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知名编剧
杜国威
年逾八十。
但是依然笔耕不辍,坚持创作,特别是对于粤剧依然一往情深。
1993年,杜国威创作了讲述上世纪初知名粤剧剧作家南海十三郎的话剧
《南海十三郎》
,口碑载道。
1997年,电影版《南海十三郎》上映。
这部电影仅让杜国威一举拿下
金像奖
和
金马奖
两个最佳(改编)编剧奖,也让饰演南海十三郎的
谢君豪
首次斩获了金马奖的最佳男主角奖(影帝)。
几十年过去了,《南海十三郎》依然是香港话剧的代表作之一。
2023年,杜国威应香港艺术节委约,创作了粤剧
《竹林爱传奇》
,这次直接用粤曲在舞台上讲述竹林七贤后人的故事。
这部粤剧去年在香港艺术节首演,同样口碑载道,从年轻观众到老年观众都看得十分投入。
2024,粤剧《竹林爱传奇》又开启了新一轮的演出,除了
香港
之外,还会去到
广州、佛山
和
珠海
演出。
推荐大家去看看。
《南海十三郎》《我和春天有个约会》金牌编剧 杜国威 全新创作
香港艺术节委约的新编粤剧《竹林爱传奇》,于2023年香港艺术节世界首演后,获剧评人和观众一致赞赏。
该剧由《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和《南海十三郎》的殿堂级编剧杜国威创作,以历史人物为基础,打造现代人熟悉的角色与处境、营造电影感满满的竹林传说,及传达杜国威老师最擅长的对“情”的刻画,包括爱情、亲情和君臣之情等,可谓集数十年话剧、粤剧及电影创作经验之大成。
演出由香港资深粤剧名伶
新剑郎
导演,除了回归传统粤剧行当排场外,大老倌更与热爱粤剧艺术的香港新生代精英,携手开创“青春版”粤剧。
新编粤剧《竹林爱传奇》被誉为
“香港粤剧的瑰宝”
及
“近年罕见的杰作”
,并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文武生
蓝天佑
师承梨园泰斗林家声,亲炙林派艺术精髓,器宇不凡、文武俱擅;全能花旦
郑雅琪
造手优美、唱腔清丽,功夫扎实,曾与名家龙剑笙四度合演任白戏宝,成为剧坛佳话。
杜国威为这对金童玉女粤剧璧人特地编写多场文场武戏,尽显兩人的默契及实力。
除了保留传统梆黄唱腔外,音乐设计江骏杰亦在幕与幕之间设计了多段悦耳新颖的音乐。
演出以《将军令》为序曲,气势磅礴;以新曲作为剧末主题曲,生旦清新悦耳的合唱绕梁三日。
音乐剧《大状王》得奖舞美设计张正和为演出设计一个个靓丽而创意盎然的场景,令人目不暇给。
当时有七位名士不满时局,愤而隐居,常常聚集在山阳县(河南)的竹林,饮酒抚琴,大谈老庄玄学,行为放任不羁,后世称为“竹林七贤”。
此剧故事取材自竹林七贤的事迹。向秀之子向冲学武有成,到竹林找青梅竹马的嵇康之女嵇旦,遵守诺言结为夫妻。
都统钟会视七贤为对头,怂恿炎帝微服出游,实为查探竹林,诛除七贤余党。
炎帝遇上出来迎敌的嵇旦,惊为天人,一见倾心,更宣召她进宫,要为其父平反追封。
入宫前,嵇旦对向冲表明,此行冀能取回其父遭斩后流落皇宫的古玉宝琴。
杜国威,著名编剧,作品脍炙人口,屡获殊荣,包括香港电影金像奖及香港舞台剧奖的“最佳编剧奖”、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香港艺术家年奖、香港艺术发展局“杰出艺术贡献奖”、路易卡地亚“卓越成就奖”、香港电影编剧家协会“荣誉大奖”等,亦先后获香港大学及都会大学颁发荣誉院士,并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铜紫荆星章”,以表扬他对香港文化艺术的长期贡献及杰出表现。
杜氏撰写作品逾百部,舞台剧代表作有:《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人间有情》、《爱情观自在》、《聊斋新志》、《我爱阿爱》等,以粤剧为题材的亦占不少,包括《虎度门》、《南海十三郎》、《剑雪浮生》等。音乐剧及舞剧先后有《城寨风情》及《历奇》等。电影剧本有《上海之夜》、《刀马旦》、《如果爱》及由舞台剧改编成电影和连续剧的《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和《南海十三郎》。粤剧代表作有:《珍珠衫》及《竹林爱传奇》等。
除了编剧,杜氏亦醉心画作,少年时期已经跟随岭南派名师习画,2017年开始重拾画笔,创作了二百多幅新派水墨画,更先后在香港及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和出版水墨画册。
新剑郎是香港资深粤剧演员、制作人及编剧,舞台经验丰富。除演出外,亦参与幕后制作,包括《七贤眷》、《元世祖忽必烈》、《蝴蝶夫人》、《妻娇妾更娇》及《十八罗汉伏金鹏》等。2001年他初次编写粤剧剧本《荷池影美》;2004年编写《碧玉簪》,近期作品有《搜证雪冤》、《情梦苏堤》、《媚香留情》及《凤钗情》等。现为香港八和会馆副主席及油麻地戏院场地伙伴计划之“粤剧新秀演出系列”的艺术总监,指导粤剧新秀演员。曾任粤剧发展基金顾问委员会及粤剧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 2018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艺术家年奖(戏曲)、2019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荣誉勋章。
江骏杰,自小喜爱戏曲,九岁起接受全面传统戏曲训练,现专注剧本及音乐创作,兼涉表演及多种乐器演奏。2021年建立YouTube频道“水马人会馆Aphros”推广粤剧。师承蒋艳红习古腔,随韩燕明习北派,后于八和粤剧学院进修。剧场方面,师承杜国威习编剧,并随毛俊辉、荣念曾学习中西戏剧创作。2018年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戏曲学院。2012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奖“艺术新秀奖(戏曲)”,2014年赴上海戏剧学院进修音乐课程。回港后专注剧本创作,作品包括《搬家》、《百花亭赠剑》(联合改编)、《后话西游》、《无明爱》等。近年热衷新创南音说唱,创作《太阳城的故事》、《长平。弥敦道2021》、《原来村校,仲有呢支歌仔唱》、《带走三嚿朱古力的婆婆》及《塑像谱•秋别》。
梁炜康少年时于父亲梁汉威之汉风粤剧研究院学艺;蒙郭锦华老师教授基本功、贾君祥老师教授净角身段,及拜高润权师父门下学习锣鼓,更随阮兆辉学习粤剧传统排场精髓,近年则专注向丑生行当发展。梁氏兼擅台前幕后的工作,经常为各项大型或新编粤剧制作担任舞台监督及灯光设计。2011年,他与黎耀威、龙玉声及刘芷恩成立吾识大戏,制作《三姑六婆》喜剧系列、《王子复仇记》及《忽必烈大帝》等不同风格的粤剧,以及在《苏秦-合纵金印记千秋》集编、导、演之三职。曾于香港演艺学院戏曲课程担任客席讲师,现任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咨询委员会委员。2024年在第52届香港艺术节《神.话》中兼任编、导、演之职。
张正和,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获艺术学士学位,主修舞台及服装设计。舞美作品包括香港话剧团《大状王》;香港艺术节《挪亚方舟》(粤剧);桃花源粤剧工作舍《帝女花》、《拜将台》;香港中乐团 x 香港话剧团《封神外传》;香港舞蹈团 x 结界达人《Electric Girl》;澳门舞蹈学院《海上花》;澳门艺术节《例外与常规》及任白慈善基金《蝶影红梨记》助理舞台设计。
蓝天佑,粤剧文武生。毕业于广东粤剧学校和香港演艺学院。2010年至2015年间,有幸得已故粤剧一代宗师林家声博士亲传林派表演艺术精髓。于2014年第42届香港艺术节中,担演《武松》和《穿金宝扇》,被誉为文武新一代。2011年成立蓝天艺术工作室,以传承和推广粤剧艺术为使命。先后组建颂先声粤剧团、天艺宏粤剧团和喜天成粤剧团,已制作数十场传统剧目演出,同时也制作了多部大型新编粤剧,包括《女儿国•无明爱》、《暗箭记》、《血海迷航》、《繁华三梦》等剧目。2022年在第50届香港艺术节「新马师曾名剧展」中演出《一把存忠剑》和《金钏龙凤配》。
郑雅琪自小醉心粤剧,十四岁跟随国宝级艺术家裴艳玲老师学艺,习旦角。2008年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中国戏曲粤剧课程。曾于2013年香港艺术节中伙拍前辈阮兆辉先生演出《双仙拜月亭》,2014年再次参与香港艺术节,与蓝天佑合演《穿金宝扇》。更有幸于2014年伙拍殿堂级前辈龙剑笙女士,演出25场《任艺笙辉念浓情》,之后五度合演《紫钗记》、《牡丹亭惊梦》、《蝶影红梨记》及《帝女花》。2011年成立蓝天艺术工作室及颂先声粤剧团,作传承及创作等多方面发展,创作多部大型新编粤剧,包括《女儿国•无明爱》、《暗箭记》、《血海迷航》及《繁华三梦》。2020年成立「蓝天直播室」,在疫情期间努力不懈,坚持推广粤剧艺术,致力推动粤剧艺术的发展。
阮德锵生于梨园世家,七岁时应香港电台之邀首踏台板,演出粤剧《夜战马超》,饰演马超一角。十余岁于北京随胡学礼习长靠武生、花脸及须生行当,返港后分别随蒋世平及高润权学习粤剧唱腔及锣鼓运用。2014年荣获西九戏曲中心粤剧新星展演最佳表演奖。2015年中国戏曲节剧目《武皇陛下》执行导演。现为香港电台第五台《戏曲天地》节目主持之一。
王洁清从中学开始随梁森儿学艺,习花旦。2008年修毕香港演艺学院粤剧演艺深造文凭, 2010年获香港电台与八和会馆颁发粤剧青年演员(旦角)飞跃进步奖,并为2011年度艺术新秀奖(戏曲)得主。现活跃于香港各大剧团担任正印及二帮花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