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组网传数据在教师圈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我国人均寿命为76.1岁,其中教师的平均寿命仅为59.3岁,少了十年有多。
除此之外,教师的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健康的教师仅占10%,剩下的要么是亚健康,要么有大大小小的病患。
数据触目惊心,让人不禁深思:
老师究竟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又是谁偷走了老师的健康?
老师费力又费心
教师这个职业被赋予了一道又一道的光环,在人们眼中崇高而神圣: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社会文明进步的阶梯……
然而,百闻不如一见,百言不如一行。
只有当老师的人才知道,这些光环背后,是道不尽的的辛酸和无奈。
①教学任务繁重
老师的日常工作,远不止课堂上的几十分钟。
他们需要备课、设计教学方案、批改作业和试卷,还要跟进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此外,他们还需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培训交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
在一些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老师往往身兼多个学科,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②班级管理压力
除了教学工作,老师还承担着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的重任。
他们要关注学生的状态和心理健康,确保学生的安全,应对各类突发状况。
他们要组织班级活动,还要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
对于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们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教导。
③升学指标压力
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升学率、优秀率是衡量老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他们背负着学校下达的任务,同时也承受着来自家长、社会和同行的压力。
为了帮学生提高分数,老师想尽一切办法,恨不得把毕生所学全部传授。
他们对教学结果的关注和焦虑,一点也不比家长少。
④职业发展压力
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需要不断与时俱进。
他们被要求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一定成果,耗费脑力精力,分身乏术。
为了追求职业发展,他们还要利用下班时间忙职称评定、骨干老师评选等项目。
严格的要求、繁杂的程序、激烈的竞争,让他们倍感压力。
三尺讲台上的艰辛,没当过老师的人根本无法体会。
人后积劳成疾
《人民日报》曾发文提醒,从疲劳发展到癌症,仅仅需要4步。
要想不被累出病,多注意休息就是了。
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对很多老师来说却是一种奢望。
前些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展开研究。
结果显示,
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超负荷工作的情况。
比起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法定标准,中小学老师的工作时长远超这个数,达到了52.5小时。
而越是兢兢业业的老师,就越是难逃积劳成疾的结局。
①工作时间长,缺乏休息
由于工作任务重、工作时间长,老师的身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久而久之,诸如慢性咽炎、颈椎增生、腰肌劳损、静脉曲张等的职业病都找上门来了。
②心理压力大,免疫力差
老师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还可能遇到不被理解和支持的情况。
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下,老师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免疫力都将受到影响。
③饮食不规律,引发疾病
学生放学并不意味着老师就能下班,很多老师都存在饮食不规律、吃饭过快的情况。
如此习惯,不仅影响肠胃健康,还可能导致低血糖、营养不良等问题。
④工作环境差,有害健康
越来越多学校用上了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仍有不少学校保留着最传统的黑板粉笔。
长期接触、吸入粉笔灰,对老师的呼吸道健康造成了不可避免的伤害。
老师并非不爱身体
,
老师
也想
一身无病
,可他们
更多的是
身不由己。
重视教育的未来
“教育者”的光环再耀眼,也改变不了老师是血肉之躯的事实。
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老师在讲台上累倒、病倒。
我们不该把老师为事业牺牲健康的现状视作理所当然。
面对一则则老师带病上课、英年早逝的新闻,我不禁想问:
难道为人师表,就必须是悲情的
“
春蚕
”“
蜡烛
”
吗?
为什么不能让老师们做节能灯,既照亮了学生,也保全了自己?
《广潜书》中写道:“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荀子曾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善待老师,就是善待教育,就是善待未来。
老师身体好了,课程的进度和效果才能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