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
北森,一体化人才管理云平台,拥有国内唯一覆盖人才测评、招聘管理、绩效管理、继任与发展、360度评估反馈、员工调查、核心人力等业务的一体化人才管理软件平台iTalent。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单向街书店  ·  【单向历】2 月 5 日,宜语言冲浪 ·  昨天  
凤凰网读书  ·  抢先一步吸饱春天 ·  昨天  
龙岩图书馆  ·  我们的节日·春节 | ... ·  3 天前  
十点读书  ·  69.9/2件!自带bra的保暖背心,含天然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

在华为找男朋友,先查你的绩效分

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21-01-26 12:00

正文


作 者 | 彭小勇,曾任华为公司多年财经HRBP、南太地区部财经综合管理部部长

来 源|环球人力资源智库(ID:ghrlib)


华为内部相亲屡见不鲜,但在见面之前,首先会在系统里查一下对方的绩效得分……

这算不算绩效主义的一种副作用呢?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它会毁了华为吗?

本文是曾在华为工作多年的管理人士所写,我们看一下他对华为绩效管理的理解。


绩效管理(或者叫价值评价),在很多公司饱受诟病:


往往内耗严重,争论不休,有失公平,或者干脆推行不下去,给各级主管和HR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但我在华为工作时,每年都要主导实施部门的绩效管理工作,或参与整个体系的绩效管理工作,实施都非常顺利,很平稳,员工也没有什么抱怨。


这基于华为良好的绩效管理体系。


与外部企业比较来看,华为绩效管理体系的确有独到之处,非常值得学习。


有一个笑话:

华为内部相亲屡见不鲜,相亲之前会去系统查他的绩效打分 ,如果这个人是B以上,可以约见;如果是C以下,那拜拜不谈。


具体华为绩效管理的主要亮点,我的理解如下:


01

注重主要考核指标的平衡,

短、中、长期考核指标的平衡


1)华为考核关注销售收入、利润与现金流的平衡,三足鼎立。


单纯的销售额考核,会让企业过分注重规模,牺牲质量,甚至利润;


单纯利润的考核,会让公司牺牲未来,不利于公司战略目标的达成,急功近利,杀鸡取卵;


没有现金流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本身就不健康,容易让公司崩盘,利润也只是账面利润。


因此,主要财务指标的均衡增长十分重要。


怎么样均衡,每个阶段,每个地区部,每个业务单元还可以有所差别。


新业务、开拓性业务更注重收入指标的考核,甚至连收入也不考核,只考核市场占有率、客户数量和质量等指标;


成熟业务、根基业务更注重利润和现金流目标的达成等。


整体上,要做到这几个指标的均衡考核。


2)短、中、长期考核指标的平衡也很重要。


绩效考核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短视。


重视短期考核指标的实现,因为短期考核指标更容易量化、考核和实现,牺牲了公司中、长期利益,从而给公司带来灭顶之灾。


例如,如果非常注重收入和利润指标的考核,公司应当开源节流,拼命地销售,增加收入和利润;减少支出,包括减少研发投入,这样利润指标就非常好。

但过分地削减公司战略性投入会导致公司未来失去竞争力。


华为对销售人员的考核,非常注重短、中、长期指标的平衡。


例如,在销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销售人员更愿意向客户推广老产品。


因为客户对老产品有很好的信任度,客户更熟悉老产品,无需要做过多的解释工作。


而由于新产品往往使用了新的技术、新的解决方案,也意味着客户对新产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客户对新产品总是抱有观望和怀疑的态度,往往比较难推广。


但如果不及时推广新产品,很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老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也许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


如果竞争对手的新产品更快地推向客户,就意味着公司耗费巨资开发的新产品将会面临更多推广的困境,甚至客户会被竞争对手抢走。


因此,华为对销售人员的考核,会加重新产品推广的考核权重,要求销售人员尽快推广公司新产品;

这关系到公司长远的、战略目标的实现,以保持公司长久的竞争力。


2017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很多上市公司因为搞资本运作、杠杆太高、并购太多、经营不善等原因出现了重大危机,企业难以为继。


分析其中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企业为了满足投资者对收入和利润的关注,希望在短期内获得更多收入和利润,以获得更高的PE倍数和市值,采取了各种这种盲目的、短视的行动,

包括通过加杠杆等方式,进行大肆的并购,

而自身又没有管理和消化能力,导致商誉减值、对赌失败、业绩下滑、主业荒废等诸多后果。


上市公司这些做法,本质上是希望快速地叠加收入和利润,短期做大市值,恰恰忽略了研发投入、大力发展主营业务等公司长远目标,没有考虑公司短、中、长期目标的平衡,导致企业失去了竞争力。


02

围绕公司战略目标考核,

各部门目标要支撑公司战略目标实现


很多公司的绩效考核有个很大的问题是:

部门绩效考核达标了,员工个人绩效也达标了,但是公司经营目标没完成。


这是个很大的笑话,因为部门的考核指标和公司战略目标没有直接关系,部门KPI不来源于战略解码,个人绩效更是无法支撑战略的实现。


华为是非常注重公司战略目标、整体目标的实现的,每一年都会制订公司级的战略目标,组织各个业务单元,各部门参与讨论,业务单元和部门的目标来源于战略分解,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来源于部门目标的分解,上下统一,战略目标才能实现。


华为也有很好的工具来实现“战略制订-战略分解-部门目标-员工考核指标”的整个过程,就是业务领先模型(BLM: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


华为战略解码示意图


03

避免机构和人员臃肿,

注重人均效益的有效提升


华为重视规模增长的同时,人均效益得以提升。

这样人员不会过度膨胀,机构也不会过分臃肿。


既要注重战略业务的投入,规模的增长,又要注重在前进中调整和优化不必要的机构和人员。


规模及人均效益的有效增长才是企业健康、活力的体现。


华为在公司整体考核及部门考核中注重人均效益的有效提升。


在人均效益的提升上,主要是用薪酬包来控制,准确地讲是用薪酬包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来控制。


例如,规定薪酬包的总额不能超过销售收入的15%,以此来控制人力成本。


同时,公司人力资源中心还会控制人头数,华为叫HC号,

HC号根据公司的年度预算会有总数的控制;

业务单元需要招聘人手,必须先有HC号,没有HC号则不允许新增。


04

抓主要矛盾,不搞内耗


华为的考核抓主要矛盾,不搞内耗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抓关键绩效指标KPI的考核


什么是关键绩效指标?

通过对公司战略解码,确立各部门的目标和个人的绩效指标。

有利于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指标就是关键绩效指标。

3-5项即可,不求面面俱到。


2)不聚焦指标的分配和指标高低


这与很多企业恰恰相反,有很多企业过分的注重内部指标的PK,

在指标设定的高低上争得头破血流,内耗严重,失去了考核的战略意义。


华为注重的是指标对整体目标实现的支撑作用,聚焦生产,不聚焦分配。


3)不聚焦考核工具和方法


不像很多企业,在考核工具上到底是KPI、目标管理法还是360度或者其他什么考核工具,争论不休。


华为简化了考核工具的使用,只强调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因为每一种考核工具都有优劣, 华为既是KPI考核,也是目标管理法,是两者的完美结合。


4)绝对公平和相对公平


华为强调相对公平,不追求绝对公平。

绝对公平的事情不存在。


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既通过集体评议、投诉等机制保证大部分绩效结果是公平的;

又强调员工不要过分追求绝对公平,强调长期公平,板凳要做十年冷,员工要受得了委屈。


这样能减少很多内耗。


5)不过分强调绩效考核指标是否量化


在绩效目标的制订过程中,大家都特别强调SMART原则(指标量化和可度量);


但不是每个工作都能够量化, 华为坚持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考核。


实际上,我在华为期间,大家更关注绩效指标是否是核心的3-5项关键任务,能量化更好,不能量化也不会过分追求量化。


严格来讲,只要主管的管理幅度合理,即使不用考核指标,主管也能分辨员工的优劣,大体的结果也是公平的。


过分的量化只会加剧内耗,华为更关注目标的达成,而不是目标如何足够量化。


事实上,华为的绩效管理相对简化;

指标来源于战略目标,部门目标、个人目标清晰,强调关键绩效的实现,内部不会过分PK指标多寡、工具的好坏,简单、实用、高效。


05

分层、分级考核


中基层员工:

强调做实,以业绩考核为主,关注本岗位上短期绩效目标的达成;


中高层主管:

兼顾中长期绩效目标达成和业务规划的有效落实,关注团队管理、干部员工的培养和业务运作。


高层领导:

关注长期、综合绩效目标的达成和对公司长期利益的贡献,重视团队建设和干部后备队建设,不断提升领导力素质,确保公司可持续发展。

采用以年度考核与中长期目标考核相结合,上岗述职与离任“快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言简意赅地来讲:

高层领导更关注公司长期目标的实现;

中高层主管更关注中长期目标实现及业务落地和团队培养;

中基层员工更关注短期目标实现。


06

强制分布,拉开差距


华为的绩效考核根据概率统计学原理,实行强制分布,在一个组织中,按照A,B+,B,C,D进行严格的比例限制。


当然,优秀的组织和差的组织比较,A和B+的比例可以适当调整,但整体需符合强制分布的要求,主要考虑几点:

  • 强制分布,符合概率统计学的原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 强制分布既强调绝对性,又强调相对性。

    即:员工的考核结果除了和考核目标进行比较之外,还需要和组织其他成员进行对比,从而不断地激发组织活力,

    整个组织的绩效能不断前移,在竞争中互相影响,互相进步。


  • 强制分布能更好地促使管理者认真、严肃对待绩效管理的事情,避免随意性;


  • 强制分布有利于拉开差距,多劳多得,让做出贡献的人获得优异,远离平衡,避免熵死;


  • 淘汰不合格和落后员工,有利于激发组织活力,提升组织的危机意识,避免熵死。


华为绩效考核的比例分布和要求


强制分布也不是完美的,

很明显,强制分布过于机械了。


不能够很好地解决个性化的、差异化的团队和个人评价问题,难免出现有失公允的情况。


但迄今为止,我仍然认为强制分布是最有效的绩效管理手段之一。


这就好比中国的高考,我们可以挑出一堆毛病,指出高考的不足;但挑毛病容易,给出替代方案很难;

至今为止,大多数人仍然觉得高考是最好的、最公平的国家选才方式,而不是其它方式。


07

绩效考核结果的强应用


众所周知,华为的执行力很强;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几乎每年的目标都实现或者超额实现。


这么强的执行能力和组织活力,与华为的绩效管理分不开,与绩效考核结果的强应用分不开。


在华为,一切的活动都要看员工绩效是否优异:涨薪、奖金发放、配股、外派、晋级、任职资格、内部调动、评奖……几乎能想到的所有活动,都会考虑员工的绩效。


这种强应用的结果会让员工非常关注绩效是否优异,也会激励员工尽量保持优异。


整个公司都是这样的导向,长期坚持,会形成公司的绩效文化。

绩效文化形成后,公司的组织活力、执行力就会强;不要小看,这是一股强大的、“打仗”不要命的巨大能量。


员工考核结果强应用范围


很多企业的绩效结果没有强应用,带来的后果是:没人关心绩效。


既然没人关心,绩效考核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毫无益处。更不可能形成公司强大的绩效文化。


我之前接触的很多民营企业,绩效结果的应用主要和年终奖金挂钩,绩效优异的,年终奖会多一些。


但绩效结果不是强应用,一般存在几个突出缺点:


一是考核结果一般只和年终奖金相关,和薪酬、涨薪、晋升、调岗、降级、辞退等一般不会强相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