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白先生基于对中国历史文化及其遗存形态的深刻认识,认为中国考古学专业的学生除接受现代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的教育和训练外,还必须具备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全面知识和基础,才能成为合格的中国考古工作者。作为一名中国考古教育者,先生始终站在为中国考古学服务的立场,把自己在历史、文献、版本、佛教、建筑等领域造诣精深的知识贡献给中国考古学。
——考古学家徐萍芳
宿白先生的讲稿系列,都是“微观”与“宏观”相互结合的结晶,也是“实物”与“文献”相互印证的典范。
——北京大学教授杭侃
宿白(1922—2018),中国历史时期考古学的开创者、奠基者和集大成者,不仅在石窟寺、佛教建筑、版本目录等方面专有所长,而且自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成立(1952)之初便开始执教并掌管系内工作,桃李天下,奠定了后段考古的整体格局和方法,在专业领域内享有泰斗声望;2016年曾荣获中国考古学会终身成就奖。他的代表作如《白沙宋墓》《中国石窟寺研究》《藏传佛教寺院考古》等所达到的学术高度和创立的学术范式,至今难以超越,是相关专业学者和学生的必读经典。
宿白讲稿(上)
宿白 著
精装,380页,241幅彩版+插图,148元
ISBN:9787108066374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3月
本书收讲稿三种,均为80年代前期为北大考古系本科、研究生开课授业编撰的讲稿,晚年整理成书刊行。
三部讲稿凝聚了他在佛教考古、佛教文献以及考古发现所见中外文化交流领域中的丰赡成果,内容庞博精深,图文结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丰富、详实的历史考古知识。
《汉文佛籍目录》,汉文佛籍量大类多,讲稿用高度精练的文字介绍历史上重要的汉文佛籍目录、编排方式和发展脉络。不啻为打开佛学宝库的一把钥匙,指导汉文佛籍学习与应用的一册指南。
中外文化交流,时空跨度大,学科领域众多,研究资料分散,《考古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对不同历史时期中外交流的特点和参与交流的主要人群都有高度的概括。并以渊博的学识和宏阔的视野,深入探讨了中外文明的交互影响。
《中国佛教石窟寺遗迹:3—8世纪中国佛教考古学》,宿白是这一领域公认的开创者和权威学者。数十年间,其足迹踏遍大江南北,通过勘查测绘,建立起中国佛教石窟寺的时空框架。讲稿与他的名著《中国石窟寺研究》皆为此领域的经典之作。讲稿以研究简史、遗迹分布以及云冈、敦煌、克孜尔等重点石窟为题,扼要介绍了中古时期中国佛教考古学的系统知识。
汉文佛籍目录
目次
插图目次
前言
一 汉文佛籍的版本问题
二 汉文佛籍目录(上)
三 汉文佛籍目录(下)
四 汉文佛籍目录以外的工具书
考古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
目次
图表目次
前言
一 商周时期(前16—前5 世纪)
二 战国时期(前5—前3 世纪,前475—前221 年)
三 西汉(前3—1 世纪中期,前201—25年)
四 东汉魏晋(3 世纪中期—4 世纪初,252—316 年)
五 东晋南北朝时期(4 世纪初—6 世纪)
六 隋唐五代时期(7—10世纪)
七 宋元时期(10—14世纪)
附录 有关中西文化交流的汉文古文献(汉—唐)
中国佛教石窟寺遗迹
3 — 8 世纪中国佛教考古学
目次
插图目次
图版目次
前言
一 中国佛教石窟寺遗迹研究简史和参考书简介
二 早期佛教遗迹与石窟寺遗迹的分布
三 云冈石窟的分期
四 云冈、河西地区以外的早期石窟寺
五 敦煌莫高窟现存早期洞窟的年代问题
六 新疆克孜尔石窟的初步探索
中国佛教石窟寺图版
丨
《宿白讲稿》(上)封面用图:常州南朝墓画像砖上的瓶花(宿白手绘)
丨
宿白先生(前排居中)和北京大学考古专业1956级同学在云冈实习
宿白讲稿(下)
宿白 著
精装,390页;307幅彩版+插图,148元
ISBN:9787108068286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3月
本书所收三种讲稿,系80年代后期及21世纪初为北大考古系本科、研究生开课授业而编写,晚年整理成书刊行。
《中国古建筑考古》,宿白最早将古代建筑纳入考古学领域,注重古建筑的断年分期、分区和类型。他明确提出要针对现存地面古建筑,从细部入手,探索个体建筑的年代特征,分析其组织结构。进而提出木结构及其斗栱、梁架在我国古建筑中的核心地位。他对木结构重大演化阶段的系统梳理,引领了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新方向。
《汉唐宋元考古》,讲稿围绕城址、墓葬、农业、手工业、宗教、少数民族、海外交通等遗址遗迹,勾勒并打通从秦汉到宋元中国考古学的历史脉络。书中所收作者授课时边讲边在黑板上绘制的草图,更把读者带入北大考古学专业学习的讲堂。本讲稿是学习周秦以后中国考古学的必读书和工具书。
古代中国第一部里程碑式的画史专著——《历代名画记》,出自唐代杰出的绘画理论家张彦远。本课讲述《历代名画记》的体例与内容、流传与整理及其续作文献,也讲述了张彦远的家世及其时代。掌握并学会使用重要的古代文献,是从事考古艺术史研究的必由之路,通过这门课,宿白先生示以轨则。
中国古建筑考古
第一章 序论
第二章 商以前和商周建筑
第三章 战国两汉建筑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建筑
第五章 隋唐五代建筑
第六章 辽宋金元建筑
第七章 明清建筑
第八章 小结
汉唐宋元考古
——中国考古学(下)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秦汉考古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考古
第四章 五代宋辽金元考古
第五章 总结
张彦远和《历代名画记》
一 张彦远的家世及其时代
二 《历代名画记》的流传与整理
三 《历代名画记》体例与内容
四 《历代名画记》的续作及其他
五 《历代名画记》与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物
丨
宿白先生为博士班讲授《历代名画记》(2001年,李崇峰摄)
丨
《宿白讲稿》(下)封面用图:西安大雁塔唐门楣石刻佛殿转角铺作和仰视平面(宿白手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