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龙华资讯网(吉祥哥),综合自深圳规划国土海洋、美篇@重点片区办
今年5月份
北站商务中心区超级地标建筑设计
方案征集
而就在23日
设计方案已经敲定了!
来自荷兰麦肯诺建筑师事务所的方案
获得评选第一名
评选出的第一名为
荷兰麦肯诺建筑师事务所
第二名为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作为全市17个重点发展区域之一,将为打造深圳都市核心区发挥独特的作用。
一直以来,龙华区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超常规推进,力争将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打造成为
高层建筑超百栋、建筑规模超千万平方米、空间连廊规模亚洲第一的国际会客厅
。
第一名优胜方案(5号方案)特点:
1.该方案考虑相对周全,既考虑到该片区视觉上的冲击力、标志性,也考虑了实施性,既考虑了宏观尺度的城市印象,也考虑了行人微观尺度的步行体验。
2.采用比较经典、传统的城市设计方法,可以转化为有效控制整体的城市设计。
3.把12栋建筑组群代替单一塔楼作为北站地标,建筑群的整体造型效果比较强。
4.方格街道与斜向空中连廊叠加,丰富了行人的选择和体验。
5.多层退台处理的建筑形体在空中形成了有层次的室外空间,适合深圳生态城市的营造。
第二名优胜方案(4号方案)特点:
1. 是一个很有想法的方案,空间处理简单,识别度高。
2. 把连廊系统和建筑隔开,利于操作。
3. 在大尺度空间上营造了较强的空间围合感。
4. 圈下面的功能是多元的,而且与周边建筑实现了很好的过度。
5. 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地标方案:建筑垂直叠加,多个核心筒支撑。
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位于深圳发展中轴之上,作为引领龙华发展的六大重点片区之首,是深圳市重点区域之一,也是深圳未来的新中心,担负起引领龙华经济转型发展、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使命。
近20年以来,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在全市特区一体化进程和城市总体发展格局中,先后定位为"二线拓展区"、"福田-罗湖中心区的后花园"、"商务副中心"、"城市副中心",目前定位为"深圳新的中心区"。
发展定位的演变,充分说明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在全市发展版图中战略定位的不断深化和提升,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该片区作为新的中心区优越的后发优势。
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标志性建筑位于
片区16街坊16-01地块
内,紧邻深圳北站东广场,是北站商务中心区最具标志性的门户地区。
开展此次门户地区标志性建筑城市设计及概念方案设计竞赛,旨在引进高水平设计力量,通过对整体城市门户形象、建筑风貌、空间形态、公共空间、立体交通组织、慢行系统、地下空间控制开发等进行深入研究,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高质量的落实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的规划建设,树立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新一代世界级商务中心区的标杆形象。
(一)深圳北●超级门户——三大特征
超级高铁枢纽:
超高密集人流、大量交通疏散、都市圈辐射核;
超级城市中心:
超高强度开发、区域性总部集聚、特色公共服务;
超级立体城市:
地下环路/特色街 ;地面绿谷、街道 ;二层、三层连廊。
(二)功能及形象定位
16街坊—门户中的门户
绿色生态、多元活力、尺度宜人的立体公共空间将是最具有北站特征的城市阳台。
(三)竞赛设计亮点
16-01地块概念建筑设计
1.总平面设计:整体考虑与周边地块之间的相互关系,系统的考虑不同人流和车流,并对建筑群体、竖向、道路、消防、环境景观等进行综合考虑,统筹兼顾;
2.重点建筑平面设计:以整体联动、协调合理、绿色生态为主旨,对重要的裙楼平面及办公、酒店、公寓的标准层进行平面设计;
3.立面和剖面设计:考虑整体立面的协调性和立体空间的丰富性,对重点单体和建筑群组的立面和关键部位的剖面进行设计;
4.重要节点的细化设计:对建筑的主要入口、重要的空间转换点、标志性的节点进行详细的深化设计;
5.地下空间设计:考虑地下停车和设备需求,对地下车库出入口、车行流线、设备用房等进行详细设计;
6.人行活动空间设计:考虑不同平面的人流活动特点及空间需求,进行公共活动空间的详细功能策划、布局优化和无障碍设计;
7.景观环境设计:考虑地块内外的景观渗透,进行室外、半室外及室内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创造多层次、尺度丰富的立体空间环境。
8.绿色建筑及生态设计:进行绿色建筑设计,需满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的“绿色三星”标准以及美国LEED金级认证要求;综合考虑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优化整个街坊建筑群体组合关系、开敞空间布局等。
16街坊城市设计优化
1.整体风貌优化
在考虑基地与绿谷、北站枢纽、山体、周边街坊的协调基础上,对原有城市设计方案进行建筑群体组合优化,并对建筑整体风貌色彩进行深入设计;
2.公共空间优化
结合功能业态策划和北站公园、城际站以及连廊布局,优化各类公共空间的平面及立体布局;同时对进行街道断面、沿街业态、街道界面等一体化设计;
3.综合交通优化
考虑地下、地面、连廊、高铁等多种交通方式,合理布置垂直交通设施,优化人流和车流,打造立体、高效的复合交通网络。
地下空间剖面示意图(地下空间:街坊内部地下空间以停车功能为主;除16-04外,其余商业用地的地下二层需分别预留与地下环路连接的通道,通道宽度≥8米,净高≥3.5米;16-01与16-04地块之间在地下二层设置连接通道,通道净高≥3.2米,宽度≥7米。)
基地高度控制示意图(16街坊内建筑高度以150以上为主,地标建筑高度控制为400米以上,建筑宜高低错落,形成丰富的城市天际线。)
深圳北站新地标已经呼之欲出
未来的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
你期待吗?
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号的立场!
声明:我们精选好文发布,并尽量注明作者或出处,如未能找到原作者或出处,欢迎原作者联系我们。如有异议请留言,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