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志
这里是家庭教育与自我提升的补给站,美好家庭的打造地,爸爸妈妈学习、思考、放松的后花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政府网  ·  今日,国务院常务会部署这三件事 ·  2 天前  
瞭望智库  ·  苹果“牵手”阿里,在下一盘什么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志

当儿女不尊重你不理你时,不要愤怒,不要讲道理,记住6个字就够了

父母志  · 公众号  ·  · 2025-01-05 07:00

正文

青春期是孩子变为大人的转型期,

是孩子变优秀的关键期

也可能是鸡飞狗跳的叛逆期,

青春期的烦恼怎么安抚,

亲子矛盾加剧了怎么办?


1月6日7:00点击 预约 直播间

家庭教育专家金琰老师给家长们支招

▽▽▽

作者 | 深海

来源 | 名著听书(ID:dushu3690)

《透明人》一书里,有这样一句话:
“子女越独立,父母越孤单,即便这样,父母仍然去学着懂事,总是跟你说:我很好,没事的,你忙吧。”

时光荏苒,儿女们逐渐长大成人,与我们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甚至有时会表现出不敬、疏远。


面对这种变化,我们内心可能会涌起一种失落感、迷茫甚至不满。

但千万不要愤怒,不要讲道理,记住6个字就够了。

不怒,稳住情绪,一笑置之

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变形计》节目中,一位城市主人公王境泽让我印象深刻。


王境泽出生于吉林富裕人家,从小养尊处优,而父母也因为忙碌,很少关心他的学习和教育问题。

逃课、惹事、打架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不尊重他人,也不尊重父母。


参加节目初到农村的第一天,工作人员没收行李时他情绪失控,甚至动手打人,到了农村爷爷家,依旧保持嚣张跋扈的态度。


村里奶奶好心为他煮饭,却换来他的口出狂言:

“我王境泽就是饿死,死外面,从这跳下去,也不会吃你们一点东西! ”


面对城市孩子的不尊重,农村爷爷奶奶没有发怒,而是微笑面对,并重新为他做了可口的饭菜。


之后,农村奶奶赶了三个小时的山路,一脸慈爱地关心王境泽,并嘱咐他好好学习。


经过一个多月的体验生活,爷爷奶奶不动声色的爱触动了他,他变得不再娇纵蛮横。


回到城市家中后,他也变得懂事,主动与疏于陪伴的父母和解。


后来,王境泽也一直与农村交换家庭保持着联系,为爷爷奶奶建了新厕所,逢年过节也会捎去礼品。



当儿女不尊重你不理你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稳住情绪,愤怒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伤害与子女之间的感情。


而温情与关爱,便是化解孩子逆反心理最好的方式。


想起董宇辉分享之前上课时的经历:


在一堂课刚开始时,班里的学生们不断发出噪音影响课堂。第一排的一个女生一直在书桌上摔书制造噪音,过会又换成大声咳嗽。


董宇辉说,当时的他知道最简单的办法便是怒吼一声:“再摔滚出去。”


但他选择以最大的善意理解学生,他冲了杯药给女孩递过去,让她注意身体。


后来,那节课的剩余时间里,一切都归于平静。


拿破仑曾说:

“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情绪稳定的人,不仅可以减少与孩子之间的摩擦、矛盾,还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若想要儿女尊重自己、孝顺自己,那么请先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任何时候都不要做情绪的奴隶。


在世间纷扰中,并非声音洪亮就意味着真理在握,有时,选择沉默反而能给予最有力的回应。


把安宁留给家人,把对错留给时间,家庭和睦,方能诸事顺遂。


不争,藏住反驳,以退为进

富兰克林曾说:


“争吵是一种人玩的游戏。然而它是一种奇怪的游戏,没有任何一方曾经赢过。”

太多人在面对外人时一副好脾气,对亲近的人却没有耐心,尤其是父母子女之间,很容易控制不住脾气,发生争吵。


邻居家老刘,总是抱怨女儿对自己的态度越来越冷漠,说不了几句便会吵起来。


其实是因为女儿和她分享日常趣事,她老是打断道:“别光顾着玩,老大不小了也不找对象,我在亲戚面前都抬不起头......”

女儿和她诉苦想换工作,却换来质问:“为什么每份工作都干不长?年轻人要耐住性子吃苦啊......”

老刘一时兴起,想学习剪辑视频,女儿教了几遍后不耐烦了,老刘更是接连哭诉:“白养你读这么多书,现在翅膀硬了,这么简单都不愿意教我......”


每一次的沟通交流,最终都演变为两个人的激烈争吵,不欢而散。


慢慢地,女儿变得沉默寡言,面对老刘的心扉彻底封闭了起来。


一些父母对子女过于严厉,不容许犯错甚至不容许他们做任何决定,当子女表现叛逆时,他们往往会选择更激烈的方式反驳,这样只会让彼此间的矛盾加剧加深。


身为父母,当儿女不尊重你不理你时,应保持客观的态度,若自身有错,便主动承认错误,为子女做好榜样;


若子女有错,也不要以权威压制子女,激发其叛逆心理,藏住反驳,静而不辨,才能引导子女进行自我反省。


法国作家莫洛亚,说过一句话:


“以为两个人有同样的思想、同样的判断、同样的欲望,是最荒唐的念头,这是不可能的,也是要不得的。”

很多时候,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并非谁对谁错,每代人都有不同的生活习惯,也肩负着不同的责任。


这些差异,常常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代沟的根源,使得两代人在观点上难以达成一致。


年轻人可能会因为少不经事而忽视父母的教诲,显得不成熟,人老了也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得固执和唠叨。


而此时,我们能做的便是多一点包容理解,克制自己面对子女的反驳欲,和子女保持最舒服的距离。


正如《父母的觉醒》中所说:

“我们应该逐步变成一个适应孩子需求的父亲或母亲。”

儿女长大了,我们变老了,应理解孩子生活的不易,尝试接受并看开孩子的负面情绪。


与其将自己困在与子女间的生活琐事中,不如将重心转移到享受自己的余生上。


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和身体,为自己的老年生活留足退路,才是当下性价比最高的事。


不议,守住嘴,关起门来过日子

叔本华在《人生智慧》中写道:

“我们必须把自己的个人私事视为秘密。

凡是我们的相熟朋友无法亲眼看到的事情,我们都不要让他们知道。”

谁家的锅底都有灰,别人听了往往不会同情,反而可能在私下里当做笑谈,传到子女耳中,还会加剧家庭矛盾。


清代光绪年间,在通州东乡,有一户人家靠租种田地为生,农妇膝下有两子三女,三个女儿都已出嫁成家,两个儿子迟迟未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