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趋势面前,阻挡是没有什么用。
过去一周,利率直线下行,今天到2.07了,
平了一会儿,继续下探
但是看这两天的
成交量在下降,今天估计会多一些,可能蠢蠢欲动的人,动了。
大家都不害怕了?
或者说,知道要怎么做交易了。
明明一直知道利率还是会下去,但就是不敢交易,只能慢慢试探,头上那把刀,随时可能砍下来。
从短端的定价,已经有35BP的降息,如果按久期来算,10年的定价也差不多了?今天的走势,告诉我们,远远不够啊。
现在最大的点,就是YM到底要不要出手,估计上面也很纠结。
如果卖吧,等于回笼了流动性,这个月资金缺口本来就比较大,买吧,利率又会进一步下行。
动不动都难受。
破了2.1之后,利率卡了一会儿,就快速的下行,也可以理解为,市场觉得时候到了,大家一起冲啊。
降准的预期已交易足了,降不降息的,估计也就这样,没有额外的刺激之后,我想说的是:
既然是共识,干就完了。
下行背后反应的就是弱预期+弱现实的啊。
预期就是信心,信心不足,放出来的钱再多,也去不到企业,也进不到循环里。
通缩的环境内+货币政策有点失灵了
会不会尾盘,YM一刀砍下来?
昨天聊了地方财政+金融,今天再聊一下地产
过去10年,地产大涨,哪怕是限购了,也仍然止不住价格的上涨,地产涨到了对别的行业形成了挤出效应。
搞得大家生活压力很大。
但现在,随着地产泡沫的刺破,已经完全变样了。
现在出台这么多的政策,地产仍然没有任何起色,为什么?
因为永远上涨的预期打破了
以前大家买房是担心涨上天,自己买不起,买不起就结不了婚,就没有家。
焦虑买房。
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
所以打击了地产行业之后,引发的社会经济问题,却没有一个完美的解。
房价不涨了,开始跌了
结果,绝大部分的人被房子套牢了。房产的持仓在我们国家的居民财富里,占比是最大的。
这一套牢,整个居民的生活就变天了。
坍塌形成之后,开始打补丁,开始托底,结果也兜不住了。
政策没少出,但效果一直不好,总感觉没有对症下药,具体是什么症状?又要开什么药?各家有各言。
结果是,都救不了。
在既有的制度下,想尽一切办法,出政策,又没什么卵用,会不会是这个制度出问题了?
试问过去这几年,出台的政策解决了什么问题呢?
结构性的问题,解决了这个矛盾,又爆发了别的矛盾,无休无止,搞得大家很累。
所以,现在躺平,不卷,才得到大家的共鸣,5年前,这两个词,几乎没听过。
预期弱,就是信心不足,而且是老百姓+企业家信心都不足。
举个例子
有一个好朋友,管他叫老A吧,以前开厂的,专门做电器的,在过去积累了几千上亿的身家。能干到这分上,很精明了吧。
但是疫情期间,几乎把他打垮了,工厂停工,单子下滑的厉害,之前开厂也欠了好多贷款。
他一直咬牙坚持着。
以为过了疫情,会有好转。
疫情过去之后,单子恢复,但总恢复不到疫情前的水平,一段时间后,单子少了,他刚开始以为是技术落后了或者市场变了。
实地调研客户之后发现,是他们的客户生意没有变好,为了维持销量,他就让利降价了。
结果好了没几天,又恢复平静了。
而且客户开始欠款,开始拖账,原因是客户的客户开始欠账。从差的客户向核心客户蔓延。
这一来一回他算是想明白了
用他的话讲
就是变天了。
他就开始缩减规模,把产能关了,把生意慢慢盘掉,走上了追债,上法院的日子。
他算是运气好的,欠款大部分都要回来了,还有一些,但不多。
去年开始,他索性就只留一条生产线,工人遣散,设备都变卖卖了,有单子,做一做,没单子,就钓鱼。
拿着大几千万的身家,没有什么负债,开始过着逍遥的生活。
别人找他借钱,他不错,银行想贷款给他,他也不要。
他说,他刚创业的时候,大家对未来都很有信心,觉得到处充满了机会,再不出手,就要跟不上时代了,不仅是他,很多官员也下海了。
那时候,经济增长,靠投资,靠加入WTO,生意多的做不完,机器连轴转,单子都吃不下。
贷款扩大产能,就怕生意跑了。
跺一跺脚,都能踩出油来。
今非昔比了。
他说,他最大的幸运就是没有加大技术投入,没有去盲目上产能。有一个竞争对手,老板技术出身,为了产品性能,贷款去提高技术投入了,更新了几条新的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