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官方微信账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  ·  北京又下雪了!是硬“拧”出来的—— ·  昨天  
三亚广播电视台  ·  就在今天,这件事儿千万不能忘! ·  昨天  
三亚广播电视台  ·  就在今天,这件事儿千万不能忘! ·  昨天  
人民日报  ·  【夜读】行动起来,答案就在路上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今日小寒 ·  3 天前  
新华社  ·  夜读|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都周刊

《敦刻尔克》| 诺兰:我只希望填补现代电影史的一个空白

南都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9-02 12:42

正文


 人 物 


在真实历史事件面前,诺兰他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内敛和谦虚,只是用娴熟的时间线和讲故事技巧,让战争的真实感,震撼每个观众的心。

 文|拾依 


敦刻尔克大撤退,大概是留在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脑中时间最久的电影脚本了。

两个月前,在这部新片的海外试映会上,他这样回忆:“这个故事是伴随我长大的。二十年前,我和妻子坐着一个朋友的船横渡英吉利海峡,到了敦刻尔克。尽管没有人在头顶扔炸弹,但整个行程依然非常艰难和危险。”


▲诺兰和妻子艾玛在《敦刻尔克》伦敦首映会上


当时,诺兰一行人花了整整19个小时才横渡到对岸。“我对当年参与撤退的人充满了敬意和好奇,也非常不理解,为什么现代没有一部电影讲述过这件事。作为一个电影人,我想填补这个空白。”

有如此朴素的出发点,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拍出了如《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等,从镜头语言到故事架构都让人目眩神迷的大片后,他这次会以一种内敛而谦虚的叙事手法,带观影人重新经历一次真实事件。



尽管他声称在拍摄前曾参考过希区柯克、克鲁佐的《恐惧的代价》,希望以悬疑来推动剧情。但面对一个结局人尽皆知的故事,讲述的又是战争这种沉重的话题,如何设置好故事线,如何结合声效和画面,让观众在107分钟内牢牢钉在银幕前,需要的技巧显然远比“悬疑”要复杂多了。

故事发生在1940年5月底,英国远征军以及法国、比利时和加拿大军队被迫撤退到敦刻尔克海滩,后面是步步逼近的敌军,家园就在几乎肉眼可见的海对岸,四十万士兵却插翅难飞。



那片潮汐深度只有21英尺的浅水海滩,使得英国海军船只无法靠岸营救。唯一的希望来自英国民用小船组成的救援队。这支代号为“发电机计划”民船队伍,从英格兰南部海岸出发。他们顶着不断投弹的敌机,明知向前每一步都更靠近死亡,却依然要将这些士兵带回家乡。

当士兵汤米年轻的脸庞出现时,许多人内心想必震了一下。不完全是因为“小鲜肉”的帅气,而是那种夹杂着担忧和沧桑的稚气。当年撤退的士兵中,大多都是这种不到二十岁的孩子。他们也许连自己入伍时签的文件都没看清楚,就被轰隆隆的战争裹挟了。



诺兰大胆地启用这批极其年轻,甚至连演戏经验都没有的“小鲜肉”,一是为了尽可能贴近真实,二来,显然也对拍摄时营造的氛围极有信心。他拍电影的一大特点,就是尽量避免使用数字效果和CGI特效。

这次,他没有采用任何蓝屏绿屏,不惜动用真正的军舰、一架梅塞施米特式战斗机、几架喷火战斗机以及其他飞机。就连救援民船队伍,也有不少是真的参与过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扮演汤米的菲昂·怀特海德如今回忆起来依然很兴奋:“站在军舰上已经非常令人激动了,而战斗机从低空略过你的船只,发动机的轰鸣就在耳边,更是震撼。根本就不用想象当时的场景,你已经成为了里面真正的战士。“


参演《敦刻尔克》的“小鲜肉”合影


在我看来,电影制作人采取最重大的决策之一,是采用了原址拍摄。那一片法国海滩,至今仍留着八十年前的痕迹,退潮的时候,人们甚至可以在防坡堤旁看到一具船骸,拍摄团队也不时发现一些当年士兵制服上的扣子。

当成千上万的士兵蜂拥而至,在那条与海洋交接的脆弱的防波堤上,赤裸裸地暴露在战斗机炮火下,飞溅的沙子混着弹片将他们掩埋时,观众的心中,瞬间也被那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无力感淹没。



而对于考据派和细节控来说,这部片子基本找不到什么槽点。为了尽可能遵循原貌,服装团队查了大量相关书籍、当年的旧杂志,还甚至上ebay去查找过信息。扮演阿历克斯的哈里记得,自己第一天穿上制服走出去时,“克里斯(诺兰)检查了一下,说:‘你绑鞋带扮演的方式错了’。”诺兰随后向他解释,当年英国士兵帮鞋带的方法,不是十字交叉的。


饰演阿历克斯的哈里·斯泰尔斯在伦敦首映会上


影片中的另一处重要场景,是天空。跟喧闹的海上比较,这是个混杂着孤独与危险的领域。两三架盟军的战斗机互相配合,与狂轰滥炸的敌机周旋。飞行员每在空中多逗留一秒,地面也许就能少死一大批战友,但自己也离死亡更近。

一面是迅速减少的燃料,一面是随时可能扫射过来的子弹,以及同伴发出的危险信号。但画面中的唯一角色,只能带着遮住半张帅脸的面罩,困在狭小的驾驶舱里,你就说吧,这怎么拍?拍些啥?


杰克·劳登所饰演的飞行员柯林斯


诺兰居然做到了。他将IMAX摄像机直接绑在了战斗机机翼上,让驾驶员和演员开着它,在海峡上空盘旋、俯冲,甚至因为拍坠机时战斗机下沉得过快,摄像机进了水,差点废了一卷胶片。幸好这卷胶片后来用比较古老浸润技术救了回来,我们得以在片中看到。

在影院巨幕上,这种摄影机呈现的效果非常壮观。诺兰用它捕捉到的那种恢弘磅礴的画面,就像黑洞一样,把你吸进去。对此,制片人以及诺兰的妻子艾玛·托马斯颇为自豪:“这样的飞行效果,你是绝对不可能通过电脑特效制作出来的!”



其实,要将如此大规模的事件完全呈现出来,是不太容易的。当年几十万的行动参与者中,有的在陆地,有的在海上,有的在空中,每个人都只经历了混乱的一小部分。如何把每个人的记忆和体验表现出来,又能融汇在一起,使观众既拥有个人在战争中的直观感受,又对事件有更广阔的视角,这大概是诺兰写剧本时着重考虑的部分。

跟以往一样,他再次使用了自己最擅长的多时空交错剪辑法。尽管这一次,故事都处于同一维度,但他将飞行员的一小时、救援民船的一天、撤退战士的一周,拉到了同样的长度,同时进行,并且配合老搭档汉默大师的配乐,以及手表的滴答声(诺兰用自己手表录的),使扣人心弦的节奏从头贯穿到尾,每个故事线平滑转接。这让你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只能紧跟角色的视角变换,投身战争中,最后在三条线交汇的时候达到高潮。



尽管有人抱怨这部片子“很不诺兰”,但平心而论,它确实将人们能联想到诺兰的所有风格——算数般精致的结构,叙事中的人性层面,史诗般的场面与剧情推进,扣人心弦的节奏,都结合了起来。

影片中颇让人心塞的一个角色,大概要属救援民船“月光石”捞起来的第一个幸存士兵。刚经历过炮火的他已近精神崩溃,甚至连船舱都不愿再进去。一听到船长说这船是要开回海滩救援时,他大叫大嚷着“我绝对不要回去”,还在争执中造成了一场悲剧。

我开始忍不住在心里痛骂“白眼狼”,但看到后来,又不禁同情起来。刚刚才在地狱走了一遭,又要他再回去,其中的恐惧有几个人能体会?那些他极力想躲避的画面,可能一辈子都会跟随着他,在每个梦魇里一遍遍重演。



在战争中,不论是幸存者还是牺牲者,都是受害者:

就算你排着队等待上船,也可能被头顶下雨般的炮弹炸成碎片;

就算你挤上了救援船,可能下一秒就跟着被打成筛子的船舱沉入海底;

就算你在船沉前跳下了水,也可能被海面燃烧的机油变成黑炭;

就算你连续救了好几个人,也可能被自私的同伴推出去当牺牲品;

在这里,没有善恶因果可讲,没有规律可循。每个人都如同在海中落叶上漂浮的蚂蚁,上帝的手轻轻一拨弄,是生是死就只能看运气了。

也许,最完美的战争片,就是让人们看完之后,希望永远不再有战争。


Q & A

 

克里斯托弗•诺兰



诺兰在《敦刻尔克》北京首映会上


问: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奇迹,在每个人心中可能有不同的记忆点,您心中的记忆点是什么呢?

克里斯托弗•诺兰:对我来说,它是关于集体英雄主义,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是关于我们可以一起完成而不是单独行动。


问:您是如何选择拍摄项目的?

克里斯托弗•诺兰:我总是选择那些能打动我,让我产生共鸣,让我在拍摄中能一直保持激情的项目。我很专一,我不太擅长计划下一步要做什么,所以我往往都是一头扎进一个项目,花费几年去完成它。


问:海陆空三线拍摄是个有趣的选择,您是怎么想到的?通过这三种角度,您想得到什么样的效果?

克里斯托弗•诺兰:我想得到一种对剧情有代入性的观感,希望对敦刻尔克事件有个全盘而连贯的描述。影片中的一切都是强烈的,紧张的和主观的。

你和这些士兵一起在海滩上,通过他们的视角来感受这次事件,但你也会想以更大的视角来感受,这就需要空中、喷火式战斗机上、海里、前来帮助撤退民众们的各种视角,这样观众们才不会“出戏”。我想让观众和演员一样,感受到这三条线索的相互作用所带来的东西。


问:你们是怎样使一切看起来尽可能真实的?

克里斯托弗•诺兰:在规划航拍序列时,尽可能多地在相机中实现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保证用真实的喷火式战斗机,炸弹,海因克尔,尝试从未试过的IMAX机器拍摄,这都是为了让观众像坐在飞机驾驶舱里,和飞行员一起身临其境。这些需要非常注重细节和谨慎规划,且绝大多数是实景。

我们买了一台在尺寸和形状上都非常像喷火式战斗机的牦牛战斗机,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两个驾驶舱,这样我们能保证有一个真正的飞行员在驾驶,同时安装在机翼的摄像头能拍摄到演员在空中的特写。我们真的想用从未有过的方式来讲述这个空中故事。


问:哈里·斯泰尔斯一直是偶像乐队的成员,没有从影经历,您是怎么想到选他来出演的?

克里斯托弗•诺兰:我的任务就是发现演员的潜力。不管是像菲恩、哈里这样从没演过戏的演员,还是像马克•里朗斯、巴里•基奥汉这样经验丰富的演员,你都要在他们身上看到一种潜力,即能接受新的挑战。

你不能过分考虑马克演过多少角色,或哈里有多大的名气,或其他的事情。只要我们把工作做好,观众就会投入到我们创造的世界并以自己的方式去欣赏。


问:您是如何保持故事的史诗性、紧凑性和人文性之间的平衡的?

克里斯托弗•诺兰:在剧情结构和叙事方式上作的打算,其实就是为了打造一种我所说的节奏紧张的史诗片,我试图在每一条故事线都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切入,由它们来逐渐累积成一个非凡的事件。


问:这部IMAX战争电影对影迷来说,想必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你之后还会使用IMAX摄影机吗?

克里斯托弗•诺兰:我已经与IMAX合作十年了,每一部电影我们都试图最大限度地利用它,并以此方式拍摄更多电影。对于《敦刻尔克》,我认为需要努力让观众沉浸到我所创造出来的观影体验中。你需要引导他们,而IMAX是最好的方式。

当然,这种拍摄是存在挑战性的,但以成片的效果来看,我认为是值得的。就创作的影响而言,我们看了大量的悬疑片。我真的希望《敦刻尔克》主要是通过悬疑手法来推动剧情,因此我认为悬疑也是这部电影的主要形式之一。这是部纯粹的银幕之作。所以我们看了希区柯克,克鲁佐的《恐惧的代价》,这些对《敦刻尔克》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影响。


问:滴答作响的时钟是配乐的重要部分,您在拍摄时就用了这个声音吗?

克里斯托弗•诺兰:我们的片场已经足够完整了,不需要额外的音乐元素。但初期就已经在计划配乐与电影如何配合。初始音轨只是我自己手表的录音,我把这段录音交给我的作曲人汉斯季默,然后我们开始制作一段节奏,让它与整部电影及其配乐相结合,并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元素。


问:拍摄和表演时最困难或最难忘的场景是什么?

克里斯托弗•诺兰:说起我个人的感受有时会有点难为情。在一个剧情关键时刻,马克和汤姆•格林-卡尼饰演的角色互相交换了目光,这是我的剧本里没有的。作为导演,演员间的这种时刻是你梦寐以求的。


▼ ▼ ▼



敦刻尔克 Dunkirk (2017)

导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 克里斯托弗·诺兰

主演:菲恩·怀特海德/ 汤姆·格林-卡尼

语言: 英语/ 法语/ 德语

首播:2017-09-01(中国大陆)



编辑|胡雯雯

来源|南都周刊


END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权请邮件:[email protected]

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后台回复「小南」试试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