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价投谷子地
坚守一个价值投资者的良知和底线。独立思考,坚持长期投资中国最优秀的金融企业。本公众号致力于传播价值投资的思想,长期专注于中国股票市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本地宝  ·  18万㎡!上海又一免费梅花展来了! ·  3 天前  
乐游上海  ·  老洋房里看演出,梧桐区“最有戏”Citywa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价投谷子地

投资者自己的故事001(上)

价投谷子地  · 公众号  ·  · 2021-03-06 16:27

正文

前言:
这是第一位响应我邀约的投资者,为了保护投稿人的个人隐私,我们姑且称这位投资者为W先生。我收到他的邮件,看过内容后被他的真诚所打动。好几千字,说明他是真心想把自己投资上的感悟分享给大家。为了符合公众号阅读的习惯,我将这个故事分割为上下篇,在本周六和下周六分别发布。
-----------以下是原文--------
一、绿油油的韭菜
我是70年代人,同很多同龄人一样,通过高考独木桥来到北京,进而在北京工作生活,那个时代的同学大多单纯,按部就班的读书毕业找工作,我也不例外,身在时代大潮中而后知后觉,丝毫没感觉周围的飞速变化对国人意味着什么。不过,我运气不错遇到自己现在的爱人,于是成家立业买房子,嗯,说重点,那时候北京人口还没爆,房子不贵,经济发展也好,工作也好干, 不觉间我开始发现家庭有富裕资金了,于是理财的问题自然提上了日程。
我应该感谢初入股市时就遇到07-08年从6124历史高点跌倒1700多点的史诗级牛熊转换,一轮学费交下来,充分认识到了市场的残酷;我也应该感谢自己的谨慎,初入市场只是小试,使得损失尚可承受,还可卷土重来;我更该感谢自己的勇气, 挫折后没有放弃,逐步思考,摸索,一点点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自由之路。
现在回想最初所犯的错误都可谓是典型案例。开始考虑股市有风险呀,自己没炒股经验,听说买基金安全,于是买基金,记得当时中邮系牛市涨的特好,然后大规模发行新基金,我想这不相当于刚建仓的原始股么!人家那么牛!跟混买!还有各种概念的基金,听着都不错!买买买!开始小赚,夫人劝我抛掉好了,我还沉浸在牛市不断上涨的梦幻中,结果当雪崩来临时,一片碧绿,像中邮成长跌的尤其狠,跌到几乎清盘价,多年趴哪里不动,最后认输出局,买基金的结果,就是很长时间夫人拿我开玩笑,说我的基金是绿鸟鸡,事实如此我也只好认账。但也有优秀的基金,开始默不起眼的兴业趋势居然早早的减仓,结果穿越了牛熊,最终收益不错。我这时才懂得许多道理, 基金本身也是企业,所谓专业操盘手一样有差距,所谓排名, 一年排名牛不叫牛,能穿越牛熊活下来的才真牛 所谓代人理财,职业操守尤其重要等等 。这次买基金的经验教训,让我把理财的希望从靠别人转向了靠自己。
问题自己开始买股票的结果是更惨的,当时自己还谨慎的左看右看,相中中国平安了,各种文章横竖的夸,然后看着股价从140多的高点下降到100块钱了,这总便宜了吧!到位了吧!地板价了吧!于是我花1万块钱买入自己的第一手股票,还想等着上涨呢,然后就是08年金融危机,什么投资巨额亏损啊,什么天量融资压垮股市啊,于是目瞪口呆的看着股价自由落体一般掉到20块钱去了,直到最后彻底没心情去看价格。宋丹丹和赵本山的小品台词:我寻思中国平安从149元跌到100元就是地板价了,没想到地板下面还有地窖,地窖下面还有地狱,更没想到的是地狱还有十八层!就是我第一次买股票真真切切的写照,当然我应该还算幸运,没有去抢中石油,有一手中国平安做纪念也就够了。
除了买平安,也买产业股,产业股都是大家伙,经营稳健,又是实业总踏实点吧,也不知道哪里看的信息,相中振华港机了,现在叫振华重工,做港口机械,看介绍国内垄断,全球领先,市占率达到多少多少,在手订单多少多少等等,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垄断吗? 赶紧买!结果金融危机一来,海运市场大跌,需求锐减,垄不垄断都完蛋,同时国企到点换帅,结果新任领导经营不善,总之股价也是从高点直接自由落体就下来了,坚持几年,认输出局。写文章时看了眼,振华重工依然只有3块多钱,再也没有回到过30多的高位,看来当时认输还是对的。
那时我也买了些招行,但不是因为对银行多了解,完全就是因为在招行办业务觉得服务特别好,想着这样的银行总是不错的,实际后面就是招行失去的几年,经营策略失误,股价长期低位徘徊,反倒是其他股份行追的呼呼的,报表面上的几个数字都比招行好看,所以当时买招行就是直觉,就是蒙的,要若干年后说当时看的多准,那纯粹是瞎吹牛。
07-08年的牛熊转换算是开了我这个新韭菜的眼了,从6000多点跌下来,什么千股涨停,千股跌停,大盘涨停再跌停,跌停再涨停,平安虽惨,好歹还是3位数跌成2位数,有些有色牛股直接3位数跌成个位数,反正各种瞠目结舌的场面都算见识过了, 无数人在里面激动,亢奋,谩骂,失望,绝望,随着熊市里涨涨跌跌,不断向下,周而复始,一轮轮重复上演,市场先生专治各种不服,最后大盘跌到1000多点,彻底没人吭声了,世界终于安静了。
这是我印象深刻的早期几个投资经历,作为全新韭菜,各种听,各种信,各种自以为是,各种撞大运,总之, 韭菜也当够了,学费也交了,眼界也算开了,我该何去何从?
点评:
这位W先生的案例在现在看来依然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特别是最近1年新入市的基民。好多人是看着什么基金最近一年涨得好就买什么,殊不知 基金投资一样是一年三倍者众,三年一倍者寡 。如果诸位读者去研究基金排名就会发现,基本上每年排名最高的基金后面一到两年业绩都会陷入低迷。正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在牛市中收益率特别高的基金往往是集中持有少数几个热门行业或者热门股票,一旦市场风格发生转换,基金受限于仓位要求跑都跑不出去。2007年的中邮基金,2015年的汇添富基金,都是这个类型。
再来看这位W先生初期的股票投资,也是充分反映了新手的血泪史。股票的买卖更多的是基于别人的信息,逻辑缺乏自己的思考,对财务分析更是基本不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新手靠运气挣到的钱,最终还是要靠实力亏出去。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二、道路的抉择
随着对股市认识的一点点积累,我不断问自己: 我应该怎样去投资?我的投资道路到底应该怎么走? 我开始认真审视自己,认真思考。

我的目标是什么?我不是巴菲特,也不是专业人士,我的述求小目标就是资产保值增值,战胜通胀,大一点的是若干年后能实现财务自由,财务投资带来的稳定现金流收入覆盖日常开销;我要的是若干年后的某一天,手上的股票足够便宜安全,并有稳定的现金收益,不是现在短期的买进卖出的频繁炒作,冒风险去短线获利,短期我并不着急用钱。
我的优势是什么?我们房贷压力不大;双方父母养老压力不大, 我们投资的钱不会影响我们生活,可以长期投入 ,为了防止自己激动犯错,我们商量一部分保障生活的资金直接放夫人那里,这样控制住风险底线,剩下的我可以考虑长期投资的事;我发现我对短期涨跌不会太激动,可能跟自己性格,看问题习惯,跟资金可以长期投资有关,事实上我发现大部分人是扛不住短期涨跌的诱惑的,这个优势确实是帮助到了自己;再有,我在企业工作,应该说对企业经营,什么市场啊,品牌啊,技术啊,运营啊,战略啊,还是有一定认知和判断,这个优势也是帮到了我。
我的劣势是什么:我对各种技术分析没有研究,也没时间研究;我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就是网上了解,后知后觉是常态;缺乏各个行业的基础知识;平时上班不可能长期盯盘操作;不太会卖,俗话说会卖的是师傅,但是我坐过山车是家常便饭;我性格确实不适合短线操作,曾经看到朋友短线操作,真是眼睛不离盘,随时可能买进卖出,反正看他当时挣钱还挺快,我自己是自认没这能力;所有这些劣势也注定我只能更宏观,更长期的角度去投资。
想清楚自己优劣点,我自己也形成了几个基本认识和操作策略:

我永远玩不过庄家,所以 不要去猜测市场涨跌 。我曾经根据各种新闻,各种概念去模拟猜测第二天某些股票的涨跌,结果发现往往市场给的走向是相反的,这使我知道,如果我去押注短线,我肯定就完蛋了,所以我不能也不会跟风去买入,我不做这样的赌博。
我永远买不到底。我发现我看好某只股票,不管我怎么耐心,怎么分批买入,我基本上没有买到底过,所以这事我就认了, 没必要为了买到底,而不断等待,如果觉得便宜了就分批买入,其实错过机会可能更可惜。至于继续下跌,那就跌好了,反正我不是看短线,只要我大逻辑没搞错,选择没有错,价格总会回来的。
现阶段股市机会总有,相比机会而言安全和确定性更重要。中国的股市显然不算多成熟的股市,因此各种非理性涨跌机会会更多,同时,中国经济还在成长,那么股市就总还会有各种机会,那么相对更重要的是资金的安全和确定性。从这个角度 耐心的等待好股票低估的确定性机会更安全,而不是为了短线机会去追涨杀跌,短线机会永远有,每年变着花样都会有几个题材,但是好企业低估的机会并不常有
均衡配置和现金流。家庭资产都是自己的钱,都是从小本钱开始,如果集中某些行业或个股,成功了固然爆赚,可如果出了黑天鹅呢? 可能就失去了翻身机会。同时,按照自己的长期目标,最终需要靠正常分红带来的现金流覆盖生活开销,那么就 不要小看分红几个点收益,应该从现在就开始考虑分红股票的配置,进而每年不断提升现金流回报水平。再退一步,现金流也是一个安全垫,就算在熊市行情差,股价跌了,但是有分红也可以让你更好的安心持有,这种安心正是我们长期持有所特别需要的
这种长期的投资可行吗? 巴菲特的年平均收益也就15~20%,巴菲特牛的是大几十年都能保持这个记录,在中国经济大发展的这个大时代背景下,优秀龙头企业保持10年,甚至20年的15~20%的成长完全是可能的,这就是伟大时代给我们的机遇,我不需要30年,40年,甚至更长的投资记录,有20年,甚至15年就足够实现自己的自由目标了,而这时间从现在开始完全可以接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