感受到煤炭的重要性。煤炭是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在相当长时间内煤炭消费量仍将保持在40亿吨左右,仍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46%左右。作为实体经济的宝贵“原料库”,煤炭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煤炭还是初级产品供给的“新宝藏”,在目前发现的173种矿产中,超过80种与煤炭共伴生赋存,是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关键性、基础性资源。
我国煤炭资源多数在深部,在5.97万亿吨煤炭资源储量中,1000米以深的占53%。我国中东部重要产煤省份埋深1000米以深的煤炭资源占预测总量的65%~92.4%,大部分矿井已进入深部开采阶段;西部地区矿井采深正以平均每年10~25米的速度向下延伸。在这种背景下,向深部要资源,加大深部煤炭与煤层气高效开发是必须要开展的工作。
与此同时,大型煤炭矿区接续发展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大型煤炭矿区是我国煤炭供应保障的核心支撑,为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受煤炭市场需求拉动、矿区高强度开发、煤炭产量大幅增加等因素影响,部分大型煤炭矿区可采资源量减少、服务年限缩短。例如,山西煤炭基地后备资源不足、接续产能建设滞后;陕北、蒙西等煤炭基地接续矿区开发面临生态环境制约;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煤炭基地开采趋向深部,各类灾害愈加严重,面临持续减产的态势;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但运输瓶颈问题突出。可以说,大型煤炭矿区接续发展问题已成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一直以来也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问题。近年来,全国原煤入洗率由2012年的56%提高到目前的70%以上,大型煤炭企业原煤生产综合能耗由17.1千克标准煤/吨下降到9.7千克标准煤/吨,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体系。现代煤化工产业通过将煤炭作为原料进行工业转化、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化工产品固碳等资源利用策略,生产多种清洁燃料和基础化工原料,对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能传媒

您提出,“双碳”目标下应构建“差异达峰,协同中和”治理体系,请您展开讲一讲这一建议的内涵。

袁亮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双碳”高质量发展既要保障能源安全,又要支撑新发展格局。实现“双碳”目标要从能源、产业、经济、社会多端口协同发力,处理好整体和局部、长期和短期、发展和减排之间的关系。
当前,碳中和“全国一盘棋”与能源区域多样性之间矛盾突显,能源生产和消费逆向分布特征明显,新疆、内蒙古、山西、青海、陕西、安徽等省份的煤炭生产量居全国前列,而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的煤炭及其工业产品消耗量较高,中东部是主要能源消费区,西部地区是主要能源基地。而且,我国各地区的战略定位、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等有较大的差异性,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在“全国一盘棋”背景下实现“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是面临的重大难题。
因此,我建议,一是要统筹区域能源不均衡性,构建空间协同治理体系。建议相关部门综合研判全国能源生产消费差异和碳减排潜力差异,在坚持“全国一盘棋”基础上,将全国区域划分为能源生产区、能源应用区、新能源耦合区,制定差异化达峰时间与环境政策。
二是要兼顾达峰时间不统一性,构建链条协同治理体系。建议相关部门构建能源生产端、消费端、固碳端碳排放责任机制,将不同领域、不同行业排放责任、经济效率纳入到碳配额分配机制中,建立“碳减排指标”分配机制与碳交易机制。
三是要涵盖要素与场景多样性,构建主体协同治理体系。建议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联合开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顶层设计和详细规划,开发示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甲烷全浓度利用、CCUS等工程基地。
中能传媒

“新质生产力”成为两会热词,您认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煤炭行业应发挥出怎样的作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